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农历二月廿一日)

佛海无边

 (农历二月廿一日),是普贤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法像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剑左手结施愿印,半跏趺坐于六牙白象之上。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为十大愿的愿王,代表一切菩萨的行愿,菩萨发心修行,又称为入普贤愿海。
在中国,普贤菩萨的诞辰为农历二月廿一日。
图片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在佛教里是颇为重要的一位圣者,也是“华严三圣”之一,“三圣”即指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行愿;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想证悟殊胜的华严境界(成佛),就必须学习文殊、普贤,从智慧、行愿二途趋入,方才究竟。

“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遁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谓菩萨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行的大愿大行的代表,象征着中国大乘佛教的精神。

据“悲华经”所载,于无量劫前有一无诤念王(即阿弥陀佛的前身),其长子即观世音菩萨前身、第三子乃文殊菩萨前身、第八子就是今天的普贤菩萨。


普贤曾在当时的宝藏佛面前发愿:“要当于是不净世界修菩萨道,复当修治庄严十干不净世界,令其严净。”、“愿我修行菩萨道时,要当胜于余诸菩萨。”


由此可见,普贤菩萨发愿在秽土教化、调伏刚强众生,与弥勒菩萨发愿在净土的环境成就佛果,可说各有特色。当普贤如是宣说大愿后,更得到了宝藏如来的赞叹和授记。


图片

十大愿王
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说出“十大愿王”:
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这是菩萨以其修行心得与大众分享,而这十种广大的行愿更披露了成就佛果的方法。
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信受、持诵、力行这“十大愿王”的功德甚深甚广,其深广程度唯有诸佛如来才能知悉!
此外,如果我们常时诵此“十大愿王”,当临命终时,一切诸根、亲属、威势、器物……等等皆散坏远离,而“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由此可见,修持“十大愿王”也有助于净土行者求生西方,因其临命终时能获普贤菩萨的护念加持之故。

十大愿王

图片

一者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二者称赞如来:
於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三者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四者忏悔业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五者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六者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八者常随佛学:
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九者恒顺众生:
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
十者普皆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普贤菩萨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愿菩萨多多眷顾和垂引众生。请众善友鲜花顶礼普贤菩萨逢此殊胜日持净戒,祈福、念佛抄经、吃素或放生功德无量。南无大行普贤菩萨!见者功德转发,利益众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