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西山古村——甪里

个人日记

 

    “东村——乾隆金屋藏娇的地方”,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而东村真正是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隐居于此而得名。为了探访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寻找甪里,去年第一次寻找未果,今年再次寻找,先从网上收索,得知禹王庙就在甪里。于是驾车来到禹王庙,把车停在禹王庙的停车场,这次吸取上次寻找未果的教训,下车就向一位大爷问询去甪里怎么走,原来现在新建的西山环岛路、禹王庙前的那座桥就架在郑泾港上,沿郑泾港一直向南大约500米就进村口了。哈哈哈,第一次寻找也到了村口,只是见村口都是现代建筑,水泥路右转了,车顺着路走,第一次就这样与甪里擦肩而过了。

    进入村口,我们沿着郑泾港继续向南,路边还有旧时的沿街店铺,旧房子夹杂在新房中。郑泾港西,沿河是主路,过一段有伸向西边的小弄,小桥伸向河东的小弄。古建筑有的的沿河,有的散落在小弄里。有的完好,有的部分坍塌,有的依稀可见的是院门、石基上的长条石、地上原来铺着的金砖布满了无数条裂痕、倒塌的墙脚下现在还能看到原来装修时的砖细。完好的,有人在家我们便与主人打过招呼后进入看看,没人的铁将军把门,只能沿墙转个圈儿,希望有所发现。唉,一根青石牌坊柱子(可惜柱子也只剩一根了,别说是牌坊了)立在一条较宽小弄的墙角,柱子旁的房子折进了一个角,让位于牌坊,假如没有这个折角,今天的人就再也看不到那青石柱子安静地站立在那儿了。在这条小弄向西走,看到了一座完好的老宅子,这座老宅大门紧锁,门口走廊里文化大革命的烙印还在“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一阵炒茶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顺着香味继续向西行进,原来石库门里的厢房中父子俩在炒茶,我递上烟,向老人了解巷口的牌坊柱子,老人告诉我:巷口的青石柱子是村里有人考取了进士立的牌坊,可惜因年代久远坏了,一根还在,一根因妨害村民造房弄掉了,现在也不知去向。老人倒也健谈,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起甪里来——

    甪里位于西山岛西部,亦称甪里湾,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曾隐居于此而得名。街巷以东西向的牌楼街和南北向的郑泾街为主,总长 2000,宽1.53,路面为青砖、弹石、石板,街道一侧为排水明沟,两旁的古宅以清代建筑为多。村内保存有明清建筑20余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古迹包括禹王庙、郑泾港、永宁桥、南星桥、甪头寨、巡检司衙署、御史牌楼、郑家祠堂、曹家祠堂、周家祠堂、宝稼堂(暴式昭旧居)、巢园、绣衣坊、长寿寺、文昌阁等。(暴式昭旧居——部分建筑已迁移至西山明月湾古村,成了暴式昭纪念馆了)

    唐代时郑氏定居于此,因而贯穿全村的河道称作郑泾港。今港上有永宁、孤星两座古桥。旧时甪里村布局正规,有郑泾港两头通,文昌阁坐当中的民谚,原有长寿寺、文昌阁等古迹。村中以郑氏为大族,村西有禹王庙景点。

民国年间无锡至湖州的锡湖班轮船在甪里停靠,西山去锡、湖两地的客人均从甪里上船,当时甪里商业繁荣,茶馆、肉铺、饭店、南北货、药店、理发店、裁缝店、豆腐店、鱼行等一应俱全,抗战后商业集市逐渐衰败。但正因为人气凋敝,故甪里至今古风依然,旧貌尚存。甪里先生,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甪里与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高祖尝召之为官,不至。

    村中小河曾是江浙两省界河。清朝的时候,甪里村再现奇观———一个村子跨越江浙两省。许多人知道,现在太湖南岸岸线就是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分界线。不过,清朝的时候,因为湖防的需要,浙江的管辖范围却一直延伸到太湖中,甚至还包括部分陆地面积。当时,两省的分界线就是甪里村内的郑泾港,港西属浙江省,东面则归江苏省。邹永明考证后发现,作为界河的郑泾港是唐代由当地郑家开挖的,所以名字中带有字。又因为景致优美,被称为芳塘。村口郑泾港上的《重建永宁桥》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由当地人郑氏三兄弟所建的。

    原长寿寺在文革期间全部拆毁,据老人回忆,寺院规模宏大,依山而建,有上千间的房屋,僧侣众多。到如今片瓦不存,呈现的是满山的橘子林,唯一幸存下来的是山脚下的《香花桥》,小桥三米长宽不足两米,小巧玲珑,很精致,全身青石质地,年代久远。

