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古村探访——后埠

个人日记

 


图片
     后埠双井

    后埠双井开凿于南宋淳熙(17741789)年间,由里人徐氏所开,徐氏是来自北方的望族,使用南方原来没有的辘轳汲水,是西山主要氏族来自北方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元初大德(12971307)年间里人蒋腾芳在双井上添建井亭,明天顺三年(1459)蒋氏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由里人费氏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由里人徐氏重修。现井、亭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为村中主要公井。双井井栏连底座由一整块青石凿成,底座长2.22米、宽1.20米。右井栏现高25厘米,圈内有4条阔2.53厘米、深22.5厘米的早期粗绳磨蚀痕,左井栏高32厘米,也有3条磨痕,这些磨痕都朝同一方向,显示是辘轳粗绳长期磨蚀的结果,井栏光滑异常,高低不同。四根六角形亭柱亦为青石制,高2.8米,三根顶部有裂痕,都是元初遗物,亭顶为砖木结构。井亭四角方形,结构平稳、朴实,风格简洁大方。1997年,井亭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修整一新。

图片

图片



           蒋氏里门

后埠古称梅梁里,是南宋南渡后洞庭山最早移民地之一,徐氏、蒋氏、费氏及屠氏、陆氏、殷氏、戚氏、倪氏等先后迁居这里,而且许多是名门之后。蒋氏是北宋平江知府蒋堂之后,元代,聚居在此的蒋氏族人在此建造了座青石牌坊蒋氏里门,俗呼乌门
   
顺井亭边的石板街向北走不多远,有两根青石柱靠墙耸立在石板街两旁,这就是元代蒋氏里门石牌坊的青石柱。现仅存青石牌坊石柱两根和部分石坊基础青石外,别无其他构件所存。据说有块《蒋氏里门记》碑,但我们并没有看见。


图片

图片

 

             古宅

费孝子祠,也在后埠村内,位于双井亭西面,距离百米左右,座北朝南,主体建筑圆堂形式,门面阔三间,为内四界前轩做法。前有院子,院墙中部有砖雕墙门一座。从祠堂的构架形式和砖雕墙门所雕纹饰判断,当为清代中期建筑。

承志堂,位于蒋东行政村的后埠自然村内,规模极为宏大,单体建筑可分为南、中、北及北边路共四路。中间由三条备弄相互贯通。门第东北向,临街而开,门前有八字照墙。中路为正落,有门屋、大厅、住楼;南路有书屋、南住楼;北路有书屋、北住楼及北附房;北边路有前后附楼及后附房。单体建筑以大厅为中心,纵横向连续分布。宅院四周墙垣高耸,气势十分雄伟。大厅前砖雕墙门字牌内所铸“嘉庆乙丑秋七月”是该堂建造的竣工年月。该堂是目前西山地区建筑面积保存最大的群体民居建筑,是清代大型群体民居中的优秀实例。20097月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介福堂,在后埠村西面的辛村95号,现有住楼一幢,二坡硬山造,门面阔五间带两厢,楼下副檐做法。砖雕墙门字牌内所镌刻的“光绪丙午孟冬”年款是该堂建造完工的绝对纪年,墙门脊面所堆塑的“梅兰竹菊”图案,纹饰精美,技艺精湛,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可以认定是当时西山地区殷实人家的住宅。

    戚家老屋,大门并排于双井亭,就在费孝子祠的左前方,平面距离5米,可以说是“邻居”,进入第二进,费孝子祠之东10米左右,同行说上个月博友来,门口左右有两吉祥物,系元代的独角兽门枕石,今天没见到,村民说被偷走了。这大门没任何标志,可第三进的破门上有四块门牌,“后埠村后埠”,三块挂右门框,一块挂左门框,号码分别103  100  101 10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与后埠紧紧相连的俞家弄村,村里也有两处老房子,听说一处老宅已经卖了,新主人对老宅进行了修缮……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