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独品 世界看我们

个人日记

 


早年那些秋景,已成故人背影……

站在秋天里看世界,投出都是成熟的目光。最初的幼稚早已随春天雨丝,跌落在夏天的沃壤里开花结果。

窗前扶栏,凉风微拂,精神爽约。高楼之上,不敢说俯瞰。因为,楼外有楼,天外无天,这就是当下城市人的居家现状。

古人于楼台之上,必唤醒雅趣诗兴,慨而诵曰。而我伫立高楼,独品秋景,色缺五彩,味少果香,声如集市,情致紊钝,情何以怡?于是叹曰,此时此地,安顿一颗宁静的心,真的很难呦。


 
     几十年人旅生涯,我们天天看着世界,看着它,从宁静到喧闹,从古朴到奢靡,从洁净到污浊,从简单到繁杂。生命短暂,总有一天,该轮到世界看我们了,才恍然大悟,那个我们曾经看不惯的世界之变化,始作俑者就是我们这些一批批作古之人,前赴后继干的“好”事!是我们不知天高地厚的穷奢极欲,破环了这个本还宁静、古朴、洁净、简单的世界。让它变得,如此世风日下的喧闹,如此缺乏廉耻的奢靡,如此不知自律的污浊,如此愚蠢至极的繁杂。

从欲望本能解脱,到超脱欲望本能,再到驾驭欲望本能,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必修之路。迷恋这个世界,首先要爱护这个世界。赖着不想走,却又急功近利的破环它,留你何用?还不如趁早滚蛋。


     今天,说这些话,发此感慨,都源于,我家的“后山坡”正在修一条公路。原本人人羡慕的田园风光尽数破坏,林尽鸟匿,田荒绿消,机鸣尘飞,自然失衡。自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时期,我一直为这样一种“蠢货”理念所困扰:路必修,为了发展;景必破,发展代价。真是冠冕堂皇,欲驳无词啊!这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尴尬相处的真实写照。不是因为推土机开到了我家门口,我才“牢骚”爆发,眼前事,不过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观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何处不在“改天换地”?何时不在“屠杀自然”?长此以往,江还能长流多久?城还能存在多久?难道只有等到“万里长江万里城”仅存于画纸上的时候,我们才顿悟警醒?(阅此处可参看2013712日的日志《崤山新居赋》)



     有时候,我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久久沉思无语。一生不长,却有那么多生命走进你的生活,可一旦细数,能够停留的有几人?旅途遥远,从眼前划过的风景不计其数,可一旦细想,能够记住的又有几处?于是,我们顿然悟到,人生最美与最真,就是,守住心中那片风景,拥有身边那份不变的情。这样简单而实用的道理未必每个人都能心领神会,更别说人人都能做到了。我是一个极度怀旧的人,凡我经历过的地方,凡我认识的朋友,我都会时常想起,时常怀念。旧时风景不在,眼前风光已改,多少酸楚、多少遗憾,多少无奈?人生的悲哀,有时不在失去,而在破坏。好端端的自然景致,被人为硬生生的摧毁,有的竟然还在原来自然美景之上建造一些不伦不类、滑稽可笑的玩意,其愚昧、其低俗,真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不是危言耸听,如此不堪现象神州大地举目皆是。所以,每每伫立楼台,举目远眺,心中凄然感叹,早年那些秋景,已成故人背影,渐行渐远……


     如期的秋意阑珊,如期的秋叶如雨。一个“落”字,尽显秋之生命之原。原来如此,四季轮回,春启秋谢,大自然赋予生命最后的终点就是“落”。一“落”皆休,一“落”皆寂,一“落”皆消,一“落”皆无。生命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无需惊恐生命的“落”,那是生命必然的“不归路”。大幕开启是生命壮丽的美,大幕落下是生命壮烈的美。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唯美的过程,只不过期间,或有平坦的美、或有曲折的美、或有欢乐的美,或有忧伤的美……人生也是一个将美进行到底的过程,因为,不管你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生命都将按照原生的路径一直走到终点。顺畅而幸福是一生,坎坷而苦难也是一生。既然“被”选择了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适应面对幸运或不幸、顺畅或坎坷。世上没有什么上帝之手或如来之掌,可以救你于水火,赐你于“馅饼”。生命之美在于前行、在于抵达、在于苦乐相伴、在于壮丽与壮烈的完整衔接……每个生命都不缺“欢乐啼鸣”的开头,但每个生命都难料结局的如意或失意。我们就像四季里如期而来的秋天,生命的秋天悄然而至,我们准备好了赶赴这场盛大的生命秋宴,更期待人生之秋带给我们浩大无垠的诗篇,落叶为笔,落霞为墨,用一个“落”字尽情挥洒我们生命最后的章节:绚烂与宁静。


