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安静些…

个人日记

诶…貌似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过书了。
这个是昨天青年给我推荐王小波时猛然觉察到的。有多久了呢?好像是从我的空间留言数突然飙升开始的。
俺就像一暴发户,口水巴巴的沉浸在几乎是一夜增长起来的泡沫财富里。我的前期投资不过就是装成一高雅人士在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空间转悠。我披上不同角色的外衣,频繁的发言。深沉的、高雅的、幽默的、搞怪的…
我不晓得别人看来如何,此刻的我看来。我的行为纯粹是一小丑。在脸上画上扭曲的花纹只为博人一笑。
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享受到的精神愉悦,得到朋友友善反馈后虚荣心得到的满足是真的。我对网络上认识的朋友付出的真诚和关心,也是真的。
很庆幸能以这样的形式认识那么多天南地北,性格各异但同样善良的朋友。只是,我好像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在网络和现实投入的比例了。
我被网络制约了。更确切的说,我是被你们这一群可爱的朋友制约了。
有人说过“网络是获取精神愉悦的工具,就如同游戏。我们能玩游戏,但是不能被游戏玩。我们不能被工具制约了”
很对很对。频繁的语言和文字交流,有时候竟有种要被掏空的感觉。而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由此产生的焦躁情绪(这点,魏同学要原谅我表现出来的更年期症状)。
我们的前辈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言语乏味,面目可憎”
我想…我是该安静下来了…

引:“宁玛看到没,你是当事人的时候看到的都只是人家对你起的反馈反应。你不在的时候,我们才在做真正的自己。为我平反,我并不如你们想像的爱疯。宁玛,越来越觉得旁观者是一个智慧的角色。现在我说得越多越心虚,越看到自己的浅。我不用也不能那么决绝地离开。不过旁观者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角色”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很喜欢听一首歌,拈一朵微笑的花,看一番人世变幻,到头来,输赢又何妨。日与月互消长,爱与恨难久长…与其日日相处,不如一期一会。朋友,是精神的互助,不要把所有时间用在问候请安上,友谊不是生活的全部,你的精彩才是”
宁玛是大师!

文章评论

布乖

小怡也有此感…西西道出俺的心里话了,还有宁玛的确是大师…

刘剑锋

这年头写书的比买书的还多… 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复杂 人所吸收的信息量巨大,良莠不一 各大砖家公婆有理,的确另人难以取舍 读书人只需时刻保持理解心态对待 就会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丰富自我学识 拿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 拿一个思想交换一个思想,得到是两个思想 楼主与人交流却在不断被掏空 实乃旷世奇人!!

西门,俺出家了,法号静青,阿门。

囚鱼

灰灰…呵呵…我始终觉得你顽皮多一些…有点怕你安静噢,你一安静,这网上好多人会失望的!可以适当安静一下!因为你的热闹带给我们很多乐趣!

微之羽翼

宁大师是很厉害…但是如果人人都一个活法,那不如把其余的人拉出去崩了的好,魏同学觉得你的聒躁还是很值得大家留恋的,倘若你玩儿个消失什么的,就不要怪我发飙哦…

陆朗晴

沉寂是出路?人跟人生活的目标不一样,人跟人行走的脚步也不会一样!如果被效仿被复制的人生都是一种精彩的活,那你的快乐有归属吗?西门做自己!即使在虚幻的网络也无畏自己!也许这里只是幻影人生但是你只是你自己!

有痣青年

安静久了渴望热闹 喧嚣久了又还是觉得安静点好 反复的纠结 或许年轻太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以致有些忘形 人不可能不受别人的影响,但那不该是决定性的 任何交流都只是个形式,内涵才是根本的,这点读书和与网友交流没什么差别 所以我不习惯别人整那些花哨的东西 和别人交流,我的态度是诚恳的 没有投机取巧的意思

