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的基本知识及写作

个人日记

 浅谈词的基本知识及写作

睫毛下的珍珠

一、词的起源

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宋代发展到最高峰,人们常常唐诗宋词并称。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是唐宋新兴的诗歌体裁。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所以全称为曲子词,简称为词。词从隋唐以来大量传入中国的胡乐为主体、包含部分民间音乐成分,共同结合形成的一种新乐,叫燕乐(也作讌(燕)乐、宴乐)。燕乐所用的乐器也与以前不同,主要是极富表现力的琵琶,以后则有觱栗( 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声音悲凄,羌人所吹。)。词所配合的就是这种当时极受欢迎而广为流行的新音乐、新曲调。

词是根据乐曲(词调)倚声填词的。必须与曲子相配合,是由每一个词调的格律要求所决定的,犹律诗之格律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双句押韵、中间对仗,不能任意违反一样。在这一点上,每一词调都像是一种不同格式的律诗。

.词的分类

1.按创作的风格不同,分为婉约派豪放派。婉约,就是缠绵柔和、悱恻凄婉类的,以儿女情长为主要表现形式,豪放,就是气势雄浑,语调高亢的曲调。现在也存在很多争议。如有人按诗体词,赋体词散文体词分类,这里不一一细说。

2、按韵上分,有平韵体、仄韵体、平仄通押体等。以下会有论述。

3、按字数多少分,有小令、中调、长调。

三、词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词牌及词牌名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白香词谱》[]舒白香 100 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150 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206 《词律》[]万树 825,1670 《词谱》[]王奕清等 826,2306它表明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因而也就等于是词在文字上的格律规定。词在初起时,词调往往就是题目,名称与所咏的内容一致;以后继作时,因为内容不同,又另加题目或小序(当然也可以不加),词调便只有曲调与格律的意义了。也有作者在择调时,有意识让词调的名称同时充当题目用,那是另一码事,词调还是词调,不是题目。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比如:忆江南这个词牌

此词最早乃李德裕为谢秋娘作,故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有“能不忆江南”句而改今名,又因该词“江南好”句,名《江南好》;等。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歌起处 作者:王世贞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例如《菩萨蛮》不代表什么,只是词谱的代号。一个词调,调名往往不止一个,如《木兰花》又名《玉楼春》,《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等,之所以有两名或数名,原因不尽相同,其中一个是本名,其它是别名;别名多的,可多至七八个。一调数名,是较普遍的;反之,也有两调同名的,就只是个别的了。这方面,有《词名索引》(中华书局)之类的书可查,兹不赘述。
   一般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九十字为中调,91字以外为长调。词调中有些用字也可一见:带字的,如《采桑子》、《卜算子》等,就是曲子的省称。带字的,就是令曲或小令;一般是字少调短的词,当起于唐代的酒令。带字的,则属中调,一般比小令要长而比长调要短。带字的,是慢曲子,即慢词,大部分是长调。此外,还有局部改变原词调字数、句式的摊破减字偷声,以及增加乐调变化的等,会在后面介绍。每一词调都表达一定的情绪,有悲有喜,有调笑有嗟叹,有宛转有激昂……也有对不同情绪有较大适应性的,这也就是音乐曲调的情绪。(这一点也会在后面介绍。)曲调既已失传,我们就难以确知,只能从有关记载、当时的代表词作以及词调的句法、用韵等等去了解、分析和揣度了。
  词的分片。词除很少数小令是不分段的单片词(称单调)(如梦令 忆江南等 )外,极大部分都分为两段(称双调)。一段叫一,(再如卜算子)片也就是,是音乐已奏了一遍的意思。乐曲的休止或终结叫,所以片又叫阕。双调词通常称第一段为上片或上阕、前阕,第二段为下片或下阕、后阕。上下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不同。长调慢词中有少数是分三段,甚至四段的,称三叠四叠。三叠的词中,(出示课件)又有一种是双拽头的,即一叠与二叠字句全同,而比三叠来得短,好像前两叠是第三叠的双头,故名。如周邦彦《瑞龙吟》,便是双拽头。而他的《兰陵王》就不是。四叠词极少,今仅见吴文英《莺啼序》一调,共二百四十字,是最长的词调。片与片虽各成段落,但在作法上上下片的关系也有讲究。下片的起句叫换头 例如清商怨、一斛珠、望远行、思越人、夜游宫、阮郎归、忆秦娥等等,都是。凡是下遍开始处的句式与上遍开始处不同的,这叫做换头。在作法上又称过片。如张炎《词源制曲》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齐天乐》)词云: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于过片则云:西窗又吹暗雨。此则曲之意脉不断矣。

