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糊涂认识---净宗法师
个人日记
念佛人的糊涂认识
净宗法师
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其宗义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我们要依据净土宗的三经一论和净土宗祖师的论著来学习,不能杂以禅密律教诸宗派的宗义来解释净土法门,否则极易产生错误知见,障碍念佛往生。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以供念佛人参考。
1、“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这是禅宗的解释而不是净土宗的解释。他念阿弥陀佛,是为了扫除妄想杂念,是为了开悟,以念佛作为一个方便手段,让我们的心能够悟得本源心地。他没有完全站在我们净土宗的立场上,没有站在凡夫根机的立场上来说话,所以,在契理和契机这方面略有欠缺。这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拿横超法门,作竖出之用。”还是自力的法门,带有自力的因素,不是阿弥陀佛佛力救度的法门。这样你听信了,你觉得往生没有把握,就打退堂鼓了。
《阿弥陀经》里的“一心不乱”是“专修念佛不杂乱”的意思。念佛无论一心、散心,就怕信愿行三者发心不真。此心如长江水,种种杂念如水上波。往生如同江流入海。岂有江流入海之时,波不消散,而反能阻碍长流乎?
须知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泥人不管怎么去洗它,里面都是泥的;黑炭不管怎么去刮它,里边都是黑的。我们这个凡夫,你怎么洗、怎么刮,你都是妄念,彻彻底底、内内外外全是妄念,洗不干净的)。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决定往生,不可有疑。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2、“不念经咒消业障,念佛也不能往生。”
往生靠的是信愿持名念佛,不靠消业往生,即使消业也是靠佛号的力量。
即使消业障,念佛也比念经念咒的力量大。居士们常念诵的经咒有《心经》、《金刚经》、《地藏经》、《法华经普门品》、《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楞严经势至念佛章》、《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悲咒》、《往生咒》、《金刚萨埵心咒》等等。念诵它们都有功德,都能消业障,但是都没有念佛的功德大,消的业障多,《观经》说:闻经十二部,但除千劫罪;称佛一声,即除罪五十亿劫。
念佛之外再诵别的经咒,或者觉得念佛不稳当,觉得念佛还有所不足,认为多读诵能够增加这句名号的功德,这也是错误认识。须知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贯通天地的、无量光、无量寿的名号,连诸佛都不能增加,这个名号里面什么经咒都有,如果觉得“可能还有所不足”的话,这样,我们的心就是杂。有杂、不专、不纯一,就是信仰不深入,就是不了解,就是怀疑心,这样往生不定。
我们净土法门或说“带业往生”,或说“消业往生”。如果依善导大师的思想是“灭罪往生”。《观经》里边就讲: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阿弥陀佛显现出来就跟他说:“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所以是“灭罪往生”。印光大师他也有解释,很好懂,他说:我们的罪业像一片雪花,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像一个大冶洪炉。我们的罪业、这片雪花的罪业,还没有接近这个洪炉,当下在空中就化掉、没有了。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一旦到达净土,所有的罪业没有了、消失掉了──这跟善导大师的解释也是一样的。不管是“带业往生”,还是“消业往生”,这个都是阿弥陀佛的事情,如果讲“带业”,也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带,我们带不动。如果讲“消业”,也不是我们自己做到没有贪嗔痴了、业障消除了,还是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光明名号,消除我们的罪业。
3、“不行善积德,光念佛怎么能往生。”
这种想法还是偏重自力修行,不了解佛号的功德妙用。阿弥陀佛他是经过了五劫思维和兆载永劫、不可思议长时间的难行苦行、种种的修行,圆满修成了一切功德,就把它浓缩在六字名号里面,交给你,说:“这个就是我为你修成的无上功德,你拿到之后,就可以免除三界六道的轮回,可以直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就好像父母千辛万苦挣了一笔万贯家产,把它浓缩在一张小支票里边说:“儿啊,这个就是父母的一份爱心给你,你好好地保存、好好地受用。”这个孩子得到父母的支票,他就拥有了父母几十年的心血、血汗,都在这里面。这个名号里包括了无穷无尽的功德妙用,自力行善积德的有漏福德总是微乎其微的,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才是“多善根福德因缘”。那种认为“多多在世间行善积德,能增加念佛的功德,从而往生更有把握。”的认识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的。
