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平庸 人像摄影三大创意拍摄法(转载)
摄影
特别提示: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高光溢出法
这个拍摄方法在影楼的作品中十分常见,不过并不是说只有在影楼中才能拍出类似的作品。只要掌握了拍摄原则,这种作品还是很好拍的。
所谓高光溢出,就是接收高光光子的“桶”满载,由额外光子转化成的电荷便会溢出,因此导致的象素感光过度。
虽然很多摄影师一直在尽力避免高光部分在画面中的溢出现象,但现在这种溢出效果的确也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创意人像拍摄法。
拍摄这种照片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找到一个比较强的逆光角度,让被摄物的背后充满非常强烈的逆光。在调整参数时按照人的主体面孔部位进行曝光,并在确定好的曝光值上增加1或2档即可。
由此拍下的照片会形成非常大范围的高光溢出区域,也会起到自动去除背景画面中杂乱元素的作用。不够要注意的是,高光溢出会使画面损失细节,而且增加了紫边出现的机会。各位在用这个方法拍照之前还需权衡一下利弊。
多重曝光法
对于胶片时代来说,多重曝光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你需要先拍一张,然后慢慢倒卷,之后再小心翼翼的拍一张。进入数码时代以后,多重曝光变得方便了许多,而且也可以用于创意人像的拍摄。
如果大家手里的相机内置有此项功能,那么就可以十分方便的在机内合成多重曝光的效果。确定一个机位以后将相机固定,打开多重曝光功能设置要拍的张数和间隔时间,剩下的就是不停的变换自己的位置和姿势,尽情的拍吧!
如果机内没有多重曝光功能也无所谓,现在的数码后期软件那么强大,合成一个类似于多重曝光效果的图片也十分简单。
除了固定机位之外,多重曝光还有各种不一样的玩法,例如人像不同焦段的多重曝光。这种多重曝光的难点在于叠合的元素不应互相破坏、互相干扰,而应该相辅相成、相互扩展,其效果不是多组元素之和,而是多组元素之积。人像在面部特写、全身照之间叠加,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通常阴影部分的明叠暗是最佳的叠加方式,而人物的叠加往往在大片的阴影处和黑色的头发是叠加的适合区域。
人物与风光之间的多重曝光现在也颇为流行,不过这种叠加方法往往跟预想的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不能要求十分严谨。只要能利用风光和人像的结合表达出创作时的心境就是成功的。
面部倒置法
具体什么叫面部倒拍法,先让小编在这给大家卖个关子。在揭晓谜底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大家发现了没有,同一张图片,在颠倒了角度以后,本来是同一张面孔,但在识别上就有了非常大的困难,倒过来的面部总是让人在识别上十分吃力。而且颠倒角度后的照片在视觉印象上与原图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这是因为我们的头部位于身体上方,在我们进化过程中,会第一时间去注意同类或敌人的头部。并且在人类的语言还未完全发展成熟时,人类的沟通方式多采用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相结合。也就是说,对于面部的识别动机,是渗透到我们的基因中的,不由自身控制。而且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正常角度去识别他人的面孔。
再看上面这组图片,各位可以凭自己的判断,看看你的目光会在哪一张脸上,停留的时间最久。相信大多数的人在识别倒置的面孔上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也增加了对于作品的观赏时间。
1969年,罗伯特殷在实验中首次发现“倒置效应”,即把所有类型的客体旋转180度呈倒置后,人们对这种图像的加工能力比他们正立的时候均有所下降,而面孔加工受到倒置效应的影响程度比其他类型的图像更加严重,因此称为“面孔倒置效应”。后来许多研究也都发现,人们对倒置刺激比正立刺激的反应更慢,正确率也更低。那么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拍出怎样的创意人像作品呢?
在对画面进行构图时,我们不妨请换个角度,让模特的面孔处于画面中的倒置位置。这样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识别难度加大后,我们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从对模特的面部识别,转为到对画面的整体观察上。二是识别难度加大后,照片中模特的脸部,会被观看者自动脑补的更加好看。由此可见,换个角度看世界,果真会有与以往不同的新发现。
编者结语:
无论是什么摄影题材,拍的太多或者看的太多了以后总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这个时候换个角度,增加点创意,都能使原本略显平淡的摄影之旅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勇于尝试不同的新创意,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