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麦收时
个人日记
一进六月,便会刮起干热的西南风,不消两日,田野里就滚起了金黄的麦浪。看到广袤的田野里只有三两台收割机来回收割,思绪不由地回到了从前,眼前浮现出那时候麦收时节繁忙的场景。
小时候,这个时节,是农家人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候。此时人们先忙着到集市上购买收割的用具,集市上卖的最多的也都是镰刀、杈把、扫帚、木锨、摊木之类的农具。
准备好农具,紧接着就是按场。几户人家都在地头清理出一块地,拔掉杂草,泼湿地面,洒上麦糠,然后用碌碡一遍遍地压,直到压平;再洒上一层麦糠,再用碌碡来回地碾压,碾压到地面硬硬的,一眼看去竟像是能反光一样,这才算是一块上好的麦场——收割回来的麦子就是晾晒在这样的地方。所以,离割麦的前几天,麦场里总是传来此起彼伏的“吱吱呀呀”的碌碡声。往往晚上按好场,第二天早上那些蚯蚓、蝼蛄又会将已经压好的场钻出一个个的小洞或是爬成一道一道的小沟壑。它们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劳烦人们弓着身子一圈又一圈地碾压。终于,麦场压好了,麦子也像约好了似的,熟了。
要开镰了。父亲会把镰刀磨得溜光,然后用拇指肚子试一试,如果能够发出沙沙沙清脆的声音就表明镰刀已经锋快了。麦收时节虽然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段时光,也是气温高达三十多度的时候,为了避免高温炙晒,父母往往会在天还没有亮之前就下地割麦子去了,我看到父亲磨镰刀的情景也大多在父亲回家吃午饭之后。
往往天上一轮弯月,或是残星几点,父母就割起了麦子。早晨的露水很大,割麦子很是费力气。直到太阳一丈高,我们喊父母回家吃饭才会看到父母还在低着头,弯着腰急急地向前赶着:左手向外侧一搂,镰刀伸向高出地面二三指麦秸的根部,使劲一拉,刀光一闪,只听“嚓”的一声响,一抱麦子已整齐地躺在怀里,再来这么一下,就可足够打成一捆了。从中抽一掐颜色尚绿的麦子,将麦头对着打个结,然后将麦秸对着均匀分开,手中便是一条简便的“绳子”;再将怀中的麦子一揽,麦秸底部朝同一个方向扭去,别进麦绳与麦子交接处,这样一个完整结实的麦秸捆出来了。父母听到我们的声音还会一边割着,一边应着。或者直起酸痛的腰,使劲地捶上几下,向前看看,又会弯腰下去再割。往往在早饭之前,父母都会割上五六个小时。
早饭后的阳光亮地让人睁不开眼睛。父母都头戴斗笠,身穿长袖衣裤,全副武装,在三十多度的气温下,顶着毒辣辣的太阳,那种滋味可想而知,不一会父母的后背就会湿成一片……就这样忙碌着,一直要再到繁星满天,他们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只要天气允许,就像这样工作重复着,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收割的任务。
割好后还要将麦子运到场上去。父亲会用几根木棍搭在平板车上,这样装的麦子比较多。装车也是一门技术,干燥的麦杆又光又滑,装的车要左右大小一致,否则走不到场上,小山一样的车就歪了,费事不说,还会有好多麦粒撒在地上,那是最让人心疼的。
装好车子,父亲在前面拉车,母亲会在后面推车,我们几个有时候还会在车把旁边系上一根绳子,跟着父亲一起拉。
麦个子堆满了麦场,地里也就清静了。这么多的麦个子堆在一起,晾晒又成了问题。别急,办法总比困难多——铡刀来了:一个专管铡,一个专管放,其余的人,有抱麦捆的,有抱麦秸根的,有翻扬麦子的,大大小小的,老老少少的,你来我往的,麦场里一片欢声笑语。
