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梦参老和尚佛七开示---“念佛” 之一
佛海无边
梦参老和尚简介
梦参老和尚(生于1915年),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人。十六岁出家,学法二十年,先后依止过华严宗的慈舟老法师、禅宗的虚云老和尚、天台宗的倓虚老法师、律宗的弘一法师以及西藏黄教的夏巴仁波切。
三十六岁时,以壮年之身被错判入狱,时间长达三十三年;六十九岁恢复出家身份,开启另一段讲经弘法的历程。先在中国内地弘法,之后远赴世界各地开示。老和尚现在虽已高龄九十余岁,依旧讲经弘法,菩提愿心未曾中断。
梦参老和尚擅长以通俗的故事与俚语的比喻,将深奥的佛经义理转为简单的生活语言,说法的功力深厚,内容足堪再三回味。是当代弘法僧人中,少数能以讲故事、广演佛理见长者。
老和尚以弘扬地藏法门与《华严经》为主,其中尤以因推广地藏占察轮、占察忏法,深受世人注目。2004年早春,他老人家在中国五台山普寿寺,开演《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以五年的时间,近五百个讲座圆满,写下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九十岁僧人开讲《华严经》的记录。
相信自己是阿弥陀佛
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净土部的师父天天念佛,天天念经。因此你们这次儿来这里打佛七,要先把障碍除掉。
什么障碍呢?你们到山上来,随着师父们一起念佛,要把在家的事都放下,如果心里还牵挂着那些在家的事,念佛是念不好的。你们来到这里,就把家庭、琐碎事放下,把心清静下来。
另外,还要知道在念佛当中修行,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什么也不用学,念句阿弥陀佛就生极乐世界了,有那么容易吗?不可能!你必须把这个世界全部看破、放下,你才能去得了。如果娑婆世界的事,家事、社会、人事关系,什么都放不下,你要生极乐世界是绝对办不到、不可能的。念佛的人要记住:信、愿、行。
信心,当中的分别很大,不是说念句阿弥陀佛,我信佛了,有那么简单吗?因为信心不恳切的话,你念佛念得绝对不能进入、不能投入。你先要把信心建立起来,当你确实是真诚的愿,不是我们现在随便的愿,那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把这个世界的事全都看破了,把自己的生命全都看破了才能生得了。如果你平时不用功,等到临命终的时候要想生极乐世界,那是办不到的。
《弥陀经》上说: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那个「一心不乱」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你平日没有下苦功夫,对这个世界放不下的话,那你就是种种善根而已,生不到极乐世界。
有人说:「念佛的法门很容易」。其实不是那么容易,你要了生死、想断烦恼,那么容易就生极乐世界?你先得考虑考虑,你的烦恼断了没?你得先了了。我今天早上起来在那儿想,我们要念佛、断烦恼,先想一想有那些困难。
你对这娑婆世界看破了,心无贪恋一点贪恋都没有。看破了、看破就放下了,放下了,念佛念得自然恳切。这个时候你没有贪恋,你没有贪恋心里就不颠倒。心不贪恋意不颠倒,你生极乐世界是靠得住的。念佛得念到一心,现在我们的心三心二意,念佛念到一心,很难!说我念佛没有生起杂乱的思想,还不用说一心了,纯净的去除杂乱思想,这个很难。
如果是穷苦的人为了生活奔波,他怎能念佛念到一心?富贵的人他光享受去了,「富贵修道难」,这也是难,先除掉这些难。贫穷的人怎么样供养三宝、怎么样布施?「贫穷布施难」,不容易做到的,这些都是念佛的障碍。我所说的这些难,你有没有考虑到自己?你有,那就得加倍用功了,否则生极乐世界是办不到的。
在你生的时候,能够遇着佛在世,这是很难的。佛在世我们没有遇着,但是还有法。我们现在看佛经很容易,再过一两百年呢?我是经过看佛经很不容易的年代。从一九五零年到一九八二年这段时间,我想找一本〈普贤行愿品〉找不到,后来我在中国佛学院当老师,想找一本〈普贤行愿品〉也没有,很多佛经都没有了。所以说,能够像我们这么样方便看到佛经的,是很难的。
还有,家庭关系、男女关系这是难过的关,这个关能过的了过不了?还有一些贪欲的关,你能够过得了?这都是难关。见着好东西一点贪欲心都没有,不想得到。一般的人见着好东西,就想自己得到,这个也包括我们的师父在内。「什么好东西?唉,我也想得一份。」这个包括精美的经书,同样是《金刚经》,这部经印得很好,封面也好、字也好,他就想得到这部经,这些都是求生极乐世界的障碍。因此「见好不求难」。
被人家羞辱不发脾气,要这样行。特别是在家人,你不高兴了对儿女发脾气对你先生发脾气,对谁都不能发脾气,这叫「被辱不瞋难」。
还有,就是「广求佛法难」,这个你们办不到了。广学,学了得研究得深入,虽然看了很多就是不深入学习。就像我们说的,念一句阿弥陀佛,十个念的有一个生的没有?种善根而已了,真正了生死,到临终的时候生极乐世界,这是很难很难的。
现在是末法,我们想求一位善知识,很难,很难。可能你没有体会得到,我从十六岁出家,也一样到处找善知识,很难很难。我到西藏,有些喇嘛有神通,了不得,但是功夫不到家,别人瞎吹的。很多善知识就像弘一法师,我当他的侍者半年多,想说上几句话很难的,他不大跟你说话的。比丘尼女众他根本不见。他的学生跟了五、六年也说不上几句话,善知识难遇,遇到你也得不到。「求善知识难」。
