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祖说自己不会佛法?(决定修行方向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个人日记

图片
 

 人生在世,无论你做什么,总会有人说三道四,说与被说都会因此烦恼。学佛以后,是不是就解决问题?没有。学佛以后,还会有学佛的和自以为自己在学佛的,对你说三道四,美其名曰:法布施!

 佛说《妙法莲华经》时,五千比丘退席,什么意思啊?

 他根机不对啊!你讲了他听不懂啊,听不懂就会恐慌,恐慌就会生谤!就会断法身慧命。

 你看佛有没有留他们啊?没有啊!任他退席。

而我们呢,我们肯定讲不了《妙法莲华经》,但我们有的是各种一知半解的读后感,然后再拿这些读后感主动去“上门服务、毒化众生”!


    五浊恶世,有一浊就是见浊,“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见惑,使我们有太多的观念和看法,不吐不快。

好吧,我们知道别人是什么根性吗?

知道别人是什么机缘吗?

知道别人修行到什么次第吗?

一无所知!

那怎么随随便便就敢开口?

是什么给我们这么大的自信?

 图片

他是人天乘,小乘,还是大乘,密乘?

如果我对一个修人天福报的讲小乘,人家会毁谤我不务正业,好端端的不工作,逃避社会责任!

对一个修小乘的,修出离心的,讲大乘,要服务众生,人家会毁谤我一天到晚不修行,尽贪图五欲六尘!

对一个修大乘的讲密乘,讲大圆满现身成佛,人家会毁谤我,哼!一个吃肉的家伙,行为不清净,也来谈什么佛法!

这个就是六祖说的:“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
 

我们还注意到《坛经》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一僧问师曰:黄梅意旨,什么人得?

师云: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

六祖说,我不会佛法。那什么人会佛法?肯定不是觉得自己会佛法的人。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学佛的本质是什么?

是认清诸法实相,一点点通过佛法熏习自己的末那识,破除我执和法执(各种价值观和看法),转识成智,回归自性的圆满功德;用可以听懂的话说,就是破除自己的我执和法执,包容众生的我执和法执;就是针对自己的缺点下功夫,而不理会众生的缺点;自性本来就能够建立万法,而万法都是生灭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不要执着众生的缺点;连佛法也是假的。

若人有一个我在修佛而你没有修佛的念头,就是我执在修法执,就不是佛法了。


六祖又说: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而我们却总是动不动就说,某某啊,你不要执着啊!

是谁给了我们这种权力,专门去管别人的“我执”?别人的“我执”跟我有什么关系?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我们这种看谁都觉得他“我执”、看谁都不顺眼的这个念头,不是“我执”又是什么?

而且“我执”有一个特点,当你越是刺痛它,它就越会调动起各种“法执”来捍卫自己。你越以为是在帮别人破我执,越是在强化自他双方的我执。

为什么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是因为那里学习环境好,除了无量寿,神通具足,还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里只有念佛念法念僧,只有随喜赞叹,而不会有人说你这个不如法那个不如法。

极乐世界的菩萨通过“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受一切有情,令有情众生起亲爱之心,然后得闻正法。


图片 

《瑜伽师地论》里说:

“云何菩萨自性爱语?谓菩萨于诸有情,常常宣说悦可意语、谛语、法语、引摄义语,当知是名略说菩萨爱语自性。”

“云何菩萨一切爱语?谓此爱语略有三种,一者菩萨设慰喻语,由此语故,菩萨恒时对诸有情,远离颦蹙,先发善言。舒颜平视,含笑为先。……以是相等慰问有情。二者菩萨设庆悦语,由此语故,菩萨见有情妻子眷属财谷其所昌盛而不自知,如应觉悟以申庆悦,或知信戒闻舍慧增亦复庆悦。三者菩萨设胜益语,由此语故,菩萨宣说一切种德圆满法教相应之语,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菩萨为什么要爱语呢?除了摄受众生的需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觉林菩萨在《华严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图片 

所谓宇宙的真相: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念头变现的,善念变为天堂,恶念化为地狱。那个总说别人不如法的念头,自己真的如法吗?总是对自己的阿赖耶识下“不如法”的订单的人,你的阿赖耶识会给你变现出什么世界?肯定不是极乐世界呀。

诸法实相是什么?如来藏光明自性中,“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自性本来清净无染,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别人不清净呢?佛观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为什么我们观一切众生皆是众生呢?我们戴着不清净的有色眼镜嘛!


   当别人正在修行路上,为克服自己的我执法执努力时,不管他是修人天福报,还是修出离心,或者修大乘菩提心求生净土,乃至大圆满密乘现身成佛,不管他们修的好或者不好,我们是不是可以稍稍克制一下自己好为人师的傲慢,随喜赞叹一下,或者稍稍克制一下攀缘的欲望,起码沉默保持尊重,而不是恰恰相反?

不学佛的人造业,自作自受,不会对他人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一个学佛人,言行举止如果不谨慎,随意攀缘,好为人师,说三道四,对于很多初发心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使人退心。


图片

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使人烦恼者,烦恼一定会循着某种途径回到它的出发点,所谓咒诅诸毒药,还著于本人。

不信你回忆,当你因为好为人师而遭致别人非议时,远离时,是不是总觉得还得说点什么加以辩解?

如果你有这个辩解心,这个心就是烦恼心。

周星驰有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面子我当然应该给你了,但有的时候面子也是自己凑上来丢的。

菩萨不会让你丢面子,遗憾的是我们的对象大多是凡夫;

菩萨自然也不会丢面子,即便他面对的是凡夫,因为菩萨无我相,没有我的人,你怎么伤害他?遗憾的是我们不是菩萨。
 

那么我们就接受和面对这个现实,我们都是一群可怜的凡夫,万幸我们遇到了佛法,这个太珍贵了,百千万劫难遭遇,一定要好好的修自己,像印祖说的“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老实念佛,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做阿惟越致菩萨,再来普度众生!


图片

如果像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面,小学徒偷穿师父御赐的黄马褂,仗着黄马褂的威风,满世界要吃要喝,这不叫法布施,这个叫亵渎。

“不学礼,无以立”,我们能不能让别人在觉得我们懂佛法之前,先觉得我们懂礼貌?连古时候小孩子都知道“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我们能不能也做到呢?如果自己还一知半解,再讲给别人听,不是自取其辱吗?

佛法是无上之宝,什么意思?是说没有比这更高的了!如果我们连最低的好人都没做到,怎么敢去讲最高的法?你觉得别人会信吗?

 

我们能不能再踏实一点?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很宝贵啊!


                          <网文编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