脱粒机“突——突——”地响了——打场了。又是一阵沸腾!打场需要的人手比较多,我们往往几家互相帮忙,几家人在一起,一家一家地打。这时候在高高的麦垛上,会有三两个身强力壮的青年,挥舞着杈子将麦子杈送着抛到脱粒机旁;站在脱粒机边专管往机口里送的人眼疾手快地将麦子一大抱一大抱地塞进去;出麦粒处往往是妇女们,她们用木锨一锨一锨地把麦粒推到一边。我们孩子们也不闲着,我们要把在脱粒机前面的麦草挑走到更远的地方垛起来。这样带粒的麦堆逐渐变矮,麦草堆逐渐变高,粮食堆逐渐变大。麦场上空往往灰蒙蒙一片,麦草、灰尘在脱粒机震耳欲聋的吼声中随风飘荡,似乎为这热闹的场面摇旗呐喊。
终于,麦场里安静下来了。将工具一放,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该透透气了,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解除了“全副武装”,一下子凉快了许多。灰尘真是无孔不入,浑身上下就在紧张的劳作解除之后突然痒痒起来。所有的人脸上、手上全都是灰尘,咳嗽一嗓子就会吐出黑黑的一块痰。这时候说话的声音还是那么大——听力还没有从轰轰隆隆的震动声中平静下来。
大家都喜欢在傍晚时候扬场。我们家扬场的工作都是父亲做的。这时,父亲用木锨铲起一锨麦子,往空中一扬,试一试有没有风,如果有风,看看风向,扬场便开始了。父亲一锨一锨地扬,母亲会把没有随风飘走的麦草用扫帚扫到一边,父亲一扬手,母亲一扫帚,他们配合地相当默契。扬的扬,扫的扫,只要风顺,一大堆麦子很开便扬完了。我们孩子们这时候也会快乐许多,光着膀子赤着脚,在宽广的麦场上追打嬉戏,翻跟头,躲猫猫。整个麦场上空都飘荡着欢声笑语。
晒场开始了。只要是好天气,场上是一片黄橙橙的小麦。白天,小麦在阳光下晒着自己的身子,水分也在一天天的炙烤中抽身而出,飞向空中;晚上,一个个的简易帐篷搭起来了,看场的散落于各自的场上;开心的是孩子,在野外睡觉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挤在大人身边,激动的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不如去数星星:这时才发现,野外的天空竟是与村里不同,星格外亮,格外多;天也格外高,格外黑!看着,看着,数着,数着,模糊了,模糊了……什么时候被抱到了帐篷里,也不知道。
又到了麦收的季节,这样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村里的人大多出去打工了,麦收时节也不回来,家里的人收麦也不再早起,而是等,坐在地头,等收割机来,收割机一来,他们便拿着袋子,把麦子接到袋里,然后拉回场上,或者在地头直接就卖掉,换成了花花绿绿一叠钞票了。有了机器之后,人们便利了许多,似乎也少了许多乐趣。那田野中的挥镰收割,那麦场里的繁忙身影,那些个不眠之夜,总会在麦子的收获时节萦绕在我的心头。
文章评论
瞬
好感人的一篇秋收礼赞。
yuan
太有文采了,写出我们这一代人亲身感受,儿时美好回忆!
瞬
小虫们被憋的喘不过气来,不闹事才怪。[em]e113[/em]
づ
不愧是徐师大高材生啊!
戒、色
刚刚干完,好有感触,只是放在现在多的是机器的轰隆声,已然少了小时候的的丰收的喜悦与邻里的和睦。多谢老师的文章,让我从迷失中找回童年。
瞬
夏收,难道徐州小麦可以种两季?[em]e114[/em]
稳稳的幸福
读完后,思绪也会不由地回到了从前
柏林之声
读完后,我回家收麦子了,不用收割机…
ぁ蓝百合ぁ
好是怀念
李刚
摊木
李刚
以前收麦子虽然累,但是喝着父母买的汽水感觉特别幸福!
新旅@新征途
深刻怀念,在新沂县棋盘中学求学助收的日子,87-88届初中生。[em]e160[/em][em]e154[/em]
上善若水0908
向你学习,记录着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δ℡
会不会写着写着眼睛就湿了
流年碎影、不过曾经
第一次割麦子,磨一手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