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个人日记

        去年6月下旬,读了单位推荐的《大数据》。该书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建设“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公共财政透明的曲折、《数据质量法背后的隐情》、全民医改法案的波澜、统一身份证的百年纠结、街头警察的创新传奇、美国矿难的悲情历史、商务智能的前生今世、数据开放运动的全球兴起、以及云计算、面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微博三代与后代互联网的未来图景等经典案例,来讲述美国半个多世纪信息开放和技术创新的历史,细解数据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变革。大数据浪潮与互联网的发明一样,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启动政府透明、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大数据,通常指以“太字节”为单位,普通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容量,更在于通过数据处理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大发展”。人类走过农业化、工业化道路,正步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是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石油”和“金矿”,无论个人、企业、国家,谁能更好地抓住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谁就能在下一波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大数据战略”是当下领航全球的先机。

《大数据》的作者现任职于美国某软件公司数据中心,并担任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副主席。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是知名专栏作家、信息管理专家,先后为《南方都市报》、《IT经理世界》、艾瑞网等多个报刊网站撰写专栏。赴美留学之前,他曾在我国省、市、县几级政府的不同部门磨砺十年,做过职业程序员,担任过公安边防巡逻艇的现役警官,也从事过政府统计工作。他的学历和经历,决定了他的视角广度和思维深度。《大数据》不仅是一本事关信息革命和经济管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乎民主与法治、科学与进步的书。正如作者题记: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要义在于自由、平等、责任与参与。他认为,要学习、要上路,这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中国正在崛起的现阶段,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敏锐的学习能力。我们的进步应该以全球文明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做西方世界的客观的观察者、理性的思考者和开放的分享者。旅居海外的经历,让作者有“旁观者清”的优势,在回国参加一些大学研讨会、政府座谈会、企业培训会活动中,他发现中国社会对“大数据”的概念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是观念上的误区,特别是对大数据在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意义估计不足。他对中国如何应对挑战,提出四个建言:一是从小数据到大数据。2012年全球大数据分析工具投资不及小数据分析工具投资的1%,传统的小数据软件满足了企业和组织95%的需求。大、小数据分析工具趋于一体化,并在向“云计算”迁徙,这是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由于新工具的出现,小数据只要在纵向上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在横向上有细致的记录粒度,再和其它数据整合,就能产生大价值。从这个角度看,针对某个对象在时空维度上的全息数据,也是大数据。这种“全息”表现为多个源头从不同方向对同一对象进行数据记录,数据之间可以互相印证。二是认识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经由知识时代快速向智能时代迈进,数据挖掘不再是大数据领域的前沿,取代它的是机器学习,通过资源共享和程序更新,让计算机像人一样自我提高改善,使挖掘和预测功能更准确。三是把握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新时代,信息、知识、智能,都以数据为载体,大数据将影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成为启动透明政府的利器。四是明确政府需要做什么。政府要建立数据管理机构,抓好数据定义和数据质量,扶持数据创业,整合开放数据,弘扬数据文化。

    《大数据》不是一本纯粹谈技术的书,而是以技术为背景探讨人和社会关系的书。通过阅读该书,我开拓了视野,也引起了思考。那个期间,恰巧发生了斯诺登事件,将我的思考推向深入。2013年6月初,英美媒体曝光了美国“棱镜门”,随即奥巴马总统作了回应,然后爆料者美国人斯诺登通过视频公布了个人信息,并解释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曾经在美军服役,又当过中情局技术特工的斯诺登收入稳定生活富足他为什么要曝光国家秘密,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呢?斯诺登本人从维护公民隐私权角度,做出了正义的说明。

我们的国情与美国不同。从技术层面看,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起源于美国,他们的尖端技术普及率高于我们,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利用方面看,目前是我们落后于他们。从政权的构建理念来看,他们是三权分立、均衡制约,我们是民主集中、齐心协力,在大数据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方面,中国具备制度优势。从国民素质来看,美国人的契约精神比较强,中国人的归属意识更突出,大数据文化需要不同的引导和推动。当今世界,数据开放已经形成潮流,如何运作,各具特色。斯诺登事件启示我们:大数据是“双刃剑”,无论什么国家都涉及两个界限,一是国家安全,二是公民隐私。美国的经验我们应当借鉴,借鉴可以事半功倍,有利于快速赶超。但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照搬照抄至少有两个弊端:一个是“水土不服”,另一个是“假经真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阴谋与颠覆依然存在,寰宇之内并不太平,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大数据浪潮下,如何保守国家秘密、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是美国面对的困扰,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当然,公民隐私问题有些属于特例,譬如财产状况和个人行踪,在普通公民属于隐私,在公职人员则应予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我国已进入政务公开、数据开放的新时代金融资讯、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物价指数,便利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信息公开功不可没;“房姐”曝光、“表哥”落马,网民的吐槽是个前提,也是个助推器,网络的能量不容忽视。在经济转型、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和反腐倡廉等方面,信息公开和数据流动,产生了显著的效益,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例,我站2002年上报水、气、声、辐射数据上百万个,这些数据,有的来自于人工监测,有的来自于子站自动监测及企业在线传输,为环境决策、环境管理、环境执法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大气环境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保部门自前年起开展PM2.5监测,并实时公布环境空气质量,增加了老百姓的健康指数,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尽管如此,环境监测工作还是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人工监测不可能达到全时制,自动监测也不可能没有盲区。这样,环保信息网和12369热线就成了“连心桥”和“保险丝”,群众的回应,帮我们拾遗补缺,堵塞污染物偷排的漏洞。

大数据呼唤大参与,大参与催化大数据。大参与就是大众的知情与报数,大众知情是大数据价值所在,大众报数是大数据来源之本。国人有缺乏尊重数据的传统,民间有“差不多先生”一说,有些行业甚至弄虚作假,如此陋习危害甚大。人们不重视对数据的征询和利用,其弊端在农业生产上表现为种植的盲目性,在商品流通上表现为囤积的投机性,导致市场上出现前年“姜你军”、去年“蒜你狠”、今年“蒜你贱”现象。

引领群众大参与,国家公务员和政府职员责无旁贷。我们一是要强化大数据意识、大参与热情,二是要提高大数据应用技能、普及大数据应用工具,三是要攻关大数据尖端技术、筑牢事关国家安危和公民隐私的防火墙。由于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信息公开的方式、内容、范围等方面,我们的现状还不太理想,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成熟,我们的信息公开和数据反馈会越做越好,因为我们有一个法宝,那就是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群众的大参与、大支持,我们的大数据战略战术就一定会胜利。

文章评论

菠菜

单位上搞读书荐书活动,要求撰文3000字,其中1500字介绍书本、1500字心得体会[em]e127[/em]。应景之作,放这存着[em]e112[/em]。

秋舞牧羊

好文!很值得一读!从这些负有责任性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你不是为了完成读书的任务,而是真正深入进去当作了一个话题或者感兴趣的事件去玩味研究,所以才有其见地的体悟。非常棒的一篇文章!

凝芸冰澜

看完你的心得体会 我真想把我写的那篇要回来[em]e101[/em]

花藏花

去年6月读的?确定不是今年读的[em]e113[/em]

凝芸冰澜

那不行[em]e120[/em]不能给你笑话我的机会

江雪

绝对是出口成章,真心佩服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