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开示六

三宝慈教

乐意接受别人的指导、劝导,不可违抗不服,或分派系、勾心斗角。

  起烦恼时,不要和这个说那个说,说来说去惹是非,最好多礼佛解烦恼。

  修行要扫除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要起分别心,应先观察自己,人皆有佛性。

  打妄想或烦恼时,要赶快停止,继续念佛。如妄想继续打,就不要去管它,还是要念佛,才不会退失道心。

  修行一定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这样才会磨练出好的人才,如果是一二个人、三四个人在一起,就没有磨练的机会了。

  不可两人单独讲悄悄话,讲来讲去就结党、分派系。

  出家就是要舍身,人家怎么骂,怎么侮辱,都无所谓,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夸我们的,赞美我们的,那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否,这才是真正明师。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当我们受到刺激时,总会想:这么瞧不起我,我就做给你看。拿出这个志气来,成就已在望。

  不要光看别人的过错,要常常看自有无过失,有则改之,才不会与道相违。

  我们从无始以来,所造业障如山那么高,而今出家修行,就是要消我们的业障,若不好好修行,反而造业,说这个怎样,那个怎样??,这座山就越堆越高,永远无法跳出生死圈。

  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家没有说对不对,对也接受,不对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道心才能坚固,,慢慢就会去我相。

  大家评论谁比较好时,自己不要参加意见,心里明白就好。

  要发宏愿,别人都先成佛,我才成佛。简单地说,凡事帮忙别人,助别人安住其心,安心办道,把所知道的,说给别人听,令他增加智慧,他人先成佛,而我才成佛,不能有嫉妒心。

  随人之性,合人之性。

  不能生丝毫的嗔心,否则不能入道。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要把旧业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计较。若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

  别人和他结恶缘,我们不要受人家影响,也和他结恶缘。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们要广结善缘,未成佛先结人缘。

  若自己对,而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忍受,也要向人忏悔。凡事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修行就是修这个。否则,钱要给你你不赚,就是说境界来了,你不知道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修行不讲是非,不讲没影的事。说是非就失败。

  出家做事与社会差很多,社会是追求名利,我们是修身、口、意。话像一把刀,一句不对,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念佛。

  如果别人把做不好的事往我们身上推,也要忍。以前人家说师父,怎没把饭煮熟,叫人怎么吃?师父默然不辩,这才是功夫。

  如果有分别计较,就不会安定。不是他坏,是我们不会修,因自己怨恨、烦恼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怕与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别人也没在怕,是自己修不够,自己的心没有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烦恼,心不安定,也就会没道心。什么事都要用比喻的,过了就没事,才会有正念。

  如果有人想害我,我们要想:大概过去我害过他,所以才这样,我不能再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

  人家在讲我们的是非,修就是修这些。

  寺里也会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会害怕。会修的人就会想:等我修好一点来度他,不会修的人则会和他结冤仇。

  凡事都说自己不对,说:忏悔,请教我,而不起烦恼,就是无我相,就不有坏念头。

  出家修行不是竞争、斗争的,竞争斗争则还有名利心。

  一个人不是坏,而是习气。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只要有向道之心,就能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坏人。

  修忍辱波罗蜜,不是说我要忍辱,也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我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凡事都要忍辱。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照,不被他转走,忍下来,自己六根中会分析出事情的真相,慢慢智慧就会开。

  不要说好人、坏人,要把坏人拿来修,好的就好了,那还要修?就是要参那些坏的,拿来当借镜,阿弥陀佛多念一点。

  若人家不好,你不会拿来修,则让他度走了,为他起烦恼。人都有优缺点,人家好的你没得到,坏的你却得去了。我们看到人家不好,把他当作一面镜子,他不如法,我们可要如法。

  以后,你们如果在外面,有听到别人在批评我什么,你们不可以跟他们辩驳,因为他们批评的是我,不是你。


  修行不执着

  有一天,有一个人上山来,提了一个○○七的手提箱,非常神秘地要求单独见老和尚,因为过去曾经有人图谋不轨,所以弟子们不允许他单独见老和尚,但这人说有重要的事要请问,后来他就去附在老和尚耳边,非常郑重地问道:老和尚,人家都说您有神通,您老实告诉我,您到底有没有神通?老和尚也很神秘郑重地附在他耳边说:我告诉你,我有吃就有通,没吃就不通!