非常有趣的是,老人说完还关了后门:“哈哈哈,有些也是从长辈那儿听来的,有的也只是传说了。”听着老农的介绍,闻着炒茶香味,不也乐乎。

    告别茶农后沿郑泾港继续向南,看到郑泾港东边的石驳岸上一处围墙非常漂亮,砖墙斑斑驳驳,墙上爬满的藤蔓碧绿碧绿的,藤蔓的头上透着嫩绿稍带些红色。走了一小段,听见山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对岸溪水流淌,溪边的老宅吸人眼球,尤其是那垛风火墙美得无语言表,可惜的是一旁主人新建了小房子和围墙,小房子、围墙的新、亮与粉饰的水泥与老房子极不协调。我从网络上看到有人在12年拍此景时没有新房子,风火墙里是银杏树,看上去是多么的赏心悦目啊!郑泾港比那时清澈多了,清得见底,清得见鱼儿在水底游荡。郑泾港上桥多,有巷就有桥。不仅桥多,河埠也特多。可见,郑泾港与村民生产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啊!我走下河埠,看见石驳岸上一块条石异常突出,于是引起我的注意,只见条石的中间有一光滑小孔,是系船揽用的,以前在古镇看得多了,今天居然在这里也看到了。

    走尽村落即见正在新建的西山环岛公路,我以为没什么可看的了,便过桥前往郑泾港东。后来回家发现明代孤星古桥没看到,感到非常遗憾。河东即是清朝时的江苏了,河东的主路不在沿岸了而是在村中了,弹石路的一边是明沟,沟里山水叮咚作响,因为正好隔天刚下过雨,山水尤其湍急,流水的调子也较高亢。在河东,正对青石牌坊柱子的街坊有一对花岗石的牌坊柱子,我也没有打听到有关来历方面的信息。河东最好的一座老宅是背靠山,面朝水,是我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风水宝地,老宅子坐西面东,门前的水没有湖泊的气派,但也是主人独具匠心设计的,正对着正门的位置,水面上架着一座小桥,池水靠近宅子的一边都用又大又长的条石做成的围栏,可见主人家不一般哦。走进残破的老宅,门面就有七八间,砖雕门楼,气势非凡。在这幢老宅与隔壁老宅的夹弄里看到了唯一的古井。东西山的古村落古井很多,甪里我就看到这里一眼,我想,其他古村落很少有河,尤其贯穿整个儿村庄的河流,郑泾港两头通,两头通太湖,太湖水流经整个村庄,村民喝、用的都是太湖水,还用掘井吗,我想这就是这里区别于其他古村落的地方——古井少的原因吧。
    因为时间不早了,长寿寺的遗址也没有去寻找,留点遗憾等下一次再踏上甪里吧……

  
图片

图片

                       重建的永宁桥(河里还有掉下去的桥栏)

图片

图片
 
                     老房子已经坍塌,墙上爬满了藤蔓

图片

            在一间敞开的老宅里发现一台完整的石磨,我小时候家里也有

图片

郑泾港的河水清澈见底,是因为郑泾港两头通太湖的活水

图片

                         考中进士建的青石牌坊遗存

图片

图片

                               毛主席语录还很清晰

图片

               居住在老宅中的茶农,边炒茶边向我们介绍甪里的过去

图片

                               石驳岸上最漂亮的一段围墙

图片

老宅不在,地上几进院落清清楚楚,金砖上道道裂痕足见老宅的年岁了

图片

图片

                                     新旧的不诙谐令人痛心

图片

图片

                      老宅的生命即将终结,藤蔓已占据舞台

图片

            郑泾港上桥多、河埠头多,几乎家家都有河埠

图片

                           花岗石的牌坊柱子

图片

                      几进院落有新有旧,甚是遗憾

图片

图片
                           庭院前独自拥有的池水和小桥

图片

                   石库门、防火门

图片

                      在村里发现的一眼古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桥——南星桥、又名孤星桥,整个儿桥身隐没在荆棘杂草丛中,如果你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是一座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寿寺找不到了,唯一可以看到的是寺前的香花桥
图片

 

文章评论

梦里水香

老师,你确认这个“甪”字没有写错吗?[em]e120[/em]

梦里水香

图片好好保存这吧,说不定几年过后重游故地,已经是一片崭新的建筑了。

可儿

图文并茂,读罢如同亲临古村甪里,且不用为寻路费周折,来龙宫真划算,期待弟弟再次去甪里的续篇。

梦回师大

写得好,拍得好,现代徐霞客[em]e179[/em]

龙的精神

@{uin:554177739,nick:心平} [em]e183[/em][em]e160[/em]

烟雨

一直钟情古镇古村落。。。特喜欢有藤蔓的那几张照片

l蓝月亮【拒聊】

那盘磨好有亲切感啊,哈哈··· 谢主隆恩,又免费游了一趟甪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