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群记

个人日记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都感觉怪怪的。其实这是因为作为一名山地车运动的爱好者,我是第一次随阳城美丽达车队QQ群骑友组团出行。
前一天下午得到的消息。不久我就知道,第一次随团出行的人,像我这样前一晚睡不着的大有人在,毕竟有点小激动。当然我本身有点失眠,情况就更加严重,但我还是没有犹豫,参加了这次行动。
当天多云转晴,气温0-7度,我们一行6人,相约前往驾岭乡暖占村。10时左右我们启程,一路无话,12时许到达目的地。在热情的老乡家吃完正宗的hele 面,6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暖占村,这个名闻遐迩的阳南县民主抗日政府和晋豫区联防司令部旧址。1942----1945年5月间,县抗日民主政府积极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下达了大量的命令、训令、指示、通知、批示,对所属区级政权和所辖村级政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和管理,还培养了一批干部充实到了各区村政权。同时,建立后方医院,成立抗日学校,领导开展减租减息,成立“析城青年剧团”,进行抗日宣传,颁布《贸易条例》,开展边区贸易,颁布《婚姻条例》,改善根据地民众婚姻状况,发动群众支前参战,领导群众开展借粮运动,抗灾度荒,在根据地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崇高威望。还有一种说法,1942年1月30日,中共晋豫一地委在阳城县桑林村宫底院召集上级派来的地方干部李敏唐、鞠抗捷、魏维良和阳城地下党领导人赵子清、崔松林及阳城各界抗日进步人士20余人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正式成立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公推魏维良出任县长,并确定了政府组成部门和人员,讨论决定了施政方针。2月1日,布告四方,宣布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办公。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积极适应战争环境,先后转驻于辉泉、树皮沟、坪泉等地,为阳城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1942年5月,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后于1942年7月改为阳南县)由坪泉村转驻西交村窑院自然庄新院办公,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魏维良就居住在窑院自然庄新院这个四合院的南楼上。县政府机关、公安局、修械所等单位亦居住西交及窑院附近村庄。直至1943年秋日军大“扫荡”时转移。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但老实说,看着这些已经破败不堪的旧址,遥想当年烽火连天的岁月,比比现在安逸优越的生活,心中确确实实诸多感慨。
回程原计划原路返至封头村,转辽河水库,走土涧、刘乡湾至孙庄村,结果先行探路的骑友也有点绕,这一绕就从辽河水库绕到了枣凹村。当然这些都不在话下,这一绕反倒绕得别有滋味,意趣横生……
封头村下公路后,我们先到辽河水库(又名红卫水库)。这个水库已基本干涸,按下不表。我们跨库区,穿树林,到辽河村。这时路有点走错,顺着村村通公路一直就奔了枣凹,直到看到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牌子。错就错吧,出来就是逛么,下车照个相,和村民聊聊天也挺好的。乡下的村民天生热心肠,热情地给我们指路,和我们聊天,一位妇女还想骑骑车,说自己家也有一辆山地车,就是上坡很吃力,问我们过来的时候那么陡的坡是怎么上来的,一时间笑语欢声此起彼伏。试试就试试吧,我们也不能太小气,但这位刚上车骑出去不到20米,就大叫起来,问刹车在哪里,惹得我们又是一阵大笑。
沿着村民指引的路线,我们继续前进。这可真是车地车骑行的一条绝佳好路。路子只有一辆手推车的宽度,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碎石遍地,用陡峭险峻形容也不算过份。眼见坡底又是河道,这是董封、周壁、辽河水库的下游,自然是获泽河了,严格地说是获泽河裸露的河床。对面山壁上,一条白练蜿延曲折,两头都看不到尽头,那是工程浩大的红卫水渠。现在这个季节,里面应该没有太大的水流,水渠下方,时而可见一挂挂冰瀑,看上去还煞是壮观。照相的时候如果取景巧妙的话,你会以为这是黄果树呢。
6个人自然又是嬉戏、摆POSS、拍照和海阔天空一番胡聊。四时许,沿着河道,我们踏上归程直到西门口分手。回家的途中,拖着疲惫的身躯,我还在想着一路快乐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地,脸上的笑意难以溶化……

文章评论

柔雪

记下每次行程,都是快乐回忆,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