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文艺战士周文(一)

话说荥经

   图片   
  70年前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不但没有中断,反而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新高峰,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后方文化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和影响了许多文化团体和文化名人,产生了一大批文化精品,增强了全国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使以“抗战、团结、民主”为旗帜的抗战进步文化成为了大后方文化主流。而在这一运动中,有一面旗帜叫“大众文艺”,擎起这面大旗的英雄叫——周文。

川 了生活的意义

1907年6月17日,在荥经县城,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起名何开荣字稻玉。他后来给自己改名为周文周,他崇敬的鲁迅先生本姓,文,他钟爱一生的文学。笔名何谷天、树嘉、司马疵、周文等,以周文行世

周文18岁到川边军供职19岁,考入成都国民二十四军刘成勋办的川康边政训练所,这期间,他了读政治学、经济学、帝国主义、三民主义,读郭沫若张资平陈独秀鲁迅等名家的著作,还有《唯物史观》,《第三国际》……于是,这个对旧军队的腐败、欺压百姓、赌博、抽鸦片烟等坏风气非常僧恨的人,一个本可以安宁平庸甚至可能升官发财娶姨太太的边城青年被启蒙了。

1929年冬天寒假,周文回荥经组织从成都、雅安回荥的青年同学成立一个读书会,他把带回的鲁迅郭沫若著作借给同学们阅读,一起讨论新文学,议论时事。许多同学原来都是学习古文的,初次接触白话小说及新诗,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耳目为之一新。

 周文还组织领导成立“荥经县文化促进会”,兰悦忠、胡青柏、匡裕骐等一、二十位青年学生都积极参加,支持他的工作。他十分善于组织领导,亲自去说服县长及有关人员,支持县文化促进会的活动。他们利用春节空闲时间上演新剧以扩大宣传。这些新剧都没有现成剧本,靠大家一起凑、自编或改编,由会员们自己上台演出。内容都是爱国与反封建的,例如《反对包办婚姻》、《三·一三惨案》《棠棣之花》、《刺伊藤》、《哭孙中山先生之死》等剧目。剧中有女角,周文带头扮演女角,他还动员青年女学生登台演出,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举动,全县城乡各方面的居民纷纷前来一睹为快,轰动了全县。周文领导组织的读书会和县文化促进会,把新文化传播到封闭的荥经,是一件破天荒的新鲜事,就好象黑暗天空中出现的一丝曙光。周文的少年好友、西路军红军老战士胡青柏回忆说:“1935年红军长征过荥经时,我们又演过这样的戏。周文那次活动对我是有影响的,没有他的宣传,我有可能不会参加红军。我很珍惜我们这段友谊,我很感谢他使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为了光明,为了自由,为了寻到生活的意义1930年3月,他抛家别子,拿着从母亲那儿缠要来的200元钱,决然出川
 图片

书籍 领入红色之门

安徽省教育厅,周文中共党员叶以群相识。从他那里,周文读到引领他进入红色革命之门的各种著作——苏联小说《一周间》,吴黎平译的《辩证法唯物论与唯物史观》,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周文开始在叶以群编的《皖江晚报》上编副刊《雀鸣》发表作品成名作《雪地》就是那个时候写的。后,周文将《雪地》送请鲁迅先生提意见,很快地收到鲁迅先生的信,肯定了小说的内容,并请沈雁冰交《文学》杂志。同年9月发表于《文学》第一卷第三期,茅盾还随刊用笔名“惕若”发表评论文章《雪地的尾巴》。1934年,鲁迅、茅盾将《雪地》推荐给美国作家伊罗生,收入他主编的中国短篇小说集《草鞋脚》,同时又把周文、刘丹主编的《文艺》月刊杂志推荐给伊罗生。由此开始,周文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33年2月,周文在上海由丁玲、叶以群介绍共产不久,被选为左联执委,组织部长,并进入党组,党组的另两位成员是林伯修和周扬。革命,爱情,文学,艰苦,动荡……编织成了周文在上海时代的色彩斑斓的背景。

他幸运地得到鲁迅先生的许多指教和支持。丁玲,胡风,冯雪峰等一批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声名卓著的文艺家成为他的师友和同道,张天翼、沙汀、殴阳山、艾芜、肖军、楼适夷等一批最活跃的作家是他的挚友……他一边勤奋地工作,一边刻苦地写作,他常常要冒着被捕入狱的风险,去做那些不能为人所知的事情,秘密筹备由宋庆龄主持上海远东反战大会,代鲁迅先生向长征抵达陕北的党中央购置礼品,安排冯雪峰和鲁迅先生会晤,掩护王稼祥去苏联治病,转移方志敏狱中带出的珍贵文稿……他患肺病,咳血,他被捕,受过拷打,他有时会窘迫得吃不上饭,有时装成商人,往来于上海西安之间,将情报或用品转送延安,又将延安的密件和经费带回上海。与此同时,他还写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批作品。他同时也是一个自食其力的自由职业者他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的心是自由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