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当骑行川藏南线成为一种泛滥!
个人日记
又到一年毕业季,相信很多学生们开始了他们的骑行生活。一吐为快。

骑行在川藏南线上。有些感慨不吐不快。
每天路遇骑友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但真正意义上始终驮着自己的行李全程骑完的绝不会超过20%。
我们并不反对搭车。假如你是老年骑友,搭车也值得敬佩,毕竟5、60岁的人,能有这个想法且能上路就是一种胜利;假如你已经费尽了最后一丝气力怅然搭车,你也值得尊重,毕竟以川藏南线的路程,至少60%以上的骑友是不可能仅凭个人气力完成的;假如你车坏了无奈搭车,你也值得同情,毕竟有些故障是不可能马上修好的。
关键是,我们看到的太多搭车不是这样,一群群网络组织的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衣着光鲜,名牌冲锋衣裤,装备齐全,上好驮包、硅胶坐垫……看来出发前也是下了工夫,费了银子的。但有的队一搭车就是几百公里,有的队悠然自得的骑个几十公里,然后整队搭车到垭口或目的地,拍拍照,在网上发发帖子,最后感叹:川藏南线不过如此。
我见过左贡到邦达110公里好路也要搭车的伪骑友,川藏南线上相对容易的7公里缓上坡的安久拉山也要整队搭车的伪骑队……我实在想不出这样的人和队伍能翻越川藏南线上哪座山,33公里的折多山?26公里的觉巴山?还是40公里东达山?这样的骑行已经丧失了意义。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到了目的地后居然还像模像样地洗车、调车,没有饮过敌人鲜血的刺刀有必要每天擦拭吗?没有经历过川藏线征尘的单车有必要每天清洗吗?
骑友们,请不要继续玷污川藏南线,这是一条圣洁的路。如果说困难,一路上磕长头去拉萨的人困难绝对不会比我们少,三步一长叩,行走少则数月,多则几年,从没听说过他们要搭车;如果说菜鸟,我也算个菜鸟,买车一个月挑战川藏南线,从没想过搭车,从没搭过车,只想过累死也要死在垭口之上(当然还没到这种程度);如果说坚持,大庆近50岁的周大哥一辆公路车沿着中国骑了四个多月1万5千多公里,从没搭过车,从没休息过一天,细细的车胎滚过了西藏的各种烂路,推也要推到垭口。真正的骑友确实值得我们尊重,但太多的伪骑友也确实值得我们鄙视!

将骑川藏南线的骑友们,请牢记,川藏南线很不简单,5条入藏线路中难度可能仅次于新藏线,11座4000米以上高山都不容易,没有较好的体力和很强的毅力不要轻易去尝试。如果你确实体力不行,不妨走走青藏线,同样也可以骄傲地告诉朋友骑车到了拉萨;如果你确实没有时间,不妨包车走川藏南线,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欣赏完美景;如果你确实没有钱,也可坐公交班车,花费可能比骑车还少。
将骑川藏南线的骑友们,请对得起藏民们的每句“扎西德勒”,对得起沿途司机给我们的大拇指,对得起游客们敬佩的姿态争相与我们合影,如果有一天他们看惯了一队队骑车的人坐在汽车后兴高采烈,呼朋唤友,投来的只会是鄙视的眼神,原来自行车都是这样骑的。

骑友们,当骑行川藏南线成为一种泛滥,不要让搭车成为一种时尚,打着骑行的旗帜一路搭车。让我们体会坚持到最后的快乐,品尝战胜自己的骄傲,珍惜路人每个赞叹的眼神,让别人真正感觉到能骑川藏南线的都是勇士。
马上还有很多骑友将挑战川藏南线,请用我们行动来尊重这条无数人付出生命的圣洁之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败,真骑友们,行吗?
生活的本质是偶尔的快乐,偶尔的伤悲,以及绝大多数时候的平淡。平凡才是生活的主调,琐碎才是生活的主体。即便绚烂如川藏,也只有一成的绚烂,剩下九成的枯燥。川藏线之于生活,就像垭口之于川藏线。每一个挂满五彩经幡,风景绝美的垭口,都是骑行的小高潮,是骑行者最渴望的地方。
但川藏线不可能只由垭口组成。在到达垭口之前,有长长的上坡,在过垭口之后,还有长长的下坡。想要看那短暂的华美,我们需要经历烂路,险路以及看似无穷的无聊平路。只有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和跋涉,看到美景的那一刻,才会深深感动。
外人看到的川藏线,是骑行者绝美的风景照,是骑行者欢腾的跳跃。但没有人看到他们用冰凉的水洗内裤,没有人看到他们在滂沱大雨中瑟瑟发抖,没有人看到他们在上千公里的平庸风光里百无聊赖。

川藏线的本质,是一次对庸碌生活里积聚已久的渴望,憋闷和热情的集中发泄。就像做爱的高潮,就像聚光灯下的如雷掌声,就像生活中多么美好时刻中的一个。它不是一种常态,所以才无法对平日生活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可是骑客们却一直希望生活在这样一种高潮之中,不愿意回归平淡。
骑客就是这样贪恋高潮的人。憎恶自己的平庸,讨厌生活的琐碎!有勇气去冒险,却没有勇气去接受平凡!
当川藏线成为新的原点,下一次冒险会去哪里?

