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陈事

茶韵犹香

 文/向往江南

    
    家乡,是童年的象征,所以魂牵梦萦。而家乡陈事,更是撑起了一个时代的乡村文化。
 
    碾道,老井。
    
在那段贫穷的岁月里,生活气息显得格外浓厚。碾道,便是最温馨的所在。厚厚的土墙内,箩筛簸箕俱全。毛驴戴着捂眼,在古老的碾台四周,不紧不慢地劳作着。古老的碾台,碾出了黄米香,碾出了与世无争、温饱为乐的农村生活画卷。一圈圈,一年年,细数着光阴。直至后来,被面粉加工厂取代,古老的碾台,被遗忘于碎石乱瓦中。
 
图片    自从记事时起,村子已经通了自来水,但在干旱的夏季,仍少不得去井台挑水。村内有四个井房,在村内均匀分布。井房内有偌大的水箱,由水泵抽满水。井房外,压下支杆,便会有清水流出。这可愁坏了儿时的我们,有心淘气,却无奈于体重不及,难以压出水来。
    每天清晨,井房热闹非凡,也毫无悬念地成为小村的新闻发布中心。挑水者,饮马者你来我往,彼此寒暄打诨。提到挑水,这不仅是体力活,还是一门技术。稍有不慎,便会水花四溅,难以行走。还好,在挑水生涯的末路,我学会了挑水,也体验了挑水的累苦。后来,各家自己打井,井房也渐渐被废弃,设备与大门被人拆卸。所剩下的是,每晚回家,看着胡同尽头黑洞洞的井房,毛骨悚然。
    
    小学已合并,往事却悠悠。
    说来还算幸运,我们没有像十几里开外的村子一样,在羊圈里上课,也没有像邻村一样,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屋子上课。两栋平房,一口大钟,一面国旗,就是学校的全部。
    无论严寒酷暑,我们总是斜跨着缝制的书包,早早地聚到校门口。各年级的学生混在一起,三两聚堆,或追逐打闹,或牵手说笑,成为炊烟下小村温暖的风景线。而每个夏季的中午,学校附近的墙根,柳树下,都是我们的身影。我们撞拐,跳房子,弹玻璃球,砸杏核,打啪叽
歘嘎拉哈。卖冰棍的叔叔阿姨们推着二八自行车,驮着泡沫制成的冰棍箱子,来回转悠。记得,我还讨好式地向邻村的婶子攀亲戚,结果如我所愿,得到了三根冰棍,得意了好几天。
 图片
    那时,冬季里一天吃两顿饭,饥饿是回忆的主旋律。每天第四节课之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数着课节,并观察后墙阳光的位置,以推断放学时间。在低年级就读时,家长们会刻意做一些玉米饼子,让我们在学校加餐。实在没时间时,索性将小米饭攥成蛋,充当干粮。为了犒劳自己,我们还经常带点甜水。但那时白糖还很贵,所以我们用糖精代之。有趣的是,有一次糖精加多了,苦得难以下咽。与两个同学商量之后,用他们的水稀释。可由于浓度过大,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水都是苦的。
    最让人回味的,要说教室内的炉子。学校不收燃料费,条件是,每人上交一纤维袋子牛粪,和一些引柴。在使用时,各班尽取所需。本人很荣幸地,与别人一起,当过几年炉长。每天上课之前,要将炉子点燃,烧旺。上课时,每隔几分钟,便煞有介事地将炉内填满燃料。严冬,看到透红的炉火,自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偶尔也有人烤糊了衣服,烫着了手帕。最惊心动魄的,是在同学们的打闹中将炉子弄倒的时候。滚烫的炉筒躺在桌子上,书本上,炉烟瞬间弥漫教室……

