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个人日记

父亲节即将来临,上网划拉一下,搬出《孝经》应个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比较讲求孝道的,孝道的理论基础便是《孝经》。《孝经》传说是孔夫子的原创,以孝道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是诸德之本,国君可以用孝治理,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由此可以推断,如果儒家的伦理思想依然盛行,各级一把手可以借鉴孝经,治理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

《孝经》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的发展和扩大,并把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对实行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的五步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的不同内容: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君主也好,庶民也罢,其父子之情,发自天性,原本不同,为什么在孝道上却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呢?我觉得,这还是围绕社会经济建设而展开的。那个时代,还处于比较纯粹的农耕时代,主要的生产活动便是看天种地。从天子到庶人这五个层次,恰似当今从中央到地方这些行政等级,前四个是决策、管理、执行层,是脱离具体生产活动的,属于公务活动者,也是为具体生产活动服务的,他们的孝道主要体现在社会角色上。庶人是操作层,类似于乡村和车间的人,是一线生产劳动者。《孝经》将这五个层次的孝道区分阐述,强调了社会一盘棋思想,引申思考,孝道的真正价值便是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物质供给,促进家庭稳固和社会有序,确保整个种族的繁衍。因为没有种族就没有家族,没有家族就没有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人身。人身非恒久,家庭非永盛,家族乃至种族的发展才会更久远。《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孝道依然应当传承,并且要发扬广大。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把个“孝”字挂嘴上装门面而已,什么是孝,如何行孝,其实并不了然。譬如人们常说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显然就是违背孝经宗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孝经》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两句来看,忠即是孝,忠君报国是孝的高级阶段,或者说是孝终极表现形式。忠孝不能两全之说,显然偏颇,说得尖锐点,那就是狗屁不通。还有人认为尊敬顺从尊长便是孝,谏诤章第十五的内容对此作了解答,值得仔细玩味。所以,真想讲孝道,不能不看看孝经。当然,看孝经也不能照本宣科。因为,时代不同,规则变迁,即便规则主旨没变,也不能断章取义,因为语境已经发生变化,对原文的理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譬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表面看好似行不通,现代生活中,你得剪指甲、刮胡须、理头发吧。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什么形象,连个公务员都当不了,除非去当艺术家。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撇开字面去理解,这句话的主旨就是叫人洁身自爱,保全行孝的依托,可以理解为不要违法乱纪、不要轻率涉险,要保存健康之身、自由之身,以便遂行孝道。再比如说,那时候讲庶人之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现在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农村城镇化、农民进城了,看天种地不再是主流的劳动方式。那么怎么办呢?普通劳动者行孝,就应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精于职事、勤奋工作,还要简朴节约、攒钱养老……有些东西,表现形式变了,但本质并没变,就像水有固液气三态,其实哪一形态都是H2O。总而言之,看一看译文,有助于理解原文,我把译文放在前面,原文附后。

(孝经译文,加章段)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 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士章第五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才章第七

  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

  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争斗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

孝治章第八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

圣治章第九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

  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时候,把其始祖后稷配把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甚么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时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种子女对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于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于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然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艾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 鸠》篇中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

纪孝行章第十

文章评论

海月

哎~~自己想过节了吧~~哈哈

海月

再过10年,等着女婿给你过~~

暖暖

[em]e134[/em][ft=,2,]天啊,俺本来挺精神的,看完你这篇大作眼都睁不开了,这篇绝对适合治疗失眠。。。[/ft]

宁心

[ft=,2,]看完后,之乎者也不知南北东西,就记住了一个道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ft]

圣达菲

[ft=,2,]老天 怪不得你 (烦恼锐减)呢 又研究起这个来了啊 佩服 [/ft] [ft=,2,] [/ft]

鸿轩凤翥

.看得满眼金星...累人!(才高未必服人...)

青青树

[ft=,2,]百善孝为先!朋友必是可交之友[em]e183[/em][/ft]

清平满庭

[ft=,2,]哥,以后咱写东西分分段好不。每次拜读完毕,我眼花头晕,就差脚抽筋了[/ft]

澜若

[ft=,2,]真抱歉,我没有看完,刚睡醒所以看着也不觉得困,就是怎么也看不进去,哪天听你给我读一遍吧,那样我比较精神[em]e112[/em][/ft]

*sally*

[ft=,2,]只看了几篇您的大作,就被您及您的网友或是朋友同事们的诙谐幽默的对答所吸引,你的文章写得好,看似小文章反应大道理。怪不得我儿子说你姑娘的作文写得好呢,呵呵!其实,我一直觉得我们的教育如果能加上点国学,那该多好啊。不管是《三字经》《弟子规》还是《孝经》,还是学学四书五经里面的经典之句,从小学就开始学,让孩子懂得百善孝为先,还有一些为人处事做人的大道理,这不比现在没事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要好百倍。为何小日本与韩国鬼子的国民那么爱国?那么忠贞与自己的国家?不就是他们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给借用了并传承了下去,一代又一代。就是见面的一个谦卑的鞠躬,我们的国人也早已将之抛弃。可悲啊![/ft]

格格她姥爷

[im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9GIW%7BDI7312CLVE7%608)]]CW.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