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悟“色难”

个人日记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孔子:“ 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侍奉父母,发现他们不对的地方,要婉转地规劝,他们若不听从,仍当恭敬,不可冒犯;内心忧虑,却不怨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女有条件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于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每天真诚地看着父母的眼睛,跟父母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母亲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她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关键是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

  真心爱父母,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你怎样对父母,子女也将怎样对你!

  父母在世的时候,对他们好一点,因为你们见面的时间不长。

 



文章评论

郑州电影城网

“有事,弟子服其劳”的翻译很不给力,第一句翻译为“能始终和颜悦色比较难,只在长辈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酒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尝,能算是孝吗?”个人感觉更贴切些。 本来这篇文章应该是给子女看的,但细读之后又觉得如今的父母也应该看看——尤其是那些“人家的”父母。[ft=#ff0000,5,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ft]

月夜听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