(献给所有去过或没有去过或打算去拉萨的骑行爱好者以及爱好骑车的骑友们)
每天路遇骑友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但真正意义上始终驮着自己的行李全程骑完的绝不会超过20%。
我们并不反对搭车。假如你是老年骑友,搭车也值得敬佩,毕竟5、60岁的人,能有这个想法且能上路就是一种胜利;假如你已经费尽了最后一丝气力怅然搭车,你也值得尊重,毕竟以川藏南线的路程,至少60%以上的骑友是不可能仅凭个人气力完成的;假如你车坏了无奈搭车,你也值得同情,毕竟有些故障是不可能马上修好的。
关键是,我们看到的太多搭车不是这样,一群群网络组织的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衣着光鲜,名牌冲锋衣裤,装备齐全,上好驮包、硅胶坐垫……看来出发前也是下了工夫,费了银子的。但有的队一搭车就是几百公里,有的队悠然自得的骑个几十公里,然后整队搭车到垭口或目的地,拍拍照,在网上发发帖子,最后感叹:川藏南线不过如此。
我见过左贡到邦达110公里好路也要搭车的伪骑友,川藏南线上相对容易的7公里缓上坡的安久拉山也要整队搭车的伪骑队……我实在想不出这样的人和队伍能翻越川藏南线上哪座山,33公里的折多山?26公里的觉巴山?还是40公里东达山?这样的骑行已经丧失了意义。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到了目的地后居然还像模像样地洗车、调车,没有饮过敌人鲜血的刺刀有必要每天擦拭吗?没有经历过川藏线征尘的单车有必要每天清洗吗?
骑友们,请不要继续玷污川藏南线,这是一条圣洁的路。如果说困难,一路上磕长头去拉萨的人困难绝对不会比我们少,三步一长叩,行走少则数月,多则几年,从没听说过他们要搭车;如果说菜鸟,我也算个菜鸟,买车一个月挑战川藏南线,从没想过搭车,从没搭过车,只想过累死也要死在垭口之上(当然还没到这种程度);如果说坚持,大庆近50岁的周大哥一辆公路车沿着中国骑了四个多月1万5千多公里,从没搭过车,从没休息过一天,细细的车胎滚过了西藏的各种烂路,推也要推到垭口。真正的骑友确实值得我们尊重,但太多的伪骑友也确实值得我们鄙视!
将骑川藏南线的骑友们,请牢记,川藏南线很不简单,5条入藏线路中难度可能仅次于新藏线,11座4000米以上高山都不容易,没有较好的体力和很强的毅力不要轻易去尝试。如果你确实体力不行,不妨走走青藏线,同样也可以骄傲地告诉朋友骑车到了拉萨;如果你确实没有时间,不妨包车走川藏南线,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欣赏完美景;如果你确实没有钱,也可坐公交班车,花费可能比骑车还少。
将骑川藏南线的骑友们,请对得起藏民们的每句“扎西德勒”,对得起沿途司机给我们的大拇指,对得起游客们敬佩的姿态争相与我们合影,如果有一天他们看惯了一队队骑车的人坐在汽车后兴高采烈,呼朋唤友,投来的只会是鄙视的眼神,原来自行车都是这样骑的。
骑友们,当骑行川藏南线成为一种泛滥,不要让搭车成为一种时尚,打着骑行的旗帜一路搭车。让我们体会坚持到最后的快乐,品尝战胜自己的骄傲,珍惜路人每个赞叹的眼神,让别人真正感觉到能骑川藏南线的都是勇士。
马上还有很多骑友将挑战川藏南线,请用我们行动来尊重这条无数人付出生命的圣洁之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败,真骑友们,行吗?
生活的本质是偶尔的快乐,偶尔的伤悲,以及绝大多数时候的平淡。平凡才是生活的主调,琐碎才是生活的主体。即便绚烂如川藏,也只有一成的绚烂,剩下九成的枯燥。川藏线之于生活,就像垭口之于川藏线。每一个挂满五彩经幡,风景绝美的垭口,都是骑行的小高潮,是骑行者最渴望的地方。
但川藏线不可能只由垭口组成。在到达垭口之前,有长长的上坡,在过垭口之后,还有长长的下坡。想要看那短暂的华美,我们需要经历烂路,险路以及看似无穷的无聊平路。只有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和跋涉,看到美景的那一刻,才会深深感动。
外人看到的川藏线,是骑行者绝美的风景照,是骑行者欢腾的跳跃。但没有人看到他们用冰凉的水洗内裤,没有人看到他们在滂沱大雨中瑟瑟发抖,没有人看到他们在上千公里的平庸风光里百无聊赖。
可是骑客们却一直希望生活在这样一种高潮之中,不愿意回归平淡。
骑客就是这样贪恋高潮的人。憎恶自己的平庸,讨厌生活的琐碎!有勇气去冒险,却没有勇气去接受平凡!
当川藏线成为新的原点,下一次冒险会去哪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