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路-学宫】心智学堂:不仅要悟出道之理,还要去顺应道理而身体力行!

书友路学宫

【书友路-学宫】会员学习心智课堂:

【38】 道之理即和谐,即顺应,即万物共生,即争与不争。万事万物,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我们不仅要悟出道之理,还要去顺应道理而身体力行。


【37】 先圣所说,水之七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 好比说人之七品,需要慢慢领悟。


【36】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也与万物争。如山,坚硬、高峻,巍巍然不可一世。再看这水,淙淙而来,潺潺而去。可水却将大山劈开一条裂痕,将磐石磨成卵石。先圣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天下万物,无不争,亦无争。故万物互为依存,相生相克。相生即不争,相克即争。这就是道。道藏于万事万物之中,无见,亦无不见。


【35】 口舌之学也是有术有道。口舌之术在于制人,口舌之道在于服心。口为心智门户,心为神之门户,若能做到善言,就能直通心神,做到服心。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说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34】 学问为术,万术同归于道。各门学问,内中既有机巧之术、也有统御之道。术为道御,亦为道用。术为利器,道为根本。若是只学其中之术,不悟其中之道,终将祸及自身。


【33】 从我们最乐于去做的事情开始,只有乐意去做,才能悟的深刻。我们选定自己最喜爱的入道法门,日夜精进,可让我们早日悟道。


【32】 悟道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春秋鲁人孔子闻到,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周室洛阳,问道于先圣老子。老子论道三日,孔子由是指导,大悟入世之理,建立儒家之言。由此,“知道”二字,是非常了不起的!


【31】 世间万物皆有道生。即为道生,内即有道,因而万事万物之理,亦为道之理。所谓悟道,就是修炼一双慧眼,经由此事之理,见出此道之理,再由此道之理,见出彼道之理,层层上推,终至见道。修炼越深,慧眼越锐,距道亦越近。


【30】 人之能,不仅在学,且在悟。悟之根本,不在少学(少年入学),不在多学(多方求学),在难后重学。大难而又大悟,始得大成。

【29】 心智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主导着他,怎么改良或改善?



【28】 当下:心智模式—行为模式—习惯—生活—命运,我们选择的每天生活就是我们的命运!

【27】 心与智:很多事,费劲思考,用脑即可解决;而对人,少动脑筋,用心交流似乎更好。心与智的融合,人生才能圆融。

【26】慧眼:用肉眼,你可看到眼前之物;用直觉,你可看到眼外之物;用心眼,你可无所不见。心眼即慧眼。

【25】 三道: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24】 心智模式:处理好自己内在的关系、自己与外在人、事、环境关系的智慧。

【23】 才:德为根本,才为枝干。有才无德者为毒药,毒性巨大,破坏极强,穷尽心机,不择手段,一心为己,掠夺众生。而有德有才者则极为难得,即有心能胸怀天下,又有力能普渡众生,一心为公,万民受益。所以我理解的才应是有为之学,文能济世经邦,如管仲乐毅、卧龙凤雏、商鞅张良;武能攻城拔寨,如孙武吴起、孙膑李牧、韩信岳飞。修将相之才,能安邦定国。有才者专业精深如庖丁解牛、博大浩瀚如诸子百家。故才疏必定因为学浅,广学积累方能成才。固德广才,德才兼备,有益社会,造福众生!

【22】 德:由悟道而后生。悟道后,了然规律,透彻本质,方能由内心生德,而外言行有现。今日我辈往往追求外在虚华,导致一叶障目,世风日下,内德日薄,终将德不配位,健康、家庭、生活、事业都不顺畅,总怨天怨地,依然不自知因少德而难行。反之,我们日修内德,则厚德载物,如大树根基,深扎于土,吸收日月之精华、天地之养分,根深而终能叶茂,必能茁壮成长。德行所至,滋润万方!

