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相皆为不断振动的能量
.。灵性成长
用“顶天立地”来形容人类的处境是最恰当不过了。人同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世界,头上顶著高层次的灵性世界,脚下踏著物质化的实体世界,人既有肉体也是灵体。乍听之下灵与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念,但灵性和肉体并非毫不相干,因为物质即能量,有形无形皆是不断振动的能量,两者的分别在于振动频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意识或形式的不同物质。振动频率高的成为无形的物质,如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振动频率低的成为有形物质,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体等等。
关于物质即能量(energy,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气”或是物理学上的“振动”),源自古埃及和希腊的“秘传哲理”谈到宇宙七个原理的“振动原理”(principle of vibration)就明白指出:“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的,一切都在动,一切都在振动。”而东方圣贤如佛陀,也在2600年前指出,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振动组成。近代的科学也印证了能量和物质间的关系,最有名的就是爱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
然而,由于人类受限于感官所能触及的三维空间及线性的时间观念,误把实体的、有边界的物质,与连续的、波动的能量场视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前者以牛顿的古典动力学(classical dynamics)为代表,而后者以马克斯威尔(James C. Maxwell)的古典电动力学(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为代表,两者成为19世纪末古典物理学达到巅峰的两大支柱。可是,当科学家再往最微细的次原子领域探索,或向最广阔的宇宙苍穹深究时,却发现在人类感官经验所不及的境地,物质与能量的本质其实是合而为一的。20世纪初的量子力学及相对论,也彻底颠覆了古典物理机械式的时空观。
依近代量子力学的观点,古典物理将波动的能量场与粒子化的物质区分为二的观点并不正确,物质其实是同时具有波动与粒子两种特性。而量子力学的几率特性也否定了古典观点确定性的因果律,粒子在受到观测之前并没有客观而确定的存在,也就是说,透过观测者的眼睛,才会出现有形的形式。
科学家的主动观测行为,是确定粒子存在与运动状态的必要条件,这里面就同时有主观与客观的成分,而这一点也促使一些知名物理学家如惠勒(John A. Wheeler)、玻姆(David Bohm)、韦格纳(Eugene Wigner)及心理学家韦伯等,将“讯息”或甚至“意识”引进其关于物质存在的理论中。
另一方面,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也否定了古典绝对的时空观。在分析物体的运动时,三维的空间与第四维的时间不可分开来看,没有绝对的惯性坐标系统,光速对所有运动参考坐标系都是相同的数值。爱因斯坦也在相对论里进一步确立了物质与能量的关系(E=mc2)。物质和能量其实是同样东西的两个面向,在特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换,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计划所制造的原子弹及现代的核能发电都印证了这个理论,物质和能量只是以不同的频率振动著,而我们感官所觉知的物质,只是在极小空间中高度浓缩的能量。
尽管量子力学在技术应用上极为成功,但其本质的物理诠释至今仍未定论;而量子领域的贝尔定理针对这点,美国量子物理学家玻姆曾经提出高维的“隐秩序”(implicate order)次元及类似于全息摄影(holographic)的整体理论(Theory of Wholeness),作为量子力学的物理诠释,说明量子如何从所有隐藏的可能态表现出外现的随机事件,也成功地解决贝尔定理与相对论的矛盾。
