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孝经》也要与时俱进

个人日记

 

                     读《孝经》有感(3162字)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于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经典,然捧读此书,仍旧清新如昨,仿佛是孔子与他的门徒在我们的眼前苦口婆心的细说着《孝经》的孝道宏理,让人不胜感慨。

翻开这部流行了2千多年的181799个字的《孝经》,全书以论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同时《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的发展和扩大,并把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的不同内容:天子之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动实践,无疑也是重建现代孝道文化的重要理论资源。重新学习和研究《孝经》必然有着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孝经》的孝道思想的理论依据、孝道的宗旨,孝道的规范等三大方面的构成,依旧是重建新时代的孝道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的基础,继承和发展历史孝道文化遗产,可以加快构建新时代孝道文化思想体系的步伐。学习和研究《孝经》目的不是全盘的拿过来,也不是要全盘的否定,而是扬弃,是继承和发展,学习《孝经》,就是要为构建新时代的孝道思想和理论服务。学习《孝经》的目的,就是要发现继承和发扬《孝经》里有积极意义的传统伦理理论。因此,学习《孝经》也要与时俱进。

提高对《孝经》理论依据地位的认识,强化学习实践孝道文化的自觉性。孝道是最根本的道德,而践行孝道是其他一些道德的基础。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把孝道视为至高无上的品行,认为孝道是“至德要道”,《孝经》强调至高无上的,无疑是劝人向善,使人尽孝,即为了给世人树立孝道信仰,践行孝道精神提供理论依据。

认清《孝道》的“孝治天下”宗旨,吸收爱国敬业的进步意义。《孝经》大谈孝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孝治天下”,所以说《孝经》的根本思想与宗旨是“孝治天下”。是移孝为忠,是以孝道和教化为基础,以刑法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顺天下,上下无怨,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做。孝道可以治家,可以治国,具有重大的生活政治功用,其中的忠君糟粕无疑需要舍弃,但是一定要认识到《孝经》蕴藏的爱国敬业思想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

积极借鉴孝道的推广与践行的法律保障理念,理解孝道文化与法制实践的统一。《孝经》提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把不孝作为最大的罪看待,定为首罪,大乱之源。《孝经》不仅引导世人孝道,而且用法律要强制推广,这与现在的法制国家理念是一样的。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是相通的,这也是《孝经》的一个可以借鉴的重要思想理念。孝治天下,没有法律作保障,那也只是一厢情愿的空想,所以,我们既要提倡孝道文化,更要加强法制建设。

学习把握孝道的规范系统,切实在工作生活中学习践行孝道文化。《孝经》的孝道规范丰富而庞杂,是孝敬的核心内容。《孝经》把孝行分成三个阶段。即“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始于孝顺父母老人,然后致力于国君,最后是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新时期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为人子要尽子责,首先是要善事父母,要做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孝行要有始终,有层次,有递进。孝行也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孝行的终极目标是要立身。时下我们提倡孝道文化,也应该从小抓起,这个小是基础,是积累。如涓涓细流。小到从娃娃抓起,小到从自身、家庭入手,从孝敬老人做起。

摈弃《孝经》的消极影响,继承和发扬积极意义。《孝经》产生于2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它的产生于发展的根本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自然有其封建糟粕,对其愚民性、不平等性、封建性、保守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但其中的进步性我们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孝经》的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等进步思想理念,对新时期的孝道文化建设,依旧不失去其借鉴作用。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孝道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孝道思想与实践纷繁复杂,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

正确认识新形势需要,积极宣扬践行孝道文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倡导。孝道文化的内涵,在伴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熔铸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及传统文化之中,以致于对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文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社会现实存在的诸多道德沦丧与滑坡问题,也反证了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与迫切。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社会的发展进步,呼唤着新的更加进步的孝道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扬弃是最好的发展。

 

文章评论

行云流水

@{uin:350986155,nick:︶ㄣ幸运草ㄜ︵} 谢谢鼓励[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