     秋天是理想落地的季节,在我们生命起始时就伴随我们的理想,那是在幼儿园时父母和阿姨就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小朋友或孩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或想当什么(理想)?于是,所有的小朋友都会发出让大人们心满意足的豪言壮语:科学家、将军、明星、艺术家、总经理等等高大上的职业几乎被小朋友们一网打尽,稚嫩的小肩膀顷刻间就要擎起顶天立地的重任。就此一种现象,即可窥视所有做家长和老师的长辈们心理是多么的不成熟或扭曲。剥夺天真如同玩游戏,扼杀天性如同做家务。让幼小的心灵中从此懂得了一个道理,理想是什么?不就是吹牛皮吗?谁最敢吹,谁吹得最大,谁就是妈妈的乖宝宝。


 
    以我近60年的阅历,我才真正有点明白,理想不是吹牛皮,更不是好高骛远和想当然,理想其实就是一个方向问题。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成长环境所制约形成的方向,也就是理想。最简单的例子,就拿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是的,面对大人的质问,他们会响亮的大声喊出“想当科学家”等口号式回答。但如果此时此刻大人拿出一把糖果,问他们“想不想吃啊”,他们的回答一定会更加肯定响亮“想吃”;如果再问“你想吃一块还是两块”,他们也一定会抢着举手回答“两块”。这时候,你说在小朋友面前,是“科学家”重要,还是“糖果”重要?他们心中的方向目标早已旁无它物,他们此时此刻的最大“理想”就是能够多吃一块糖果。因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环境和成长所需要的方向,也就是理想。这些由一段一段“小方向、小理想”连接起来,就是我们人生的最终最大的方向和理想。到了人生秋天的时候,也是你人生理想落地的季节。但现实往往是残酷无奈的,因此有人就总结出那句经典的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的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最后成了泡影;有的人艰难跋涉、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还有的人左突右闯、几经折腾,虽未达到自己当初所设计的理想,但也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也不失为一种“间接达到”理想。所以,人之初设定理想,人之旅为之奋斗,最终结局无非这三种。


 
    谁是“理想抵达”的赢家,有天意的因素,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你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加上天地人“三和”以及审时度势与高瞻远瞩的定力。真正到了“理想收获”的季节,能有几人是“满载而归”?恐怕多数人“两手空空”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最初理想,都会被碾磨的支离破碎,甚至荡然无存。于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只配在追求实现理想的路上,不断的错过原本可以抵达理想的岔道,不断的在一错再错的所谓正道上飞奔。最后,我们在无数次拾起自己理想的碎片,收藏起起自己理想的憧憬,气喘吁吁赶到人生终点,唯一让我略感欣慰的是,我们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秋天里,安然抵达,坦然挥手……什么悔,什么憾,都站成我们在追逐中不断失去理想的风景,沉香于世,勉戒后人。



     人生之秋,阅历不可说不“丰满”,但我们是活清楚了呢,还是活清醒了呢?活的很清楚的人,都是聪明人;活的很清醒的人,都是很智慧的人。这就是两者的区别。这同上面所述“理想”一样,大多数人肯定是活的清楚,而且是极其清楚。只有少数人才活的清醒,而且相对清醒。所谓人生一种被千百年来称之为“境界”的“难得糊涂”,它的另一种说法,就是“难得清醒”。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活的清醒,只有活的清醒的人才能做到“难得糊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凡是活的极其清楚的人,都是斤斤计较贪心不足的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什么有用处,什么没用处;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什么能给自己带来不利;有用的、有好处的,他们全要;没用的,没好处的,他们全不要。所以,聪明人都活的很累,他们不断的自找麻烦,不断的解决麻烦,最后都因麻烦太多,累身伤神,活的那叫一个不痛快。而智慧的人,因为他们做到为人处事的清醒,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剔除麻烦,筛选利弊。可要不可要的,通通丢掉;能要而无用的,全不考虑;想要而能力有限的,搁置一边;必须要的,全力以赴……


 
    这些做人之道,说的容易,做到难。我至今勉强可以做到介于清楚与清醒之间,有时清楚占上风,欲望来袭,麻烦紧随;有时清醒占上风,淡泊处之,轻松自在。人之秋,都说,活着甚好。但我觉得,活着甚好,还不能白活。要从活的清楚朝活的清醒努力,要活的麻烦少一点,自在多一点;要活的安静常在,喧闹常消;要活的人入秋景心若春色,人近夕阳心似朝霞……如此人生之秋,不与暮色为伍,不与老迈同履……岁月只是背景,年龄只是符号,找好自己的位置,坐看流年似水……人生没有远去,爱人依然恋你,世界还是你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