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村所见所闻
个人日记
那是秋日的早晨,我来到1路汽车的站点,等车前往七里屯。抬头看看天,瓦蓝瓦蓝的,好个秋高气爽。天好心情就好,我主动和等车的乘客搭讪,打听到七里村委会在哪站下车。好心的乘客告诉我,七里屯有个七兴大楼,村委会就在那个大楼里。
过去1路汽车七里屯是终点,现在线路往前延伸很远,我在实验中学那站下车,路北有座4层楼房,楼面书有“七兴集团”4个金光大字,想必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七兴大楼了。
七兴大楼真是气派,楼前宽敞的大院里停着十多台汽车,楼门口不少人进进出出,这是在忙活什么?上前打探,原来是本山传媒在这里拍电视剧。那个《乡村爱情》,今年该是第8部了,仔细瞅,还真有自己在电视上熟悉的几个演员。
1楼在热热闹闹地拍电视剧,我们一行被安排到3楼的会议室,村妇女主任王冬梅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七里村的情况,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名为《银州七里村》的画册和一份文字材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接下来妇女主任带路,大家去村里村外转转,我们走出了七兴大楼。
七里村位于龙首山东,柴河岸边,风景秀丽,搞乡村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先来到柴河生态旅游观光区,这里的烧烤一条街很有名,夏天的时候,城里人纷纷来此赏美景、尝美食,火得很。现在秋凉了,烧烤屋人去屋空。听说村里马上要对烧烤区进行改造,冬天的时候开展冰雪游乐项目,玩累了还可以到烧烤屋,在热炕上喝酒吃铁锅炖大鹅。烧烤街旁边的树丛中一伙着迷彩服的人正在打野战排,两方激战正酣,这种紧张刺激的户外项目吸引不少人前来过把瘾。
油板路通到农户的田头,绿色稻谷园区的水稻已经成熟,金灿灿的稻穗籽粒饱满,丰收在即。同行的女士们欢喜地站在田埂上拍照,留下这丰收的景象。走进果园采摘区,但见红艳艳的山里红挂满枝头,摘下一颗尝尝,酸甜适口,又是女士们的最爱。河湾的地方正在建垂钓园,听村干部介绍,这里可是柴河的鱼窝子,钓鱼爱好者一定喜欢这个地方。
在村外转了一圈,回到村里已近中午。村子里很静,街面上看不到几个人影,孩子们上学去了,大人们都出去忙,不少人家锁头看门。整洁的街道,道旁是绿树和鲜花,一台标有“银州环卫”的垃圾清运车慢慢开过,王冬梅介绍说,现在村里的生活垃圾都由城里的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村民的卫生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路旁树荫下有几位大妈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理顺割下来的马连草。我们停下来,问老人家割下这堆草有什么用,一位大妈说:“马连草这东西可以用来绑扎豆角架,还可以捆菜把,自己在家闲着看家望门,没什么事,就拾掇拾掇马连草备用,俺们几个老姐妹都是前后邻居,在一起说话唠嗑挺好的。”通过和她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村里的老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每个月能领到一千多元的养老金。村民个人缴纳的新农合费用由村里的财力负担,老人看病拿药有医疗保险,没有后顾之忧。七里村的大妈们有的参加模特队,有的广场扭秧歌,感到生活很快乐、很幸福。
农户的院墙外有一株花,枝干有一人多高,开满粉红色花朵,有人说是牡丹,有人说是芍药,究竟是什么花,我想问问院里的主人。在院门口,看见一位大爷在收拾院子,我和他打招呼,谁知他见我来急忙把铁栅门关上了,我纳闷,这是要把我拒之门外?看到我受窘的样子,大爷用手指着院里的狗说:“这东西厉害呢,我怕它认生咬了你。”原来是这样,理解了,我以前被别人家的狗咬过,一朝被狗咬十年怕狗叫,院里那只狗虽然没叫,但那“狗”视眈眈的样子也挺吓人,还是关上铁栅门好。我和大爷隔着铁栅门闲聊,我问他家里的情况,他说家里四口人,老伴去世了,儿子儿媳都在附近的企业工作,孙女在城里的高中住校,自己在家侍弄园子养个鸡的,蔬菜和鸡蛋自家吃不了就到早市上卖。我问他儿女孝顺不,他笑着说:“那是没说的,俺村讲孝道,儿女都孝敬老人。”
孝敬老人是七里村的村风,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对老人生前不孝死后乱叫,办丧事吹喇叭,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在这里是不存在的。我和那位大爷门里门外闲扯了几句,离开后才想起忘了问那株花叫什么花,不再去问了,我记住了粉红色花朵的美丽。顺着街道走,看见一台四轮拖拉机停在路边,车斗装满收获的玉米。我上前拿起一棒玉米,放在手上掂了掂,自言自语:“成色不错。”一个中年男子从路边的卖店走出来,接上我的话茬,“今年天旱,不算高产,但亩产一千三四百斤没问题。”
中年男子是个很风趣有很实在的人,他向我介绍,他家是村里的“双保户”。光听说有“五保户”,咋还出来“双保户”了?原来他的工作是在企业当保安,妻子的工作是社区保洁,夫妻俩一个保安一个保洁,就这么个“双保户”。他上夜班,白天把家里两亩来地玉米收回来,车上的玉米是拉回来的第一趟。他说,七里村的耕地不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也很少,大部分村民的家庭都和他家一样,出去打工是主要收入来源,家里这点地像玩似地就干了,不费什么劲。他伸出手,说要和城里作家交朋友,我高兴地握住他的手说:“别说什么城里的作家,俺就是你大哥,你就是俺兄弟。”
在我们这次采风将要结束准备离开的时候,村党委书记王革新匆匆赶来,他向我们表示歉意,说自己早上6点钟开始就在村里忙,已经接待了好几拨人,过会儿还要和本山传媒商谈在七里村建影视基地的事情。王书记说他们实在是太忙了,七兴大楼那么大,其实只有5个人处理村里村外的大事小情。他是村党委和村委会的领头人,2000年上任以来,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建立七兴集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产,化解村级债务,多渠道引领村民增收致富,据一份材料介绍,七里村农民人均存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几年来村里为村民办福利和公益事业投入资金7千多万元,村上现有可支配资金2千多万元,七里村的繁荣富庶人们有目共睹。
采风活动结束了,坐上1路汽车返程,七兴大楼在我的视线渐行渐远,我憧憬着七里村王革新书记描画的美好明天,愿他们放飞梦想,实现七里梦。七里屯有了我新交的农民朋友,今后,我会常来这里。
文章评论
璎珞
七里屯的村民,村貌,村气,民俗,民风在你的笔下生成文字,看到的人仿佛置身其中,处字生情。通俗淳朴的一篇文章。问候大哥!俺也有时间想去七里屯了。[em]e113[/em]
澜 【淡网】
美丽繁荣富庶的新农村!
四季如歌
变化真大,没划归沈阳的时候我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