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争执

个人日记

    和徐建伟见面,已经是三十年后在一个同学老家参加孩子的婚宴上。喧晗刚毕,他便附耳过来悄悄问我:“还记不记我们打架那事?”
    呵呵,我的同学啊,那是记忆最深的青春啊······

    也许60后并没有跟上文化大革命的轰轰烈烈,但我们的青春却经历了文革到改革开放转变的阵痛时期。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第一批上重点高中。我们仍然热爱毛主席,在饭场---或野地或教室或寝室就是我们吃饭地方。一群热血沸腾的少年,吃的是猪狗食,吐的却是豪言壮语。最常见的话题就是:地富反坏右该不该摘帽?中国会不会变修?邓小平是奸臣还是忠臣?等等。
    
    这中间,有几个铁嘴硬舌的人又把这个传统带到复读班。我们几个旧县公社的复读生大都从二中投奔到三中,虽然,由重点下嫁到普通高中,但离家由100多里缩短到30里,很划算!
    谁让你不能一次就考上大学呢?在家里说话都不能理直气壮,有个学让我们复读就很不错了!

    但重点高中养成的习惯却一点没去掉。
    一到吃饭时候,复读班教室就热闹。一个早上,我、徐建伟、孙文涛几个二中复读生在教室里喝着玉米丝汤,在争论农村土地下放这个大是大非问题。徐建伟是坚决下放派,因为他家是地地道道农民;孙文涛说土地下放就成国民党统治的旧社会,还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孙文涛他爹是公社干部,当然,我的父亲也是公社干部。我也想高举共产主义大旗。
    说道理想不理想,青春热血就倾斜到孙文涛这一方了。徐建伟脸涨得通红,吵着吵着,他拿起还有半碗玉米丝汤的碗扣在了孙文涛的长头发上,说时迟那时快,孙文涛立即把玉米丝摔得徐建伟全身。
    他们嘴上骂对方“我叫你扭理,屎去吧!”
    我们都愣住了,想不到他们会动手······当然,明白过来,几个同学赶紧拉走他们去换衣服洗头。
   
    后来孙文涛由理科转文科,又复习了两年,考上了河南大学。回到我们县又继续耍嘴皮子成为我县小有名气的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主讲人。
    徐建伟呢,土地下放后,没有再复读,回家边种地边教学,安详度日。听说当了个副校长,又不干了······





文章评论

新学

农村分到户田,我家父母几十岁了,又得拿起锄头镰刀种地收割,到了麦收时节,我和老伴还得趁星期天搭车跑一百多里路回家帮老人家干活(幸好82年我从南方调动回来),为此,我说那叫倒退。

长安老人

[em]e100[/em] [em]e160[/em]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老师,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