五戒十善滞三途,声闻缘觉非大乘,菩萨万行未圆满,较之六字皆少德。
4、“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的地方,你不是善人念佛也不能去。”
这是错解经义。《阿弥陀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即是念佛之人。善导大师说: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五种嘉誉)。
阿弥陀佛说只要你信愿持名念佛,就能到极乐世界来。如果我们再增加一个“五戒十善”的条件,就是和阿弥陀佛唱对台戏。如果必须是善人才可以去,那么《观经》下品三生就成了无稽之谈。这种认识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本意和阿弥陀佛的本愿。
末法时代,持戒行善者少,如果增加五戒十善的条件才可以往生,就有很多人排除在阿弥陀佛的救度之外,就不是最容易的法门。五戒十善是人天道法,来生做人升天者少如凤角,堕落三途者多如牛毛,就是因为人多不能持戒行善。而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来世做人容易,所以印光大师就说: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最容易,一个是生西方,一个是堕地狱。
5、“消业障就念地藏王菩萨,消灾免难、求子念观音,开智慧念文殊菩萨,治病、求延寿念药师佛……阿弥陀佛只管往生。”
这个对于专修念佛的人来讲,都不必如此。我们专修念佛,就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它所有一切都包含在这句名号当中。如果一方面念南无阿弥陀佛,另一方面为了求这个念这个、求那个念那个,一方面说明你不懂得佛法圆融的教义,另一方面,对净土宗来讲,行持上没有把握住它的根本。
所以,你只管念佛就好了,通通在这里边都有了:消业的话,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光明的佛,就能消无边的罪业、黑暗;如果求开智慧的话,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十方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文殊菩萨的光明也就不能比了,那么,我们念阿弥陀佛无量光的名号,就可以开无边的智慧;如果求延寿的话,阿弥陀佛是无量寿,那自然就可以愈病,自然可以延寿;如果要求消灾免难,阿弥陀佛名号是无量功德,有功德才可以消灾免难,是自自然然这些都有了;如果要求子,念阿弥陀佛也可以。
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自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持念其他咒语。
6、“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本来就是佛,何必再念阿弥陀佛;心净则土净,还求生什么西方净土。”
这叫“执理废事”:执着自心之理,废弃念佛求生之事。这就完全靠自力了。靠自力成佛谈何容易,今生今世又虚过了,所以我们不能只谈“口头禅”而不念佛。当年(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七),印光大师在由上海回至灵岩的开示中,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原文如下。
又有人说:“我们各人的自性,本来是一尘不染,清净湛然,就是净土。自性本来不生不灭,亘古亘今,不迁不变,就是无量寿。自性本来具有大智慧光明,照天照地,就是无量光。如果离了这个本有的自性,另外要有个净土可生,阿弥陀佛可见,那就是头上安头,无有是处。”并且认为这就是“禅净双修”的道理,亦是错的。因为这样的话,完全是偏于禅宗,对净宗是完全不适用的。何以见得?因为禅宗是不教人生信发愿,也不教人念佛,只教人参究话头,求明心见性。就说是离了自性,没有净土可生、弥陀可见。话虽不错,但终是偏于理性的见解,不能和事相融通,亦就和事理无碍的净宗隔别,所以说不是禅净双修。修净土人,专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大家要明白的。
7、“我现在念佛还不能往生,现在念这一句佛号哪能往生?一定要积累到每天三万五万,然后再积累三十年五十年,到最后要临终了,那个时候才能往生。”
如果抱这种观点的人,也可以讲叫“别时意”。就是:现在念佛,当念不能往生,要累积到某种程度,才可以往生。这个“别”,就是不在当下、不在“即时”,认为当下、即时念佛不能往生,这是错误的。按照善导大师的解释:我们念佛,念念之间,具足愿行。念念、声声,每一声名号的当下本体,就具足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功德。所以上面那种认识是错误的。
8、“既然信愿念佛就可以往生,那么就不必持戒,造点罪业也没有关系。”
这个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专门作了批判:此等之人,犹在问罪福之中,以修福为非,造罪为是。执此邪见,自谓信心决定,是净土之因。亦有称自身是罪恶凡夫故,放纵三业,任情为恶,都无惭愧。放言:“我实他力行人,乘佛愿力,定得往生。”如此等辈,与弥陀本愿不相应,可谓“欲求超升,反更沉沦”。学本愿之人,既知自己是罪恶凡夫,则生惭愧忏悔,心存谦卑柔软,而思弃恶行善。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能令“破镜重合”的神医存在,而故意砸断自己的腿,去让神医再接。佛法是中道法,不能走极端,说念佛可以不问罪福往生,不是鼓励人去造罪作恶,我们凡夫之人就喜欢从反面去思考,落入二元对立中。