在玻姆的隐秩序理论中,高次元的隐秩序层级是具有所有可能量子态的“能量海”,而我们的三维空间只不过是从隐秩序中特定量子事件所投射或绽放出来的一种呈现(玻姆称为显秩序层级)。玻姆认为隐秩序层级的能量海,由包含所有电磁波频谱的广义的“光”所构成,光在显秩序层级的来回卷缩与绽放(folding and unfolding)中被凝聚或冻结(condensed or frozen),而形成我们三维空间中物质的稳定存在。也就是说:万物皆由能量形成,物质是浓缩凝结的光(光是振动频率极高的能量,我们的灵体即是光)。总而言之,许多量子物理学家将物质分析到最后都发现,物质其实是没有任何形状的,有的只是一些能量的振动。
撇开高能物理学及粒子物理学不谈,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量子化学角度来看,我们所看到及摸到的物质,分析到底层,可说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则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中性的中子组成,电子在外,围绕著原子核旋转。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组成不同原子序的元素,也就是我们在中学时所学的周期表的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构成大部分固态物理、凝态科学及分子物理学的素材。由于不同元素其电子波函数各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形成不同的电子能态(energy states),而造就其不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各个元素皆以其特定的振动频率保持活动,从而产生不同的能量。再进一步将原子、原子核及电子三者的大小作比较。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设原子是一座足球场,那原子核只不过是一颗棒球大小,而电子是几乎看不到的一个小黑点。由于质子的质量是电子的数千倍,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换言之,整个足球场其实是空荡荡的,除了一颗棒球以及一些神出鬼没的电子云外,几乎没有什么实体,这就是微观的物质基础。从原子结构可以了解宏观物质的基础是多么的“空”。
不仅对次原子领域的研究有这些结论,就是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Big Bang),也发现我们的宇宙时空是始于太初约一个质子那么大空间的剧烈波动而迅速膨胀冷却所产生的,而在大爆炸初期(即宇宙太初的10-41~10-33秒),由于时间之短与空间之小,能量密度非常高,像个大火球,空间中只有稠密的能量、光子及电磁力,随著之后宇宙不断扩张、温度不断下降,质能也不断产生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才渐次产生夸克、质子与中子,并进而与电子稳定结合而成为稳定的氦及氢原子,进而形成我们所谓的物质。从宇宙太初浓密的能量火球,到衍生出现的丰富的宇宙万物,也再一次验证:能量与物质不过是在不同条件下同一本质的不同面向罢了。
我们之所以认为“物质和能量”或“肉体和灵体”截然不同,是因为我们人类有著二元(两极)化思考模式。我们所知道的事物,几乎都是来自知识和逻辑,而知识和逻辑形成了思想,思想就成为语言的基础,这种模式使得人类变成二元化的产物,有著二元化的思考方式。因此,在人的世界里有“善”就有“恶”,有“对”自然有“错”,有“好”更是有“坏”,有“快乐”当然也有“痛苦”,一切皆有对立面。事实上,善与恶属同一本质,对错是一样的东西,好坏更无差别,快乐即是痛苦。
打个比方,物质和能量像是处于一渐层连续体(continuum)的两极,一极为黑,一极为白,介于两极之间是灰色,而这具有黑白两极特色的灰色,包含著从偏白的灰色渐次发展到偏黑的灰色,这现象正如“秘传哲理”中“两极原理”(Principle of Polarity)所说的:“一切成双,一切皆有两极,一切皆有对立面,相似和相异是一样的,相反的东西其本质也是一样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极端的状况会彼此相遇,所有真理不过是半真理,所有的矛盾也许互相调和。”因此,人的灵体和肉体是同一件事,同属一渐层连续体的两端,正如是与非、善与恶、快乐与痛苦本质并无不同,分别只在于能量振动有所差异。如果以灵学和疗愈学来说,能量振动频率高而且精细的能量,是属于高层次的自性本体,当振动频率降低时,产生的物质就愈粗重(比如人的肉体),肉体在人类的四个次元中是频率最低的。
为什么人的肉眼看不见灵体?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有灵体的存在,为什么人的肉眼看不见,听不到,摸不著?
