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山,一座普通的山

随行听风

记得2012年第7次计划去赵公山,发了一则QQ说说:“世界末日后如果地球还在,1223日赵公山耍雪”。一个外地朋友留言:“这辈子,如果有机会去成都,一定去访一访你走了无数遍的赵公山。能让你去过无数次的地方,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
 

那一刻,我也寻思,赵公山,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让我已经爬过很多次,还依然向往?赵公山海拔2430米,因传说财神爷赵公明元帅归隐处而得名,但在众多驴友的心中她没有独特的风景:日出不如峨眉山,云海不如牛背山、历史不如青城山、险峻不如九峰山、花儿不如九顶山……
 

图片 
(第5次赵公山:积雪覆盖赵公庙) 
 

常常浮现去赵公山的画面:春天,浓雾笼罩看不清来去的道路;夏天,被雨水冲泡的斩蛟壕泥泞万分;秋天,厚厚的厚朴落叶掩埋了道路的陷阱;冬天,在冰天雪地彳亍跋涉。无论春夏秋冬,总是体力透支,望眼欲穿才能登顶……我以为这是一次次自由的放逐,我以为这是一次次身体和灵魂在路上的行走,我以为这是一次次体验生命的磨砺……可是每次深深地心灵触动等回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没有改变我的任何行为和思想,也没有改变我优柔寡断的性格。
 

 图片
(第9次去赵公山:借助绳索爬山的小伙伴们)
 

当读到朱德庸在《大家都有病2》自序中的话:“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爱情、事业和生活方式如果构成一个圆,就会拥有一种圆满的幸福。相反的……“圆”其实没有角落,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自己的角落。在“不圆”里,你的角落可能是爱情,也可能是其他比较接近幸福的东西”。想起在赵公庙和王道长讨论树木保护,在景观台憧憬远处若隐若现的雪山,在山顶零下二十度围着柴火取暖探讨生命的意义……这一刻,我以为找到了去赵公山的理由:赵公山就是我心灵深处一个安静的角落,我的一次又一次去赵公山就是为了找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心灵角落,我在这个角落里可以排除内心的千头万绪,平息内心纷扰的千军万马,去体会接近幸福的安宁和静好……
 

图片

(第3次赵公山:银装素裹)

但第8次去赵公山偶遇来自广东的陈道长,大约20多岁,不善言谈,他为了避开青城山的繁华来赵公山清修,遗憾周末赵公山人太多有些吵闹,不过他对我说:“其实现在不可能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清修,不过清修也不是一定要去与世隔绝的地方,世间的浮沉都是自己的内心被奢望左右”。道教的精髓,或许就是修心!生活的精髓,或许就是侍养好身,安放好心!
 

朋友也在日志《五瓣丁香》中说:“尘世的喧嚣,与俗世的繁华,那一刻,都不过做了修饰,而心内的静处,自有属于它的美好与幸福”。我突然顿悟:去赵公山是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她不是我心灵的角落,她就是一座普通的山,她不能承载我自己强加所谓的意义。无需探讨和纠结,仅仅是纷繁复杂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去一次或者无数次赵公山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更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爬赵公山回来,我们依然面对的是生老病死和人情世故……
 

图片 
(第2次秋天去赵公山:赵公庙旁边的观景台的早晨)
 

赵公山,就是一座普通的山。

爬赵公山很简单,只要三分体力,七分毅力,3-4小时即可登顶;爬赵公山也很难,我第5次去遇到暴雪,在1米厚的积雪中爬行却迷了路,在心理接近崩溃的边沿终于联系上了王道长,他带着两只小狗接到我们,全程约9小时,天黑后才安全登顶……去爬赵公山,不能改变我们什么,但是如果能登顶,说明身体还健康硬朗;路上偶遇到那些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也会留下一段美好、深刻的记忆。
 

图片

(第4次春天去赵公山:下山途中) 

你去赵公山么?

去或不去,无需理由,随心,随性,即可。

2014年1月29日

文章评论

晚风

真正的宁静,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与人无关,与物无关……

新年快乐!

DY

楼主文笔好、修行好! 祝马年吉祥,幸福安康!

子涵

山美,文更美,欣赏![em]e160[/em]

风过云落泪

有一些风景没有看到,在你的笔下依然可以领略到它独特的美!

风过云落泪

第三次和第四次的照片最美,但是其他几次的照片都显示出爬山的辛苦,相比美丽画面多了一份现实。

读雨

流畅的文笔,淡然的心态,细腻的笔触,喜欢!能安放心灵的地方其实不多,来蒙顶山,我陪你喝茶哈!

3074734318

令岁月沉香,无需言语,拈一支墨笔,写一段心灵的独白。

一朵.......

好寡闻,我不知道赵公山在哪里。一会去问度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