9、“念佛要念到心不颠倒,阿弥陀佛才来接我,我才能往生。”
不是这回事情,这个是把经文的次第关系就颠倒了。《阿弥陀经》里说的临终心不颠倒是因圣众现前。即:平生专持佛名是因,临终佛圣现前是果;临终佛圣现前是因,命终心不颠倒是果。专修念佛的人,不要怕“心不颠倒”,阿弥陀佛有办法让我们心不颠倒。
10、“念佛人临终昏迷,提不起佛号,往生不定。”
神识是不受我们器官的影响的。第六意识是脑器官的作用,脑器官坏掉了,没有意识作用,但神识不会坏;眼睛坏了,神识也没有坏,神识还是很清楚明朗。贵阳有位莲友是一个瞎子,得脑溢血突然死过去了,他是平常专修念佛的人。死过去到医院抢救,经过一天一夜,醒过来第一句就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说在这段时间,他看见极乐净土阿弥陀佛了。后来往生的很殊胜。这就说明:临终人虽然在外相看起来昏迷、迷惑,其实他的神识,佛来接引看得很清楚,不昏昧的。
所以,你只要平时专修念佛,不必担心临终阿弥陀佛不来接,或者“佛来接,我不知道、看不见”,你根本不用担心。阿弥陀佛之所以发这个“临终现前接引愿”,就是怜悯我们临终四大分离、业缘相缠而不能做主。他知道我们有这样的倒乱的苦恼,才要加持我们说:“我临终现前接引,就是为了保证你命终之时能够正念、心不颠倒的。”专修念佛不会有闪失的,不然就不能称为“正定之业”。
11、“临终来接引的佛可能是魔或冤亲债主变现的。”
专修念佛,临终的时候,来接的佛都一定是真佛,没有假佛,不会有魔在这个时候变现来障碍我们。所以讲:“临终之时,非致魔之时。”元照律师就讲,根据经典讲临终的时候不是致魔的时候。
专修念佛的人,西方三圣是我们的本尊,临终时他们现的像你决定认识,决不会把他们认错的。魔或冤亲债主可以变成其他的佛菩萨来诱惑你,但是决不会变本尊,这是规矩,不然护法神也不会绕过他们,本尊之外的佛菩萨变相,护法神不干涉。
12、“临终要靠人助念往生才有把握。”
善导大师以念佛作为往生“正定之业”,你只要平时专修念佛,即使临终没人助念,也肯定可以往生!
印光大师谈到助念法时说:“此法乃唐善导和尚所发明,谓平日不念佛者,依此法助念,亦可往生。善导和尚,弥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愿见闻,咸生正信;辗转劝导,功德无量。勿道向来做工夫,即向不做工夫之人,临终果能闻善知识开导,及他人助念,自己随之念,左右眷属善巧将护,不使其起情爱及瞋恨心,皆可往生。”
临终助念法,对于两种人有必要:一是平时不念佛的。二是平时虽然念佛,但是又不专门念佛杂行杂修的人,一定是要助念的。
13、“没有瑞相他就没有往生。”
不可以依外表之相来判断,还是以内心里边跟教理相吻合作为依据。根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的教理,平时是信愿专修念佛的,那么他一定往生。比如说他走得很平淡,也没有什么殊胜、了不起的瑞相──这个也不敢讲他一定没有往生。石家庄有老夫妻两个人念佛,老太婆走的时候,骨节都是硬的,只有老头儿一个人给她弄,老头儿一个人也没有力气,就说了:“某某人,你都往生西方了,我现在也搬不动你,你身体这么硬,我也没办法给你穿衣服,你看看,你能不能软一点?我好给你穿衣服。”这个话一说完,身体马上就软下来了。如果你要以身体柔软判断她有没有往生的话,她先身体不软,你说没有往生;后来马上就软了,又说往生了。其实,先前就往生了,只是没有现这个相,结果她家的老头儿恳求她,马上就改软了。这个也是有的。
至于说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信愿专修念佛?外表可能看起来他很精进、很勇猛,也在专修,他内心里边是不是信愿呢?是不是真的愿往生呢?我们不知道。只有他才知道。所以,到底有没有往生,只有这个人他自己才知道,我们只能是看外表瑞相。大体说起来,这个人如果平时确实有愿往生的心,也在专修念佛,走的时候也很安详,甚至面貌喜悦、身体柔软,头顶温热,那么,这样判断他应该是往生的,应该没有问题的──教理也明确,瑞相也鲜明。如果说到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莲花来接引、佛光来接引,那更是证据,这是临终的证据。或者说这个人已经往生之后,又托梦来告诉他的儿女,一次、二次、三次地托同样的梦,或者跟几个儿女都托同样的梦,那也毫无疑问他是往生了。
★ 净宗法师《阿弥陀经核心讲记》摘录:
《阿弥陀经》核心: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一段经文,总共不足区区一百个字,说明往生极乐的正确方法,是整部《阿弥陀经》的核心,非常重要,但也经常被误解,一旦被误解,整部《阿弥陀经》的意思就全变了,往生就成为泡影了。
一、关于“多善根福德”,二、关于“一心不乱”,三、关于“心不颠倒”,四、关于“善男子、善女人”,五、关于“若一日……若七日”;这五点一般人往往容易望文生义而产生误解,如果依据善导大师解释,我们心中就会很明朗;心中明朗,信心就会稳固、坚定,行持起来就有力量。
善导大师怎么解释?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是一个“专”——专称佛名。
专称佛名,就是“多善根”。
专称佛名,多善根故,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专称佛名,随其寿命,长短不限,就是“若一日、若七日”。
专称佛名,无二无杂,就是“一心不乱”。
专称佛名,临终佛自来迎,佛力护祐,自然“心不颠倒”,正念往生。
所以“专”是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关键的关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