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问答录】
佛海无边
学诚法师问答录
【学诚法师】要“皈依”。皈有“回头”之意,当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是正确的方向时,要思考、反省;依即“依止”,要去寻找正确的道路,令心安住。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古往今来所有的思想家都在思索生命方向的问题,迷茫不是某个人独有的烦恼,要去学习和借鉴其他有智慧的人所探索的经验。
【学诚法师】面对他人的过失或自己以为的过失,内心产生烦恼,就是观过。观过之时,由于烦恼覆心,人往往失去理智,只看到自己排斥的那一点,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更看不到整体的需要。人的习性就是容易见人之过,要刻意修习“观功念恩”来对治它。
【网友提问】求教师父:父母希望办世俗的婚宴,我不想造杀业,祈求能找个素食婚宴的地方,向菩萨发愿,现在也去放生,除此之外您说我还能做什么吗?不知道如何柔顺的劝解家人,除非来强硬坚持,但是他们又说这是对父母不顺遂。
【学诚法师】温和的坚持。
【网友提问】如何温和坚持?
【学诚法师】多理解,多聆听,多微笑,多感恩。不急于立即转变他人的观念,不争辩高下对错。态度温和,内心坚定。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学诚法师】面对他人的过失或自己以为的过失,内心产生烦恼,就是观过。观过之时,由于烦恼覆心,人往往失去理智,只看到自己排斥的那一点,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更看不到整体的需要。人的习性就是容易见人之过,要刻意修习“观功念恩”来对治它。
【网友提问】大师,我自认为是善人可是你所说的恶我却全部做过
【学诚法师】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学诚法师】想要批评帮助别人,一则要看自己的德行、能量,二则要看自己与他人的业缘深浅,三则要看帮助的时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自己的心态。凡夫易起嗔心,哪怕是父母教育孩子,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利他,但也会不知不觉变成发泄自己的愤怒
【网友提问】师父,邪淫总戒不了该怎么办?就连求观世音菩萨加持都不是真心,弟子犯了五戒受什么报,求师父加持让弟子开悟!阿弥陀佛!
【学诚法师】一方面励力断恶行,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造善业。善心、善行会增长我们的福德智慧,帮助我们更有力量来止恶。
【网友提问】师父,办公室利益关系复杂,我已做到清心寡欲,不和别人争身外物,也做到了宽心、大爱,宽容别人,吃亏是福。但有时工作中难免会侵犯到同事一点利益,也非我有意的,同事指责我,领导批评
【学诚法师】因为自己内心深处有高慢心,觉得自己比众人都要清高宽容,所以才接受不了批评、误解
【网友提问】法师,内心虽定,亦要外境。因种 下,无外缘也没有结果。连佛法本身的兴衰,都要看大历史环境。久处逆境,如果才能坚持希望,愿心?
【学诚法师】依正不二,以心转境。
【网友提问】何谓之无漏之乐?
【学诚法师】去除了烦恼后的快乐。
【网友提问】学诚法师:你好!向你请教个问题。如何破我执?
【学诚法师】破我执要证得“我空”,在深厚的定境中以智慧照破妄想执著;定以戒为梯,持戒又建立在依师、闻法的基础之上。
【网友提问】阿弥陀佛,法师慈悲,请问我读的经书封面有些破损,能否用透明胶粘好继续读诵?
【学诚法师】很好。以恭敬心为之。
【网友提问】请问法师,如果遇事喜欢逃避,且对过往的一些缺憾总不敢正视,该如何克服呢?
【学诚法师】已经做错的事,只有去正视和改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一味逃避,不仅该做的事情逃避不了,更逃避不了自己愧疚自责的心。反过来,越是逃避,心理负担会越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其实人的心有无穷的潜力,之所以很多时候没有力量去承担,就是被自己的妄想、烦恼障住了。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欢迎进入甘露法师QQ空间
http://309231731.qzone.qq.com
公众微信号:ganlufashi(甘露法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