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娄山关
个人日记
三月中旬,天津是乍暖还寒的天气,我背上行囊,去黔北的桐梓县出差。桐梓县,在遵义的北部,与遵义之间隔着一道岭——大娄山。我们小学课本里背诵的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就是红军两次攻打娄山关后他老人家写成的。
到了桐梓,找了一家刚开业不久的宾馆,挑了一间有弧形落地窗的房间住下。宾馆在三十层高楼的二十一层,从阳台窗子可以俯瞰这座南北狭长的小城,风景还不错。下面就是小城的主要街道河滨路了。那条河,叫溱溪河。
办完了公事,买了火车票,还有一天空闲,于是就爬了这座仰慕已久的山岭。
从山脚下的公交车终点站出发,没用一个小时就爬到了山脊,擦了擦汗,才觉得这山势并不如想象的那样险要。210国道像条灰白巨蟒,盘旋着从北边的桐梓过来,再蜿蜒着下岭,去向遵义。
山脊隘口的两侧有大小两座尖顶山包,分别叫大小尖山,好似二鬼把门。当年两座山尖都是娄山关激战的战场。其实除了那面毛主席手书的娄山关词的墙壁,似乎整个 景区也没啥特别的景致。
连接大小尖山,横跨国道的天桥,是贵州茅台酒厂捐建的。


沿着林荫小路下山,发现山腰的树木,树干笔直,树尖却都朝向东方。看来,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词里面第一句话就是真的,西风烈啊!

坐公交车回到了县城。在溱水桥头,发现一个卖竹背篓的地摊,背篓上竟然挂着几双草鞋!!!想想,现在还会有什么人会穿草鞋呢?看到草鞋,我们自然会想到红军长征穿草鞋,其实,那时候的国民党军队也有穿草鞋的。国军52军从围剿红军的赣南,奉调北上参加长城会战,据说很多士兵就是穿着草鞋的。1984年,张明敏的那首《爸爸的草鞋》传唱全国,那时候我们不知道这首歌,其实说的就是当年国军52军将士守土抗战,辗转大江南北,后在解放战争中失败退守台湾,35年后这些老兵遥望大陆家乡的心酸故事。
到了桐梓,找了一家刚开业不久的宾馆,挑了一间有弧形落地窗的房间住下。宾馆在三十层高楼的二十一层,从阳台窗子可以俯瞰这座南北狭长的小城,风景还不错。下面就是小城的主要街道河滨路了。那条河,叫溱溪河。
办完了公事,买了火车票,还有一天空闲,于是就爬了这座仰慕已久的山岭。
从山脚下的公交车终点站出发,没用一个小时就爬到了山脊,擦了擦汗,才觉得这山势并不如想象的那样险要。210国道像条灰白巨蟒,盘旋着从北边的桐梓过来,再蜿蜒着下岭,去向遵义。
山脊隘口的两侧有大小两座尖顶山包,分别叫大小尖山,好似二鬼把门。当年两座山尖都是娄山关激战的战场。其实除了那面毛主席手书的娄山关词的墙壁,似乎整个 景区也没啥特别的景致。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沿着林荫小路下山,发现山腰的树木,树干笔直,树尖却都朝向东方。看来,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词里面第一句话就是真的,西风烈啊!
坐公交车回到了县城。在溱水桥头,发现一个卖竹背篓的地摊,背篓上竟然挂着几双草鞋!!!想想,现在还会有什么人会穿草鞋呢?看到草鞋,我们自然会想到红军长征穿草鞋,其实,那时候的国民党军队也有穿草鞋的。国军52军从围剿红军的赣南,奉调北上参加长城会战,据说很多士兵就是穿着草鞋的。1984年,张明敏的那首《爸爸的草鞋》传唱全国,那时候我们不知道这首歌,其实说的就是当年国军52军将士守土抗战,辗转大江南北,后在解放战争中失败退守台湾,35年后这些老兵遥望大陆家乡的心酸故事。
午夜,从桐梓登上贵阳-北京的列车,一觉醒来,才到重庆,这车是K字头的,太慢了。不过放眼望向窗外,漫山遍野,成片成片开得正旺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有远山,有近水,有树木,有农庄,多好的景色啊,不郁闷了,嘿嘿,咱用不着去婺源,这一路,走马观花喽!
谢谢浏览!
文章评论
睡莲
[em]e179[/em]
踏歌行
羡慕鹏林走南闯北
如梦
老朋友,好久不见,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