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父亲节
个人日记
我有父亲,也有女儿。但在这个父亲节却是我一个人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小到大,和父亲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少,按照现代科学的理论(幼年记忆缺失),太小的时候(5岁之前)的事情是记不得的。那个时候可能父亲为养家糊口也很忙,可能看护我的家人也很多;而之后有记忆的时候,便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再之后(12岁)就到外面上学了,和父亲更是没有了相处的机会。记忆中只有初一时,一次晚自习的时候,父亲给我送了一盆菜,当时挺奢侈的,至今想起那个场景,我都热泪盈眶,不想展开细说。大学毕业后的12年间,每次回家都匆匆忙忙,少则一天,多则三天。沟通较少,且低效,因为分歧较多。
自从有了女儿,丈母娘带了半年后,也就是去年元宵开始,父亲和我们生活在了一起,才得以朝夕相处。然而这并不容易,两代人,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教育经历,认知差异,也可以叫做三观不同,使得我们的生活并不和谐,当然主要是我并不顺从,其实就“孝顺”而言,顺比孝更重要,我相信我的绝大部分朋友和我一样,都是孝心满满,但绝大部分又不是那么顺从。在这一点上,媳妇比我做得好,我要向她学习(可以被评为中国好媳妇,在对待公婆的问题上)。
今天得以清静一天,思考很多事情。其实跟父母的相处,在小事儿上,对错无关大雅,也就不用那么较真,在大事儿上,一定要讲策略,迂回包抄,时刻牢记两点之间的“最速曲线”理论,切忌简单粗暴。其实以前觉得一家人直接一点就好,高效快速。最近看了一个“低情商的九个表现是什么”,最后一条就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最差的耐心给了亲人”,很是汗颜啊。以前还真不知道情商是什么,要好好学习并实践了。
女儿是我的心头肉,一天见不到都会心里很空落落的,多少年没有牵挂一个人的感觉了。而我的父母总是要回石家庄的家看看的,我妹妹还生活在哪里。我的女儿也是一定要我的父母带着才可以,而在这个日子里,我就更加想念,她刚刚打了水痘的疫苗,会不会有不良反应,家里会不会热,会不会有好多蚊子咬她,会不会天天念叨“爸爸去哪儿了?”。。。。。。我的父亲回石家庄要待几天呢?八天?十天?还是半个月?
其实父亲节就是一个日子,人们自己把它仪式化了,如果能够珍惜与父亲的每一个日子,珍惜与女儿的每一个日子,孤独的父亲节又如何,就像我的那个生日理论,我可以把每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变成我们家的父亲节。
(前两张照片是豆豆21个月生日,后两张是周五送豆豆和父母回家)
文章评论
寻找诺亚方舟
善待家人,多考虑他们的感受,希望全家和睦!!!
快乐小宝子妈
发福了-),你女儿很像你啊
锻炼身体
胖了。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