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菜市口切入荒凉的现实

个人日记

 虚幻的菜市口切入荒凉的现实

             ——读西望长安的《菜市口》

 

这首诗读了很长时间,一方面因为诗很独特,另一方面因为诗句的模糊与不确指性,显得比较晦涩,难以理解。

整体看这首诗是虚幻的,是诗人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从中可以读出现实的荒凉,甚至是荒唐。

诗虽然整体没有分节,但可以分三个小层次。菜市口从前砍头,现在∕杀鸡”,诗开头淡淡起笔。但也显出时代的变化。紧接着写“仁和社区”到“十字坡”,二者的名称的反差,是显然有所指的。由“十字坡”,自然而然就提到了“人肉包子”。诗意又向深处展开: 人肉包子表面∕有推理形成的弯路,逻辑,”,真是盗亦有道,各有各的理论,各有各的说法。“宝塔∕墙体厚德载物。依稀∕打倒某某的斑驳外壁∕有一条难以原谅的墙缝∕裂到无理。几棵青藤垂下∕自制的挽联∕花都持续着往日的荒年。”诗人把“人肉包子”和“宝塔”放在一起,看来是精心选择的,没有诗人这样来写。“墙体厚德载物”与“有推理形成的弯路,逻辑,”有什么区别呢都是难以原谅的,都是无理的,时代翻过去了,都是持续的荒年。墙缝、青藤、花这些景物,诗人随手拈来,让它们都具有了时代的象征意义,可见诗人语言的深厚功力。

最后写现在的居民,不关心“种子和体制”。“种子”就是梦想希望啊,“体制”我理解的就是社会政治,于是乎居民的“漠然让鸡血白流了”。这一点就与前面菜市口杀鸡连起来了。看来,鸡血并没警醒人们,菜市口是杀人砍头的地方啊,依旧的麻木,依旧的不仁,仁和社区是不仁和的。

紧接着,诗人用一个特写镜头,来写居民的表情:“每个人的表情像褪了毛的∕社员∕都提着一口真气,刀锋上蓄满因人而异的液体”。特别分出“社员”这一特定年代的身份,并且是“褪了毛”。褪了毛的动物,在地上跑,那是一种什么景象。居民和以往一样没有自己的尊严,没有体面,都提着真气乐于拿着自己的刀,“刀锋上蓄满因人而异的液体”,为一己之私利,斤斤计较,自相残杀。

这几天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很多这样的标语: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现在,人们有没有信仰?人们信仰什么?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读完此诗,结合现实,我们还有从哪里出发,走什么路?

荒凉的现实,令人不寒而栗。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开始写评的时候,不觉的此诗的特异之处,还觉的很难懂。写到最后,我感到此诗能让我联想到这些,就已经足够了。不过,现实也不是漆黑一团,诗歌反映残酷现实,更是为了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附: 
菜市口


西望长安


菜市口从前砍头,现在
杀鸡
仁和社区一路往南,十字坡
人肉包子表面
有推理形成的弯路,逻辑,宝塔
墙体厚德载物。依稀
打倒某某的斑驳外壁
有一条难以原谅的墙缝
裂到无理。几棵青藤垂下
自制的挽联
花都持续着往日的荒年。在世的居民
已经不关心种子和体制
他们的漠然让
鸡血白流了。每个人的表情像褪了毛的
社员
都提着一口真气,刀锋上蓄满因人而异的液体

(选自《诗日历》20131019日第15读诗栏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