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尖山赞

诗情画意

图片

                             名不过白马山                          

胜不过三尖峰

神不过白灵寺

灵不过白龙神

奇不过拜水洞

妙不过转身宫

高不过蚍蜉垴

深不过天井窟

雄不过古长城

壮不过原始林

静不过龙母石

响不过钟鼓楼

隐不过何晏窑

藏不过七郎殿

不过杨培玉

重不过烈士墓
 
 
野不过猪和羊

和不过鸡和犬

美不过日出景

亮不过满天星

秀不过云雾图

俏不过四季画

凉不过石头房

热不过泥土

甜不过源头水

馨不过毛尖茶

酸不过沙棘果

香不过油麦面

爽不过山野菜 


醇不过家鸡蛋

沙不过
马铃薯

嫰不过黑豆腐 

酥不过烤羊肉

凉不过苦荞粉

粘不过黄米糕

粉不过桃花节

绿不过采茶节

赤不过
红叶节

白不过冰雪节 


古不过寺庙会

新不过采风会

险不过登山会

乐不过情人会
 
火不过游客情 

                                                            拍不过大美景                   赵荣生  于2015年3月3日4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盂县三尖山景区招商项目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8日  阳泉市旅游网             

一、项目名称:盂县三尖山景区开发项目

二、申报单位:盂县三尖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三、申报单位简况:盂县三尖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5月,注册资本100万元,主营旅游开发、旅游纪念品茶叶等开发、销售。

四、项目概况:

()项目内容:三尖山风景区位于盂县北下庄乡西麻河驿村。尖山,亦称三尖山、白马山,位于白马山脉中段,海拨1743米,为县境内第五高峰。此地峰峦叠嶂,山势雄奇,高耸入云。山间苍松翠柏,桥灌丛生;春日桃李争妍,秋日红叶满山。四季景色美如图画。

(二)项目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1994万美元,其中项目企业自筹约688万美元、拟引资、其他方式融资约1324万美元。

(三)项目建设规模,新建56611平方米

(四)项目建设内容,麻河驿服务区、古驿道文化区、三尖山揽胜区、朝山路揽胜区、蚍蜉垴生态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

(五)项目配套条件情况,场地、道路等基础配套已基本完工。

(六)项目建成后的市场预测及效益简析项目,建成后年收入1000万元,解决当地村民200人就业。

五、项目申报初步会审进展情况

(一)政策:符合国家、我省产业政策;

(二)立项:已申报,核准;(盂发改备案[2013]333号)

(三)选址:经国土、环保、城建规划等部门初审同意;

(四)土地: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经相关国土部门初审认可。

(五)环保:经环保部门初审认可。

六、资金用途

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配套建设

七、申报单位联系方式

地址:盂县三尖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邮编:045100

联系人:王成怀

电话:0353-8096141

手机:15698436000

地址:盂县北下庄乡西麻河驿村

 

李钟宏先生《尖山文化探源》摘选:
    尖山海拔
1743米,是白马山主峰之一,也是晋盂县域内的第五高峰。《山海经》中说道,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这是有关白马山的最早记载。

    尖山又名“三尖山旅游生态自然风景区” 位于山西省盂县东北26公里处北下庄乡西麻河驿村。村前有温河之源阴山河环绕,后有三晋历史名山白马山主峰三尖山怀抱。此山三面突起,东西两峰对峙,北峰斧削如屏,故名“三尖山”。三尖山,由佛爷顶(东顶)、菩萨顶(西顶)、玉皇顶(北顶)组成,海拔1743米,占地8平方公里,是阳泉市第四大高峰。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是连接晋冀两省的重要交通和信息驿站。有白龙庙、七郎庙、拜水洞、古长城等名胜自然景观。

   

    乾隆版的《重修盂县志》中有,
白马山,县东北三十里载,隋唐宋金明五代志其阴为白马关,阳为摩云岭,峻绝万仞,远睇五台恒岳,太行皆隐隐如拱揖三尖。

    乾隆版的《重修盂县志》对白马关也有详述,在盂东北七十里,一名牧马关,又名伏马关。《新唐书·地理志》中,盂县东北有白马故关,后魏置。

在明隆庆元年(1567)的《重修白龙殿记》中写道,盂之东北有二三高峰,山曰三尖,观是山也,巍巍莫及,惟石岩岩清秀嶷峻,风景可嘉,实为盂阳之首望

    在清道光五年(1825)《重修白马山白灵祠碑记》中,就有山在县治东北隅,俗名三尖山。考诸《山海经》,则曰白马山’”的说法。

        1987年编印的《盂县地名志》中说到尖山时,也有山顶部三面凸起,高耸入云,东西两尖对峙,北峰斩削如屏,故名尖山。又因顶部山尖建有白龙庙,古称白马山之说。这么看来,尖山尽管海拔不是最高(仅次于蚍蜉垴的1758.7米),但旧时把尖山作为白马山的主峰是无容置疑的,真是应了那句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了。再者,尖山如果真是因为白龙庙传为白龙驱使白马负木石建造而成,古称白马山的话,那么尖山文化的起源至少应该早于《山海经》的成书先秦年代,可谓源远流长

    我们现在所称的白马山,指得是包括尖山、蚍蜉垴、磁瓮尖等诸多主峰在内的隶属太行山系的白马山脉。西到藏山,北至滹沱河流域,向东延伸至河北境内,南抵郊区一带。

    白马山孕育了阴山河、南北河、黑砚水河、罗河等众多河流。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白马山脉横亘盂县中部,是县域南北的分界线,也是晋冀交界的分水岭,是进出山西的东大门之一。作为交通要冲,作为重要关隘,地处白马山的白马关、六岭关、十八盘关以及山中密布的众多堡寨历史上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箭河、关头、石臼都、麻河驿等等许多这些自今沿用的古村名就是战争遗留的痕迹。公元979年,北宋名将郭进率兵与辽将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激战于马圈山下滹沱河支流北木口河,辽兵大败,塔尔与其子华格、耶律沙之子德琳皆死于败军之中。之后,宋军得以进入山西。这是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因此我觉得,所谓尖山文化的形成,有山高沟深林密的先人生存环境较差的客观性因素,也有身处战争要地的特殊性因素,这些都可以在当地的故事传说和史料记载中找到依据。

    比方说,对龙的信仰,这个当地缺少雨水是有关联的。到处流传的南蛮子盗宝的故事,这和旧时百姓经常遭受兵灾匪患也是有牵连的。既然尖山旧时一直被认为是白马山的主峰,那么尖山文化也就不仅囿限于尖山,而是以尖山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古白马山文化。

   
    藏山也属白马山脉,但是藏山文化更注重的是人文道德精神的塑造,尖山文化则侧重于对自然造化的仰慕和敬畏,两种文化同宗同源,各具特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