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土瓦的故事
个人日记
西土瓦不是外国人,也不是少数民族,他是多年前我在辽北插队下乡时屯子里的一个老农。回城工作这么多年了,当知青时发生过的许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但发生在西土瓦这个老农身上的故事,却让我时常想起,不能忘怀。
陶然屯新建的青年点马上就要完工,还有些搭炕砌锅台收拾院子的尾子活,生产队派来一个老农带着我们几个新来的男知青干。老农五十左右的年纪,自我介绍他的名字叫西土瓦。怎么叫这么个怪名字,小青年们都觉得有意思。再看他的那身装扮,更有意思,九月的天气还挺热,他头上戴着一顶毡帽头,热得淌汗也不肯摘下来,看着他那滑稽样,大家忍不住直想笑。
西土瓦领我们干零活,他是个用当地话形容挺“尿性”的那种人,屯里人都管他叫西老尿。在辽北农村,说这个人“尿性”绝不是骂人话,而是说这个人很有能耐。说你这人很有尿,那是夸奖你。
老农和我们这些小青年混熟了,大家叫他西老尿,他也乐呵呵地答应。有时候来了兴致,他手里干着活,嘴里还给我们哼唱二人转和民间小调。他唱的那些东西,当时说是黄色歌曲也不为过,可是我们都挺爱听,跟着他干活不觉得累。
他唱《王二姐思夫》,笑得大家肚子疼,没几天我们也学会跟着唱了,“王二姐,泪滔滔,手拿绣鞋去打猫,绣鞋甩在酱缸里,小丫鬟去捣酱,好好的小辣椒,怎么淹得又臭又皮条哇哈”,就这词,谁听了都会笑。他还会唱宋老三家里卖大烟,有个姑娘叫宋大莲的小曲,听来好像是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我们从来都没听人唱过。
有一天干活歇气的时候,他说要考考知识青年,用树棍在地上划拉出两个字,都是尸字头,底下分别是穴和吊字。好你个西老尿,小瞧我们知识青年,不就是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吗,有啥呀!尸字底下加个水,你老头就喝了吧!小青年和他闹,一把摘下他头上的毡帽头。
摘下西土瓦帽子的那一刻,我们惊呆了,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他头上右侧有个凹进去的坑,红鲜鲜地没有头发,脑袋瓜子是半拉瓢,很难看,怪不得总是不肯摘帽子。
有人把西土瓦带我们干活发生的事汇报给带队干部,这不是腐蚀毒害知识青年吗!太不像话了,带队干部去找生产队理论。队里也是一时疏忽,怎么让他来领着青年干活呢?他是个戴着富农帽子的四类分子。为了让我们划清界限,屯里戴着四类分子帽子的人都集中一起干活,接受革命群众的改造。西土瓦没有领我们干活的资格,戴着他那顶毡帽头和那些戴着政治帽子的人一起干活去了。队里又派来一个苦大仇深的老贫农领我们干活,带队干部说了,没事听听老贫农忆苦思甜,要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我对西土瓦这个名字很感兴趣,经过找人几番刨根问底,终于搞清楚名字的来由。原来西土瓦本名叫甄友理,土改划定成分的时候,有些事情他觉得自己和名字一样真有理,可就讲不出道理来,索性就改了姓名,把甄字拆开,叫西土瓦了。
西土瓦赶了一辈子大车,给定个富农分子实在是冤。虽然老甄家是屯里的大户,有车有马有房子有地,但在西土瓦名下的财产只有一挂大车。他长期赶大车在外拉脚,但旧社会有“车船店脚衙,没罪也该杀”之说,五个行当他养车拉脚占两个,你说你没民愤也不行,贫雇农不能放过你,于是分了他的车马,分了他们家的房子,分了他们家的地。想自己甄友礼有理说不出,夜里用菜刀朝自己头上猛砍一通,也是命大,脑袋砍成了半拉瓢,血葫芦一样,他倒没死。这是明目张胆对抗土改,贫雇农可不客气,一顶富农分子的帽子给他扣上了。从此,甄友礼改名西土瓦,头上有了两顶帽子,一顶是被管制的富农分子,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一顶是出门总扣在脑袋上的毡帽头,怕见风着凉脑袋疼。