一般而言,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位于前面所谈的连续体的末端,和另一端无形灵性世界相较,这个物质世界比重大、振动低,因此肉体的察觉力非常有限。
人类经由眼、耳、鼻、舌、身来感觉。每一种感官,都可以察觉到高高低低不同的频率。
例如人的耳朵可听到的频率范围,最高可达到每秒20000赫兹、最低可听到每秒16赫兹。人的眼睛,可以看到某一个范围内的频率,例如当振动频率在500~536兆赫之间时,眼睛
就会看到黄色。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红橙黄绿蓝靛紫,紫色是人类肉眼可以看到颜色的极限。其实,在紫色之上还有振动频率更高的紫外线,在红色之下也有振动频率更低的红外线,但因为振动频率过高或过低,超过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范围,所以我们看不见。电磁波频谱从交流电的几十赫兹到伽马射线的大于3×1019赫兹,范围非常之大,而人眼可见的光波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段。
我们察觉不到的事物,难道就表示它不存在吗?事实上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我们的四周。上面所谈的紫外线或红外线,它不但存在,而且还渗透到人类的肉体之中。在肉体或物质世界之外,存在著振动频率更高的广大世界。如果我们调整自己的能量振动频率,就可以突破限制,接受到广大世界中的信息,而不再只是限制在肉体或物质世界的层次中。
世上所有的东西,不论是固体、气体或是液体,不论是有形或无形,都是一种能量的表现。而能量是不灭的,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也是经过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人所印证过的事实。然而,科学家还印证了另一事实,那就是“能量是可以转换的”,可以从振频低的一极转换成连续体上振频高的另一极,这一事实对人类来说可是个大好消息,这表示我们是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调高我们自己的能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升华成精细轻快、密度小的能量。
为了说明能量是如何从低振频转换到高振频,必须提到1665年荷兰科学家贺金斯(Christian Huygens)所发现的“共振原理”(entrainment):当两种有著不同周期的物质能量相遇时,振动韵律强大的物质会使较弱的一方以同样的速率振动,而形成同步共振现象。也就是说,强大韵律的振动投射到另一有相对应频率的物体上,而此振动韵律弱的物体由于受到相对应频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与较强的物体产生共鸣而振动。
贺金斯曾在房间里的墙上并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爷钟,然后走出房间,第二天再回来时发现老爷钟的钟锤皆以同速率同步摆动,其后许多人相继重复此钟锤实验,屡试不爽。事实上,“共振”可以说是一种共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琴弦,未振动的琴弦会受强烈振动琴弦的影响而一起共振;再举个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频的歌声(无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动速率,当振动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无法再维持玻璃的形状因而破碎。当你和人谈话很投机产生共鸣时,或课堂上老师的谈话很吸引你而你猛点头时,你的脑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时与人相处,彼此虽无言语却灵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愿意花钱买机票,千里迢迢去参加某法师或牧师主持的法会或布道大会,你若坐在他们的振频范围之内,你的能量也会随之提高。
你可能会问,能量的“高”和“低”是怎么定的?到底能量“高”或“低”意所何指?我们常听人用“能量”来形容人、物或地理环境,“此人很有能量”或“这地方能量很强,风水不错”。可惜的是,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没有任何“绝对”的科学标准或仪器能精确测量世上所有的能量。因此,在疗愈学或灵学上,要测量能量的高或低,传统上都是靠测量者的超感能力(超视觉、超听觉、超嗅觉、超味觉、超触觉或动觉)。由于每一种能量皆有特定的脉动(亦即其振动频率),可以用超感官去测量,举个用超触觉或肌肉动觉测能量的例子:如到市场买水果,我伸手去感觉来自两个不同农场的苹果,A苹果感觉上脉动慢些,B苹果感觉上脉动快些、振动的“质”也精细些,我当然会选择能量较“高”的B苹果。
除了靠超感能力外,各文化也有特定的方法测量能量,如西方用占卜杖或占卜枝来测地下水或矿脉,这古老的方法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被广泛使用。安慈的大哥10多年前退休后想离世独居,在加州的天使营山区买下20多英亩的地,这大片荒地当时没路、没电、没水,要在其上建屋子居住,当务之急自然是找水源凿井,他请的便是当地的“导者”(Dowser)为他找水。安慈的养父生前在加州的莫得斯朵(Modesto)拥有大片农场,农场上10多幢房子是安慈小时候跟著他合建的,他告诉我,他找水源从不假他人,也是用柳枝占卜找水源。本书在“气轮”一章所谈的摆锤测量也是相同的原理。