董宽勇

批评陈词赞赏都只是心灵深处需要被关注,人需要同社会建立细腻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人与多个人,多个群体的关联。但是人又不想淹没在大众化中,因为这不是军队,需要抹去个人色彩。所以,当我们需要找回个性化的自己时,我们可以从一堆问题中脱身而出,置于旁观的角色。这下清净了,可惜这是关上门的清净。于是我们需要再打开另一扇门,因为关上门的清净是隔离的效果,是建立在隔绝而非联结。其实关不关门都只是心在造作,造作的效应就是用自己的想象取代事实,人因此迷惑于创造,而非与事实吻合。门是安全安静的,同时也是蕃离,不管人在内或在外,门的存在就是心的造作,因为人总以为有个安全的地方可以退缩,好象马可奥勒琉斯的心灵的密室,那里有一个四方桌和一根蜡烛,安全可以供心灵休生养息。旁观者并不智慧,也许是从门缝中窥伺社会。心的任何企图都是做作,我们想达成什么。于是对事实进行增删,强调快乐感受或者淡化悲哀。事实没有改变,只是心这个载体因为造作而失去了分辨情绪真伪的能力,我们造假企图成真,我们也因此失去真情,真心。也就是迷惑了。所以,不要依赖关上门的清净,关不关门都是形式主义。门是让人同社会隔离对立的东西,能消除最好。

刘剑锋

[QUOTE]引自:宁玛小子 于 2008年8月16日 13时23分24秒 发表的评论 批评陈词赞赏都只是心灵深处需要被关注,人需要同社会建立细腻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人与多个人,多个群体的关联。但是人又不想淹没在大众化中,因为这不是军队,需要抹去个人色彩。所以,当我们需要找回个性化的自己时,我们可以从一堆问题中脱身而出,置于旁观的角色。这下清净了,可惜这是关上门的清净。于是我们需要再打开另一扇门,因为关上门的清净是隔离的效果,是建立在隔绝而非联结。其实关不关门都只是心在造作,造作的效应就是用自己的想象取代事实,人因此迷惑于创造,而非与事实吻合。门是安全安静的,同时也是蕃离,不管人在内或在外,门的存在就是心的造作,因为人总以为有个安全的地方可以退缩,好象马可奥勒琉斯的心灵的密室,那里有一个四方桌和一根蜡烛,安全可以供心灵休生养息。旁观者并不智慧,也许是从门缝中窥伺社会。心的任何企图都是做作,我们想达成什么。于是对事实进行增删,强调快乐感受或者淡化悲哀。事实没有改变,只是心这个载体因为造作而失去了分辨情绪真伪的能力,我们造假企图成真,我们也因此失去真情,真心。也就是迷惑了。所以,不要依赖关上门的清净,关不关门都是形式主义。门是让人同社会隔离对立的东西,能消除最好。[/QUOTE] 你呀太余秋雨了,他也能把一个屁描写地天花乱坠`

董宽勇

当有人批评我丑陋时,我第一个反应不是反驳,而是去照镜子。不是怀疑自己丑陋,而是要确定自己是否过于自我,愤世嫉俗。臭裹脚过长是我的缺点阿。我更喜欢小波兄,余秋雨是纯粹文人,所以决定了他的风格是软趴趴的,没有血性。可能没有真性情的文人都这样,模仿情绪,使自己看起来像个人,有点深沉。

有痣青年

其实本人也许久没认真看书了 考虑的问题多了,躁动得不行 从我上网的频率就可以看出来 (尤其是各路大人对终生大事的无比关心,催、逼,比本人还积极,我不可能还一个人坐在家里静静地敲木鱼) 只能说,想只靠净化心灵去活得宁静,未必可行 年轻总是充满各种欲望 欲望也是个客观的东西,须找到些于己于人对将来无害的方式发泄 我只是把阅读和思维当成一种乐趣,并没有想靠它去解决多少现实问题

董宽勇

对文字理解的极致就是丢开理论好好生活。思考的极致就是懒得思考,不去想任何与现实无关的东西。语言的极致就是真心,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朋友,而不是自己最不看重的。没有真心的语言是垃圾。吹吹对生活进行了某种大胆的改革,就象任何时代的改革一样,总会有很多的观点,吹吹的改革不只是把左右的物品互换位置,这不是改革。对你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才是。所以,网络的淡入淡出只是一个开始。网络并不是不好,只是你需要改革时可以拿来借题发挥。网络的MMS和资讯和商业平台是它的功能。再好的工具,它如果阻碍你的成长就是有罪。接触不同的观念并非收集一个话题的全部观点,我们从中发现自己思维的局限,重点是完善的思维可以帮助你成长。人常常迷惑于两个最佳选择中,其实只有一个就够了。假如两个都对,你舍弃的那个就是错的。一切对错基于目标,功能。吹吹需要心无旁鹭的提高自己,改变生活质量。晚安阿。

董宽勇

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统一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不统一则断层,就会出现极端思想。吹吹,快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