念佛法门,像印光大师、台湾的广钦老和尚都是念佛的。你亲近到他跟前,他就一句话:「哎,老实念佛去吧!去吧!」你听到「老实念佛」,心想「我并没有不老实」,但是他这句话含的意很深。他们没有什么开示你的,你想见他,见就见吧。还有印光老法师常时闭关的,我们称他为念佛求生净土的祖师。实际上求善知识很难的。这是「求善知识难」。
「随化度人难」,你要帮助别人,像我们的师父随化来帮助别人,难。我举了十几个难,不详细说了。你要念佛先清除这些难,把这些难都消了,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
觉照念佛
今年是二零零五年,六十五年前,慈舟老法师打念佛七的时候他所讲的开示,我想拿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虽然隔了六十五年了,现在对我们还是新鲜的。一九四零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的话:「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一个字「照」。
大家要「觉照」,觉是什么?当你念佛的时候,你觉照:「南无阿弥陀佛!」念佛的时候,能念的就是般若智慧,应该生起觉照不要糊里糊涂的念。念佛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要做观想念。就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不是妄念的「念」,要你用智慧的「照」。
念阿弥陀佛不要求快,不要求数字,我们好多人一天到晚拿个念珠记数,念的数字多了好像就成功了,根本不是这样,一句弥陀就好了。藕益大师告诉我们:「一句弥陀作大舟」。一句阿弥陀佛就化一条大船,主要是你觉照的功夫。
念的时候观想「阿弥陀佛」,有的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现在你要打七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阿弥陀佛」是什么?「无量光」、「无量寿」。你要观想自己在无量光无量寿里头。
所以念佛的时候,应当先认识自己的念头。很多道友对这个可能不大怎么注意,「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但是,要注意你的念头,怎么样念呢?「念念从心起」,每念一句从我自己生起来的,「念念不离心」。完了你要知道,知道什么呢?「谁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究竟是谁?」这叫「照」。这个「照」字没有解释,但是我们念佛的必须知道:念佛的究竟是谁?谁在念阿弥陀佛?我们现在都是口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呢?现在我讲的是慈舟老法师的方法,要你心念。
人死了口还能念吗?口不能念了,可是心还没有死,心在念。为什么到临命终的时候,念佛是最重要的?外形已死了,他的心还在念佛,念到这样的程度,口不念了心在念。其实,哪个心在念呢?《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请问大德,你用哪个心念佛?过去心念吗?现在心念吗?未来心念吗?
我这个讲的很深入的,外边必须对境,心对境有。到了佛堂看见阿弥陀佛像,或者现在我们打七了,有心,这是境界相的。心是对境有的,境界相是由心生的,这是《华严经》的念佛方法。慈舟老法师他是讲《华严经》的,这种念佛不但能生极乐世界,而且生的时候到那儿就成了,这是上上的念佛。心对境,那境是心生的。
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虚妄心,不是常住的,一歇一念、一歇一念,这叫生灭心。你自己要有观照的,自性念佛念的是自性弥陀。假使外缘境界没有了,心还生不生?念阿弥陀佛的人照样的生,心照样生,不是虚妄心念,真要做起来,这一步的功夫很难经过的。
念佛用真心念,我们讲《华严经》这是真心。现在所有的修行就是要打消虚妄心,要明白自己的真心。心是因为有境才有的。比如说,现在大家打念佛七了你才精进,要是不打念佛七我们也如是念,但是别的部就不是了,像戒律部的他学戒律去了。这是叫你自己念佛,要心念不是口念。口是境,口不是心。心对境来说,要明了自性的心,用心念的佛,念念都是念自己的,阿弥陀佛就是自己。
我刚才跟大家讲「无量光」、「无量寿」。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就进入无量光中,如果求长寿的,你进入无量寿当中,无量寿跟世间寿命长短不一样的。你说释迦牟尼佛活了八十岁就圆寂了,哪有这个寿命呢?这是我们的看法,其实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圆寂。
懂得这个道理了,才知道心跟境的差别,虚妄心不可以常住的,它是境界心;而我们那个真心不对境的,是常住的。能用这个心念佛念到心能转境了,用阿弥陀佛转一切了,你临命终的时候还不了生死吗?还不生极乐世界吗?不但能生,而且生的时候是上品上生,到那儿就见佛,见佛就闻法,闻法就开悟。像现在一般的念佛,生到极乐世界还是凡夫,你还得修。不过他没有生死变迁,直至成佛不再流转了,苦难都没有了。
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了生死。我们在这个世界了生死得证到阿罗汉,到极乐世界去,自然就成了阿罗汉了。虽然说没有成就,在那儿自然的修行再不退堕了,再没有苦难了,三涂八难都没有了。因此念佛对修道者是殊胜的。还有,念佛是三根普摄的,没有幻境。慈舟老法师讲这个是按《华严经》讲的,在这儿有些道友们是初学的,不容易听懂没法进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