  老和尚在大陆承天寺修行时,各种修行的方法都尝试过,有一次故意几十天不吃饭,有一天上殿时,竟然体力不支,向前倒了下去,因为他排在最后一位,往前倒时,前面那位竟然被他撞得又向前撞到前面一位,一时,大殿的秩序大乱。他这时才知道自己错了,故意不吃饭,也是执着啊!

  自己精进也不知道,要顺其自然,不能太执着,执着要用功,要顺其自然,自己精进,也不知道自己在精进。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装饰我相。

  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别人,侦察他人是否做到,心生分别,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也是被经转。别人没有行的,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则,批评别人,自己岂不是也与他同类?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查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

  修行不是在忍饥饿,一天只吃一餐,不但体内虚火会上升,身体会亏损,且忍久了,还会沦为饿鬼道的一份子。

  行日中一食货过午不食,那是顺着身体的自然状况,在饱足清净的情况下,自然不需多食,而舍下一些多余的饮食,并不是勉强去行的。像你们现在,还是一身的无明习气在妄动,所吃的,恐怕都还不够体内的消耗,还谈什么日中一食?不变成饿鬼就好了。

  了生死哪有那么简单,不吃饭就能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须去无明习气,要忍辱,忍辱第一道,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

  静坐,是坐无色相,不是停滞在静中。要离一切相、心无所著,才是静坐的意义。由这清净、空、无色相中,在行、住、坐、卧中,寻得一不着一切的法,心无所贪恋、爱着,而走出生死,入解脱之道。

  我们打鼓时,念办公事,办公事,公事办完办私事。就是不可人劳我逸,只图自己念佛、拜佛、诵经,这些是属于私人的事,如果不发心于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顾自己念佛、拜佛,这样的修持,就是执我相,心地只有越来越窄,一辈子无法解脱。反之,将身心奉常住,为众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这样虽然没有时间拜佛、诵经,但一切的经藏已在其中,则智慧渐开,心胸渐广。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对六尘的贪欲,解脱色身的束缚,不着五蕴的色相,坐无相禅。如果执着有相坐禅,或有形式的用功,有一个我在做什么,则会增长贡高我慢。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如果还执着我在进步,或做了多少功德,会起贡高我慢,还是很危险。

  练不倒单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没有说要用什么方法?怎样去练习?这样就有执着。这是一个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师父只教你们念佛,师父以前在山上是随缘,众生能吃则人也能吃,天人供养自然。如果饿了硬是要忍,身体会饿坏了。修行是用心,不要去练那种不倒单、不吃东西。师父修到现在,一直有一种感觉,即修行万一走错路,很危险,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错路,人身难得,有很多人错误了。

  不要执着,一切随缘,如果有师长帮你做事,你觉得承担不起而且损福报,这就是执着,怕福让人家得去,如要人家得到福报,自己本身也要有福,才可能让别人得到福。

  凡事不要执着,有时碰到某些事,总想要使它比较完美、比较理想,一直把事放在心上,追求、一直追求,这就是执着。

  修行不能执着,执着即生烦恼。

  不要着相,说:我做了什么、什么

  不要以为出家几年了,要当法师,要闭关闭山。修不到那个程度,什么都还需要,怎么去闭关,到后来什么问题都出来了。要勇猛精进地修行,到了食衣住都不需要了,才去闭山、闭关,这才有保障、有成就。

  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禅,功夫不到容易着魔。

  修学佛法,并不是什么都不要,那会走偏的。

  佛法不着于境界,如乐、明、空。轻安则乐;妄念少则明;不生念则空。如着于乐则生欲界天,着明则生色界天,着空则生无色界天。

  什么是粗衣淡饭?不是不吃饭,而是吃饱就可以,不求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就可以,不求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贪睡,睡多易昏沉。若想搞些花样不吃饭,身体搞坏了,不能安心修行,则枉费来出家。师父以前搞过很多名堂,现在老了,知道错了。

  念佛还有感觉,还知道有念没念,则是执着。

  静坐时如有好坏境,都不执着,也不用说。

  不要执着好坏,若执着坏的,则永远停留住,不能进步,例如自己做错事,心里就感到很难过,心不开,一直执着这事,就无法安心办道。一切都是幻化不实的,过了就算了,若执着即生烦恼。

  修行不是修给人家看的。若是形于外的,你有几两重,人家一秤就知晓,修行是向内不是向外的,要给人感觉不出来,这样我们也好安心办道。

  师父曾经一个星期、一个月没吃饭饿肚子,但我很少说,怕你们误会,跟着学,你们如果不吃,饥火上升会起烦恼,甚至把身体弄坏。没有了这个假体,怎么修?所以我说你们如果肚子饿,吃几餐都没关系,只要不贪就好。