也许是赶大车出身的人,西土瓦一贯争强好胜。生产队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干活,有人说:“现在都喊毛主席万岁,咋没人敢喊蒋介石万岁呢?”西土瓦一时不知哪根神经发烧,他就敢喊,连喊三声蒋介石万岁,后悔也来不及。当时正逢蒋介石在台湾扬言反攻大陆,富农分子不接受改造,这不是要反攻倒算吗!有人又凑上几条罪状,西土瓦进了局子,后判个现行反革命,监狱一蹲就是几年。出狱时正逢文革时期,回农村继续接受监督改造,就像他头上总不摘下的毡帽头一样,四类分子帽子仍然戴着,还得老老实实接受改造。那阵子有个英雄人物说过,要把毛主席的指示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西土瓦你老老实实呆着多好,他偏说自己比那个英雄人物强,毛主席著作学的透彻,把毛主席指示都吃肚子里了。咋说呢,原来他把毛选四卷撕开,书页裁成卷烟纸,卷旱烟吸肚子里了。这不是找挨斗吗?革命群众专政好,牛鬼蛇神跑不了,更何况西土瓦你自己找上门来,批斗会上挨了一顿胖揍。他想到了自杀,半夜跳进屯北边的那口井里。清早有人去挑水,看见井里他那半拉瓢的脑袋,喊人把他拽了上来。原来这口井水太浅,也就一米多深的水,他没被淹死,在井里站半宿,从此又落下腰腿疼病。
身体不好,也得干活挣工分混口饭吃,生产队也不难为西土瓦,不让他跟劳动力一起干活,找些边边拉拉的零活让他干。这不是屯里来了知青,青年点的房子有些尾活,队里就让他领着小青年干几天。不想他又唱曲又写字的,给自己找来了麻烦。
以后的日子,我在陶然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进步挺快,还当上了生产队长。对于西土瓦,我也和我的前任一样,照顾他的身体,不让他随劳动力大帮干农活,安排一些零活让他干。有时候和他开玩笑,“老西头,你再唱一段《王二姐思夫》呗”,他说:“让俺唱也行,你给俺记10个工分。”
二十年以后,我们几个在城里工作的知青回到陶然屯,回到我们曾经战斗过的第二故乡。乡亲们热情地欢迎我们到来,这家请,那家拽,乡里人的热情淳朴,让我们感动不已。禁不住打听西土瓦的情况,遗憾的是这人已经不在了。原来在我们知青返城后的第三年,村里办起了一座农产品加工厂,考虑到西土瓦无儿无女一个人,让他在厂里看门。本来一天没什么事,白天接个电话,收个报纸,晚上看看电视就睡觉,可是冬天里烧炕的炉子出了问题,这老头睡的太死了,煤气中毒身亡。
如今的陶然屯发生很大变化,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比从前好多了。当年知青点的房子还在,现在是农产品加工厂的库房,房前屋后转悠,不禁想起插队下乡时那些人和事,想起那个戴着毡帽头的老农,用树棍在这里的地上划出两个字来。
文章评论
寂静安然
通俗易懂,全文不乏诙谐幽默。欣赏!
璎珞
这个名字真“洋气”……[em]e120[/em]
静水冷荷
挺感人的文字!真实呈现那个久远的年代,留下的能够回望的,只有一捧记忆了。
剪烛西窗语
人物个性真实鲜明,时代印记请晰,欣赏。
茶朵曼舞
很酸楚的故事,那个年代,那个可怜的西土瓦,读来让人百感交集!
白袷临风
记得我们以前就管姓甄的同学叫西土瓦的。
拉拉蔓の手工作坊
西土瓦,一个傲骨的汉子。一个时代的悲剧人物。我想知青们一定给他带去好多快乐的东西,让他可以唱歌,可以说笑,甚至拿小青年们开开玩笑。最后他安详的走了,我想,他下一个轮回一定还是个汉子,不过肯定是个幸福的汉子,有爱妻,有子女,有房子,过着简单安定的生活。
心清如水
一个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