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与损友
个人日记
益友与损友
朋友有两种,一种是有益的,另一种则是有害的。
孔子曾经提出过“益友”的三个条件。首先是直。直不但是心里不拐弯(正直),而且是嘴上也不拐弯(直率)。一般人,做到“正派”并不难,做到“正直”就难一些了。而要能够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就说出来,尤其是敢于对自己亲近的人(如朋友)直统统地说出来,做到“直率”,就非常之难。一难在碍于情面,很难说出口;二难在顾忌功利,很难下决心。于人有损(伤了对方的面子),于己无利(自己并无好处),便很难会有人去做这种“蠢事”。然而直言虽然难听,却是出于“真爱”。故如能得一“直友”,实乃人生之大幸。
其次是谅。朋友犯了错误,自己能够“谅解”;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自己能够“原谅”,这并不算很难。但是,要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予以“体谅”,就不容易了。尤其是他干了公认“不仁不义”的事,直接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又没有道歉,还能不顾自己背上黑锅而予以“曲谅”,那就真是奇难无比!一个看重名誉的人,为了名声而“直”,还不难;一个追求实利的人,要他不顾名声而“曲”,也不难;而要一个人既不顾名声又不顾实利地去“曲谅”朋友,就几乎难得“不合情理”。但只有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第三就是“多闻”了。博学多闻的人,当然也是“益友”。
相反则是“损友”。“损友”也有三个特点。第一,外表堂堂正正,但说的都是官话、套话、场面上的应酬话,表面上无可挑剔,内心却并不正义,所以是“不直”;
第二,只知逢迎讨好对方,甚至不惜附和错误,表面体贴谅解,内心却并无真诚,所以是“不谅”;
第三,夸夸其谈,言不及义,表面上能言善辩,内心却胸无点墨,当然不能算作“多闻”。
这三种人,颇具迷惑性,其实最害人,所以是“损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