  男众、女众

  有一天,老和尚与弟子在庭中谈话,看到岩下不远,有一位年轻比丘,仪表不俗,温文儒雅,带领着六七个在家女众弟子,向这边走上来,老和尚突然对身边的弟子说:那一位年轻法师,有一点危险。弟子们看不出什么道理来。但是过了两年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位年轻法师到日本出席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后,竟然在日本还俗,就此不归了。

  女众业障较重,但会修的就此身即可解脱。不要太爱惜身体,否则贪念一来就散乱,无道心。要好好苦志修行,来世转男众身,沙弥出家,来做圣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会修照样堕下去做畜生,要誓愿做佛。

  女众对年轻的男众法师,应该恭敬、尊重,但如果去跟他说些东拉西扯的闲话,则我们会有过失。我们要装庄严严地恭敬佛、法、僧。如看到认识或是不认识的法师,我们庄重地说:法师,阿弥陀佛!则我们得到利益。而不可轻慢地认为,我们是女众,你是男众,不可以来缠我们!不是这样哦!我们恭敬法师,他如果本来是心猿意马把持不住,则因为我们的恭敬,他自己内心会惭愧,但不是惭愧给你看,这是无色相的,这样男众法师也会得到利益。

  生为女身,能出家,得遇善知识,又有安定的道场,应该感到万幸才对,应该赶快修,改掉自己的脾气,改掉不好的念头与观念。

  女众感情重,不要再来那些爱情爱别离,喜欢两个女众常在一起,说你为什么不跟我好?要分开,要远离一点,如果执着下去,就是邪了。

  男女众讲话不能面对面,拿东西不能直接接手。师父是有定力,否则即使相距百步,也嫌太近。你们现在的正念,都还不够十分之一,还很危险,要多注意。

  在男女众道场,男女众一定要分清楚。动物交配有季节性,其它时间则不会,而人的习气重,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不要看他外表斯斯文文的。女众应当自爱,而男众无事不要到处逛。

  女众要尽量避免和男众交谈。

  我们是凡夫,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男女众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岁也是如此,除非已开悟证果有定力,否则容易出毛病。

  在台湾还好,女众能出家,要不然女众在社会上只有堕落下去,来出家再怎么没修,不杀生,来世看能不能转个人身再来修行。

  女众出家都不容易,何况要到别处参学,所以要参自己的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

  女众出家已现大丈夫相,等于半个男身,不可常现女态。否则,不但习气未改,反而令人起心动念,更加造业。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种活动,僧俗男女夹杂不分,坏念头一大堆,容易退道心。

 
  心不安定 想离开常住


  有位法师出去参学回来,逢人就向人吹嘘,他在外面那个道场,有多好多好,人家要聘请他,担任什么职事等等。大家听了都很羡慕,有的人就动了念头,也想出去见识见识。有一天老和尚当面漏他的气,对他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做什么?从此,他再也不敢向人吹牛了。老和尚曾经说过:在台湾没地方参,所以要自己参自己。善知识在哪里?在心。

  如果要出去参学,可以去参别的寺里的住持、当家、库头等,这几位执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现在的出家人,多攀亲攀戚的俗家样,没有出家人,辞亲割爱的气魄,又多争名争利的名闻利养心,没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风。

  参学是在参自心,当人家在说我们的是非、坏话,就是要给我们参,看看自己起了什么心?烦恼、妄想、不自在或造口业?就是在参这些。

  一心念佛,最重要的是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顺眼,就把耳朵关起来,眼睛闭起来,装着没听到、没看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人要和颜悦色,再怎么说,修行就是忍辱这两个字。

  不要嫌别人这点不好,那点不好,不是别人不好,是自己的无明业感在作祟,没有智慧,不能越过。如果有道心,做什么事都无烦恼。

  父母对子女,爱之深责之切,如果子女嫌父母唠叨,多管闲事,而离开父母外出别住,则不但自己放弃父母给予我们的依靠,而且让父母怨叹,自失其利又伤及父母。出家也是一样,做师父的希望弟子成就,才不惜唇舌。如果弟子不听从,离开师父他去,不但自己失去指导者,而且令师父失望。

  以前的人求法,虽然受尽辛苦,但却能藉此增加身心的能力,做为他们日后担负弘法度众的资本。师父年少时,参学行脚四方,也是历尽饥饿疲劳,加上病魔缠身,也是这样磨炼过来的。只要有实际的修持,自然有诸天护法的拥护,否则,师父整天在这里闲坐,又凭什么每天那么多的信众上山礼拜?

