儿童发热的常见问题

祖国花朵

 发热是指人的体温因为各种原因超过正常范围。正常小儿体温略有个体差异,一日之间的体温可有波动,一般在傍晚时体温较晨间高,也可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正常体温范围是:肛温为36.5-37.5,舌下温度较肛温低0.3-0.5,腋下温度为36-37。一般肛温超过37.8,舌下温度超过37.5,腋下温度超过37.4,可认为发热。肛温在37.8-38.5称为低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41.5为过高热。

短期发热多数为感染性疾病所致。而发热超过2周称为长期发热,其病因非常复杂,常常需要医生通过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最后做出病因诊断。

1.宝宝发烧父母能做些什么?

答: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2.退烧是否必要?

答:多数医生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家长应该在医师的建议下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3.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答:儿科专家提醒家长,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的,何时用、怎样用,应有正确观念。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对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泰诺林滴剂等退烧效果较好。栓剂用来塞肛门,由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 另外,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地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许多父母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不但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此外,大部分的退热药对胃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病人要慎用,最好是在医师的建议下,规范有效地选用退烧药。

 

4.退热过程中需注意些什么?

答:1)忌门窗紧闭,衣着过多。门窗紧闭,不利空气流通,衣着过多,有碍热的散发与蒸发,均对退热无益。2)忌滥用退热药。退热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出血、溶血等严重反应,多用无益。3)忌退热过快。退热过快、过猛,可致小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热应温和,不宜操之过急。小儿发热,只是各种各样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

 

5.是否发热均需要使用抗生素?

答:儿童发烧使用抗生素要谨重,并非所有发热均是细菌感染引起,一般来说,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体温,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非常慎重。医生在处方抗生素前,应尽可能获得感染病因的准确临床及实验室证据,如血常规、CRP、咽试子培养、血培养等,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儿童除了有发热外,还伴随感染部位发红,肿胀,疼痛,脓液等,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等。

 

6.发热期饮食注意什么

答:发烧期间,消化系统受障碍,胃肠道的蠕动因而减慢,孩子通常没有食欲,若强迫孩子进食,反而引致倒胃、呕吐及腹泻等。 发高烧的孩子,必须以出汗的形式去蒸发热能以致消耗大量水分。因此,发烧期间的孩子,最需要补充的是水分而非食物。发热期的饮食,必须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以下的饮食,对高烧的孩子较为适合: 牛奶米汤、代乳粉、小米粥、新鲜果汁、绿豆汤等。

 

7.发烧会不会烧坏脑

答: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人们对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如果持续高热,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比较高,应特别警惕。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是41.6,超过这一极限,脑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

 

8.为什么会假冷真热?

答:孩子可能本来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感觉冰冷,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地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 假冷真热的原因主要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较成年人容易发凉。再加上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结果高热更会导致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使得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或类中暑现象。因此,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如果孩子所穿的衣服并不少,就应想到可能是发热的一种假象,这时可以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