    赶集,行为依旧,形式已远。
    村中无市场,赶集,要到六公里开外的乡里。乡里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开集日。每当农闲时,乡亲们便穿洗打扮一番,或是到集市上逛商品,或是相亲,或是散心。
小伙子们飞着单车,独来独往。小姑娘们骑着自行车,与闺蜜们结伴而行。
图片
庭主妇们,与街坊邻居拼车前往。一路上,毛驴车排成长长的队伍,不时有自行车、摩托车穿梭其间。大家有说有笑,并与往返其间的熟人高声搭话。这欢乐的氛围,似乎感染了田间的绿苗,放眼望去,田间静美。其实赶集,无非就是采购应时果蔬,农作用具,布料服装,猪崽幼鸡。甚至有的人,几毛钱的商品便是此行的全部目的,但这都不重要。体会赶集的路程,看着集市上拥挤的、形形色色的路人,看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忘记了田间的劳累,生活的疾苦,这才是最终目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我人生的第一次旅行,便是六公里开外的大集。学前,这等美事从不会轮到我,所以,被允许之后,我还是高兴得半宿睡不着觉。后来,偶尔和邻家小伙伴们突发奇想,在乡间山路上,走走停停,跳过河床趟过溪,走到已散的集市,再悠然而归。

    牛皮影。岁月已远,皮影依稀。
    
图片
    牛皮影,顾名思义,用牛皮制作而成,通过大灯照射,在透明的幕布后方,以影子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其实,儿时的我们,不认识所谓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更是听不懂他们的咿咿呀呀,只是觉得,那些花红柳绿的小人物,在幕布里晃来晃去,甚是奇。也曾,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幕布的后方,看他们煞有介事的叫唱,看影匠摆弄影人,忙得不亦乐乎。却在返回幕前的过程中,掉进了水坑里,人生第一次洗了个冷水澡。
    喜欢,曾经这种农忙过后,饭后茶余的消遣,这是一种沟通外界的消遣,更是沟通邻里的消遣。
    除了皮影,像杂技、电影,也是经常出现在农村宽阔的露天场上,出场费很简单,各家上交小米,多少仅凭自愿。 


    家乡陈事,已然尘封于岁月,与那段童年的往事,一起埋藏于记忆的清贫里。岁月不复,历史也不再重演,铭记那段岁月,就是于浮躁的当下,铭记那份心无杂念的快乐。 



 
 




文章评论

浮生

文章干净质朴,以唯美的视角再现了童年纯美的时光,童心童趣,美好而温暖。

边城

好温馨的文字,勾起了多少美好的回忆,中华方块字是有感情的,温暖的气息流淌在文字的河流里

流云

歘嘎拉哈,[em]e113[/em] 很熟悉的游戏,不熟悉的字,第一篇读不认得这几个字,想想儿时的情景,才恍然顿悟。几年前也写过日志童年,后来不小心删掉了,看到你的家乡陈事,哪一个不是快乐童年的回忆,魂梦牵绕的乡情,乐此不疲的童年。家乡在哪,夏天怎么干旱?

别离的风

小的时候,因为淘气好奇,别人家压碾子的时候,去扫碾子,毛驴毛了,食指被碾子压坏,至今留有伤疤,哇哇大哭的我被拉去卫生院包扎。至今记忆犹新。

淡淡槐花香

说到学校 还记得那时的校园只有一栋平房 对还有一口大钟 每每听到那大钟想起都觉得那是最美的音乐…校园只有一口水井 那时候喝上一口水那是相当的费劲 大学生凭借身体优势占据好位置 然后是他们的亲友 朋友 待大学生喝的肚子滚圆 才是一些小孩子们享受清凉井水的时候 可悲催的是 刚要喝上 那该死的大钟响了……

淡淡槐花香

提起烧炉子 感慨万千啊!还记得那一年我被男同学推倒在炉子上 被烫坏的裤子 还有我的小手… 回家都不敢和家长说 怕被骂衣服很金贵 忍着疼痛慢慢愈和。

淡淡槐花香

我们这里现在也有集市 不过不同于当年的是 我们已然长大 无论多大的集市 商场 也找不到当年心心念念 整夜无眠 期盼的集市。取而代之的来去匆匆的脚步!

淡淡槐花香

那段童年往事 一起埋葬于清贫里! 挺喜欢最后一段话。有时想想真感觉不到现在的人有多幸福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值得他回忆的往事。

淡淡槐花香

借江南的文 回忆童年。只有你总能写出触动心底那份最珍贵的回忆,也让我们再次回想那些年 我们都曾经历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