【21】 心:是能量的一种精神存在,让我们区别于野兽强壮之躯的精华。我研究心智模式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所在。我们每个人都是用心智模式来面对人生的一切问题,心智模式的差异直接导致行为模式的差异,并最终导致人生的巨大差异!身心缺一不可,如宇宙阴阳互为融合。

【20】身:身体是能量的一种物质存在,让我们的心有所依附。如果没有身体的存在,那心的代名词应该叫灵或魂,肉眼凡胎之人就不可见了,只有得道高人才能看透阴阳。所以养身、修心、厚德,广才四件大事,还是应该以身体为根本,养身放第一位。为了任何所得所失,而损害自己的身体都是不明智的事情。

【19】【人之道】人之存于世,何求也?福禄寿喜功名利禄幸福美满子孙绵延皆想求!却不问得之者为何而得?失之者为何而失?悟道后知,得到之根本不在外求,而在内修!放下百般求,但修身心健康、德才兼备足矣,此为人之道也。身是存在,心是境界,德是根基,才是应用,四者兼备,缺一不可!

【18】道:最根本的意思应该是规律。古圣先贤在悟道,也就是了解天地运行之规律、事物发展之规律、人生命运之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所谓未卜先知,通过过去事物发展总结的规律了解人和事以后的发展结果。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应该就是如此。

【17】人和人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高矮胖瘦美丑?功名利禄富贵寿喜?这些都已经是外在表现了。我们往往只看别人成功幸福的结果,而极少了解他们为之辛苦的付出。外在的差异由何而来? 我们看人生的结果,首先是家族积累传承的命,人和人生来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命。我们也同样在创造下一代的命。当我们成长具备自我意识之后,一切就都是我们自身所做的选择而决定的人生!这里最为关键的就是选择!那我们依靠什么来做出人生的选择呢? 我的理解,就在内心,就是心智。我们具备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每天的行为模式,我们每天的行为模式,决定了我们每天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日积月累,就是我们的人生,所谓命运,由此而来!

【16】心智:心的智慧。心为一切问题之根源,心智又为心志、心相、心力、心性、心态、心情、心知等心兵心将之统帅,极为强大。志、德、美、力、积极、知识、技能都由外在人、事、环境传递至心智而引发内生。智慧生发,顿悟自己,透彻人生。智是决断(决疑断惑),慧是拣择(考察切要)。心智决定我的人生!

【15】

心性:心理性格。应来之于先天血脉传承,后天积习成性。通过深入学习心性,能够真正发现自我,具自知之明;亦能理解他人,具知人之智。因此可真正了解不同人的思维模式、决策模式、价值取向、情绪反应、行为方式、优劣长短等。心性之强大,在为人处事上无处不体现,可因人而异。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14】心力:用来实现心创造的力量。心力可以让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专注聚焦于一点,释放出大量的心理能量,调动和吸引人体内在和外在的各种资源能量,来实现这一心的创造或梦想的追求或目标的达成而持续发力。心力弱,则力不从心,被生活所缚;心力强,则力所能及,创造人生。运用心的力量,实现心的梦想。

【13】志为心之首!何为志?字面上看是心想成为士。 士的解释是有坚决意志和高尚情操的人。那志就是心想成为一名有坚决意志和高尚情操的人。修炼志是修炼心的能量。《国语》论志-德义之府也,有志能生德和义;孟子论志-气之帅也,有志能生气;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志能生学,学而后生才。

【12】神医扁鹊心论:心者,藏神之府,乃人身之君。心生元气,心神旺,则统御有力。心神衰,则五脏六腑俱衰。胃为谷仓,因心衰而不受食。肝为将军,因心衰而无以鼓勇。脾为意向,因心衰而失意,不能聚思而断。肺为魂魄之府,因心衰而失魂落魄,神情萧疏。肾为志所,心衰则心志大减。胆为勇略之所,心衰则果敢不持,优柔顿生。此乃心力衰竭,而五脏六腑皆病也。 我们所谓亚健康,就是身心俱疲,身心已衰的表现。所以我们看来无病,其实已衰。身心俱疲根本在于透支,透支根本在于欲望,因为想要得到的越来越多,所以透支越来越多,身心俱疲而不知止,不智也,终将不治也

