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编制序列(一)

个人日记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百团大战关家垴前线的炮团哨所观察敌情,指挥战斗
参见:何梅协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汪精卫政权百团大战

自1938年秋,侵华日军开始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触求和;而国共军队在山西、河北、江南的摩擦一直不停。迫于压力下,1939年,罗荣桓陈光率八路军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鲁西地区,重组山东纵队并在山东建立牢固的抗日敌后根据地,进行卓有成效的扩军以及扩编。120师与129师则继续在山西、河北一带进行扩编;其中,晋系军阀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围攻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新军,事后五万余山西新军编入八路军120师、129师编制。1940年3月,日军扶植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抗日局势日趋恶化下,1940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发动20万人参加的百团大战,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正面作战。

该战役虽然获得大量武器装备、以及提升全国民众抗日气氛。但亦造成八路军大量伤亡,以及日军、国军对八路军实力的正视。此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向八路军进行物质补充,以及侵华日军长达数年的扫荡与“三光政策”。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的第4纵队、第5纵队亦补充事变中被国军围剿的新四军兵力。八路军自1941、42年开始遭受物质困乏以及兵源减少的威胁。

 总部

 第115师

1940年9-10月,罗荣桓陈光在鲁南天宝山区的挑峪村主持召开115师高级干部会议

1938年12月,第115师师部率领第343旅离开开赴山东。1940年10月,部队整编为六个教导旅。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肖华

 教导第一旅

 教导第二旅

 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

 教导第五旅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

 鲁南军区

 山东纵队(原第1纵队)

1940年9月至11月,山东纵队部队进行整编,先后成立四个旅以及三个支队。总指挥张经武、政治委员黎玉、副指挥王建安、政治部主任江华、参谋处长罗舜初

  • 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政治委员李培南。该分校1938年底由延安组建,之后开赴晋东南。1939年11月迁往山东沂蒙山区,归山东纵队领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