  词的押韵词的押韵与诗多数是偶句押韵,少数是句句押韵,或一韵到底,或若干句一转的情况都不一样。词的韵位,大都是其所合的音乐的停顿处,不同曲调音乐节奏不同,不同词调的韵位也各别,有疏有密,变化极多,有时一首词中韵还可分出主要和次要来。这一点会在后面细说。

词讲究的是一词一格,根据这个规律来完成。

(二)、词谱中的平仄

例如卜算子 咏梅

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括号内的是可平可仄的 再有有些词谱中有中平中仄……这里面的中就是可平可仄的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平仄在古代和现在是不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这样分,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没有降,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平一类,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仄一类,仄是窄促的意思。
  旧诗词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去。旧四声的调值。实质怎样,现在还有许多争论。我们学写旧诗词的时候,我主张先了解研究古韵,自己写的时候可以用新韵。旧的平声不分阴阳,如现在读阴平的,读阳平的,旧时都入一东韵,在诗词中可以押韵。仄声除上、去以外,还包括入声。入声是收尾短促的音(用拼音表示,是由ptk收尾的),金元以后在北方话中渐渐消亡,其中有不少到普通话里变为平声。因此,我们用普通话语音读旧诗,有时会感到有的字不合格律。如白居易《草》结句萋萋满别情中的,照格律应该是仄声,因为古代乃是入声字,可是现在读平声,就变为平声了。此外,上声变为去声的字也有一些,如等,因为都属于仄声的范围,在平仄运用上关系不大。
  平声高扬、开朗、绵长,仄声低沉、收敛、短促,音的性质各有特点,因而产生的情调也就不一样。按照音乐的要求——和谐、变化、抑扬顿挫等,如果能够使两者互相配合,交错出现,听起来就感到悦耳,否则就感到沉闷、单调。比如说,走马观花仄仄平平,骑驴观花是平平平平,走马看叶是仄仄仄仄,三种说法对比起来,显然是走马观花好,因为声音有抑扬,有变化,和谐而不单调。

(三)、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词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dōngtóng”lóng”zōng”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押韵是依照韵表的的。今天我们如果写词,可以用词林正韵也可以用现在的中华新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一定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才能更好地理解词的意思和韵味。

词的押韵方式是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约可分下列十一类。
  (1)一首一韵的:和近体诗的押韵方式相同,一韵到底,这在词中居大多数。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2)一首多韵的:如《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

 (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的: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此词即以平韵五韵为主,间入仄韵二韵为宾。

  (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的:同部平仄韵,如、,等都。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如《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来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
  四平韵,与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
  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
  (5)数部韵交协的:如《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此词即以上片的与下片的相协,又以上片的与下片的相协。
  (6)叠韵:如《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 叠二字、二字。

还有(7)句中韵,(8)四声通协,(9)平仄韵互改的,(10)平仄韵不得通融的(11)协韵变例这几种就不细说了。
  
、词的对偶问题

律诗中的对仗相比,词的对偶有不同的特点:在这里纠正一个概念:所有的对仗都是对偶,但是,所有的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更宽泛一些。

一是可用可不用。填词,没有必须用对偶的规定。即使同一位诗人在同一个词牌中,也是有时用对偶,有时不用。如苏轼在一首《水龙吟》中用的是对偶句:永昼端居,寸阴虚度,在另一首《水龙吟》中写的则是清静无为,坐忘遣照。都可以。

二是位置可前可后。律诗的对仗,标准位置是在中间两联。词的对偶却没有固定位置。凡是连续出现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的地方,都可以用对偶。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秦观《鹊桥仙》)——对偶在词之首。青云路稳,白首心期赵彦端《芰荷香》)——对偶在词之尾。对偶在中间某位置的更是很多。

三是字数可多可少。只要连续两句字数相同,那么,每句字数不拘多少均可以对偶

三字句与三字句可以对。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四字句与四字句可以对。前面已有举例,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五字句与五字句可以对。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六字句与六字句可以对。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