【11】 “雁渡寒潭,雁去而谭不留影。” 心美,欣赏美,吸引美,心更美

【10】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菜根谭》 事来事往,心现心空,拿起放下,顺其自然,何其潇洒,修炼中~

【9】何为自然?为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我理解为变化中的规律。如天道有常、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兴衰交替。如心随变化而变,则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百味丛生。所以似乎有两种人生活比较喜乐,第一种是无心无肺的人,不问世间为何物,痴呆傻笨;第二种是看透人生百象的人,知道世间本无物,佛圣智隐~

【8】 何为菩提?道、觉。也解为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华严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似乎讲的是万物皆可悟,处处都是佛?

【7】何为佛? 圆满智慧觉悟者. 一切众生,只要彻底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恢复自性圆满的智慧德相,都可以称之为佛。 这里需要进一步了解梦想和妄想该怎么区别?血缘和非血缘、公和私、有和无?得和失?执着和追求?恢复自性圆满是否就是回归童心?

【6】何为神明?《淮南子·兵略训》:“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 神-知人所不知,可否理解为道和术,即规律和方法,智慧和聪明;明-见人所不见,可否理解为本质和远见,掌握方法能够让人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掌握规律能够让人通过过去看到未来。无神之人无道,不明之人短视.

【5】心为何物?1、中医认为心主神明2、佛家认为心是佛,佛是心,心是菩提。3、道家认为心即自然,自然是我心4、陆九渊认为心是理5、王阳明《心学四诀》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神明?佛?菩提?自然?理?善恶之体?各家之言,如何修心?

【4】心相—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相。宋朝陈抟,道家隐士,作《心相篇》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心为一身之主,言行听从吩咐。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有因必然有果,见微而可知著。 内心——>言行——>祸福——>表相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内心决定外在世界,而不能让外部世界来控制内心。

【3】一切皆为内心之像,宇宙即为精神之像。生命意义在于心的创造和感受。心的创造表现是梦想和追求,如健康永生、智慧知识、幸福成就、财富功名等人各有别;心的感受表现是创造过程中的体验,如喜怒哀乐、灰亮冷暖、爱恨恩仇、动静乱清、烦燥怡悦、明暗惑达等因人因事而变。心动则世界因我而动

【2】声色犬马,高山流水,不存于心,而客观存在;名利功成,修身养性,心念之间,由主观生发。 则由此思:心为主,物为客;内为主,外为辅;我所至天下,即为真实存在。问如何修心? 坐井观天,心眼所限;应心向往之,身随心至,放大心眼,我心即天下。

【1】 心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心可以爱之至深、心可以恨之入骨;心可以甜美如蜜、心可以痛如刀割;心可以无比强大、心可以极其脆弱;心可以无所不能、心可以无能为力;心可以胸怀天下、心可以小如针尖;心可以无所不在、心可以浑然不觉;心可以知足常乐、心可以贪得无厌;心可以善如菩萨、心可以恶如魔鬼---心变了,世界皆变。


----------------------------------------------------

改变心智、改变命运! 我们一起,抱团学习!

【书友路-学宫】 专注打造成功幸福会员学习俱乐部

报名会员者,一律到以下报名主页评论留言报名,留下邮箱,等待审核通过即可,欢迎一切好学者加加入,共同学习进步!

【书友路-学宫】-会员报名主页:








文章评论

三元子

这是山水内景图,也叫内景图,可以参考修真图

月老王辉

不是很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em]e113[/em]@{uin:455504291,nick:【成功幸福书友会】文龙,who:1}

俊腾旭辉

不是很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试着取其精华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