  我们参学,并不是在参别人能给予我们什么优渥的待遇,而是要从吃别人的亏中去参,才叫做参学,如不吃亏,是参不到东西的。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劳苦,更要忍一切的侮辱,别人怨恨我们,我们还得用一句阿弥陀佛跟他结善缘。只有能忍辱,才能启开大智慧。

  承天寺较不自由,有种种束缚,但这却保持承天寺的规矩、庄严。苦行中磨练出来的解脱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临命终时,直接往生西方,这才是究竟的。此心能安,到哪里都能安,此心不能安,则到天堂也不能安。

  在台湾没地方参,所以要自己参自己。

  憨憨阿做,憨憨阿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么事都不操我心,这就有坚固心,这就是修行。如果做是做,还打妄想:要读佛学院,要怎样,这还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语,说你好,说你坏,这不是别人不对,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业障到、起无明烦恼,如果没有正念则邪念起,处处看人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就想离开另找道场,或觉得没意思,还俗去。其实只要是一起了烦恼,就是自己不对,不管你有理还是没理。

  苦行尽心去做,佛号念紧一点,心有寄托,业障就不会来找我们,否则业障来绞,社会上花花世界的境界就浮现出来,打妄想,心越不安。

  修行要过劫数,一劫一劫地过,很苦,业障来也是一劫,病苦也是一劫,如果能忍,这个劫数过后,脑筋一转开来,正念就会出来,则时时刻刻一看到这娑婆世界的事情,自己就会去解决。知道眼所见都是有生有灭的,就一直念佛,这不生不灭的灵光,就一路到西方。

文章评论

随缘居士

感恩三宝,感恩老和尚,感恩十方贤圣 说得真好,实际做到几分,就得几分相应,就得几分实益。

随缘居士

[B][ft=,,]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种活动,僧俗男女夹杂不分,坏念头一大堆,容易退道心。[/ft] [ft=,,] [/ft] [ft=,,]  心不安定 想离开常住[/ft] [ft=,,]  有位法师出去参学回来,逢人就向人吹嘘,他在外面那个道场,有多好多好,人家要聘请他,担任什么职事等等。大家听了都很羡慕,有的人就动了念头,也想出去见识见识。有一天老和尚当面漏他的气,对他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做什么?从此,他再也不敢向人吹牛了。老和尚曾经说过:在台湾没地方参,所以要自己参自己。善知识在哪里?在心。[/ft] [ft=,,]  如果要出去参学,可以去参别的寺里的住持、当家、库头等,这几位执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现在的出家人,多攀亲攀戚的俗家样,没有出家人,辞亲割爱的气魄,又多争名争利的名闻利养心,没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风。[/ft] [ft=,,]  参学是在参自心,当人家在说我们的是非、坏话,就是要给我们参,看看自己起了什么心?烦恼、妄想、不自在或造口业?就是在参这些。[/ft] [ft=,,]  一心念佛,最重要的是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顺眼,就把耳朵关起来,眼睛闭起来,装着没听到、没看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人要和颜悦色,再怎么说,修行就是忍辱这两个字。[/ft] [ft=,,]  不要嫌别人这点不好,那点不好,不是别人不好,是自己的无明业感在作祟,没有智慧,不能越过。如果有道心,做什么事都无烦恼。[/ft] [ft=,,]  父母对子女,爱之深责之切,如果子女嫌父母唠叨,多管闲事,而离开父母外出别住,则不但自己放弃父母给予我们的依靠,而且让父母怨叹,自失其利又伤及父母。出家也是一样,做师父的希望弟子成就,才不惜唇舌。如果弟子不听从,离开师父他去,不但自己失去指导者,而且令师父失望。[/ft] [ft=,,]  以前的人求法,虽然受尽辛苦,但却能藉此增加身心的能力,做为他们日后担负弘法度众的资本。师父年少时,参学行脚四方,也是历尽饥饿疲劳,加上病魔缠身,也是这样磨炼过来的。只要有实际的修持,自然有诸天护法的拥护,否则,师父整天在这里闲坐,又凭什么每天那么多的信众上山礼拜?[/f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