近代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宝维斯(Antoine Bovis)用钟锤原理发展出“宝维斯尺度”(Bovis Scale),有系统地用数据来测量并记录物质的能量,任何东西都可测量出用数字代表的值。对生物体来说,6500单位以下是负值,对健康有害;6500为中性,不好不坏,若是对健康有益,必须至少在8000以上。比如说,如果将之用来测量地理,所得之值若是低于6500则不适合人居住,可能是地下水脉流经之处或正好是地球辐射线较强之处。另外,教堂钟声为11000,宗教庙宇为14000。
若用“宝维斯尺度”来测量人体,在细胞层次上,癌细胞都低于6500,正常细胞的DNA
高于6500,至于全身的能量,有病的人测出的数字低于6500,感觉疲倦的正常人为6500,身体健康的人为7500,精力充沛的人为8500,有能力疗愈别人的人至少是8500,有灵媒能力之人至少9000,不少长期修行者所测出的能量值远超过10000。
一切存在形式不过是不同频率的能量波的表现而已,透过我们的五感,和头脑成像系统,我们把各种不同的形式认识为物质、植物、动物、人等等。人类的五感,皆为针对某种频率范围而设计。白炽灯的频率50Hz,这个大家应该都明白,其实并非不灭,只是灭的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无法看到其中的灭了,而整个宇宙的形成,恰恰是那一亮一灭才形成的。我们的眼睛因为识别能力的限制(频率),所以,很多东西在我们面前,我们却无法识别,正是如此,我们身边可能有无数的次元,有无数的平行宇宙。平行宇宙的原理,则如同波粒二象性那样,只是在那一刻,由一束波变成了两束,而波得存在是不会互相影响的,因此平行宇宙可以有无限多。正常状态下,我们的意识振动频率和不同的脉轮也是对应的,当我们处于爱中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频率可能是在心轮那个层次,而身体的适应频率只能在心轮那个层次内,并不能随意跳跃到不同层次。每个脉轮的能量范围就如同八度音阶,就是基础频率2倍以内的范围,透过我们不断学习,我们的意识逐渐提高,身体的频率范围也会由心轮,转向喉轮,转向三眼轮,最终到达顶轮。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而且会有很多反反复复的情况发生但这正是修行所必须的,这是对我们身体的一种保护,否则可能因高频率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并非由我们可以控制的,而是相对独立运行的一套系统,不过他的频率却是和身体相对应的,都是根据意识的频率提高而提高。当我们的意识水平到达顶轮的时候,我们的意识与高我完全合一,此时我们便可以完全掌握身体,掌握神经系统,同时也就掌握了我们这个层次的最高频率。某种程度来说,这时候已经达到神的层次,可以掌握创造实相的能力。 人类提升过程,其实就是意识(小我)的不断学习过程,透过不断的体验,我们真正的学会了各种不同层次的频率,可能对应的是不同情绪课程,最终实现意识和高我合一,从而圆满完成本次人生的所有课程,因此就可以脱离轮回。当课程圆满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而这也就是说我们具备了更大的学习范围,我们可以加入银河大家庭,可以去帮助其他三密度生命的进化。物质实相创造过程恰恰是我们自己所创造的,这是由高我意识根据我们所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创造的,通过太阳、地球和我们自己的配合,我们创造出来我们的五感所能感知的这个世界的样子,并根据我们的意识状态,高我不断的提供我们学习的机会(生活中创造各种情景剧),正是如此,才有了吸引力原则。高我根据我们的学习状态,当下的情绪或意识状态,为我们创造学习课程,看起来就好像我们的意识状态将情景吸引过来一样,这应该就是吸引力原则的来历。当然这个过程一定会非常完美,不会如我们生活中那样乱七八糟。因为我们对神圣指引的分离,我们搞的自己生活乱七八糟。希望更多人接收高我的指引,尽快完成自己的所有课程,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部分摘自《还我本来面目》
文章评论
慧◎覺
[em]e100[/em]物理大师爬上山顶的时候,发现佛学大师早就在那恭候大驾了!~[em]e120[/em]
王岱平
[em]e175[/em][em]e178[/em][em]e163[/em][em]e176[/em]
金刚大力牛
[ft=,2,]好文章 爱你们这些人[/ft][em]e166[/em]
不懂夜的黑
[ft=,2,][em]e176[/em][/ft]
点点流星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长发飘飘
[em]e179[/em]
常胜
理智与思维。徘徊而过。
清心
谢谢您,悟得很透啊[em]e179[/em]
李白皓南杰华
兴盛1027天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多巴胺
很受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