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
法门修习
凡宗教和哲学,都有其根本的立场;认识了这个立场,即不难把握其思想的重心。佛法以有情为中心、为根本的,如不从有情着眼,而从宇宙或社会说起,从物质或精神说起,都不能把握佛法的真义。
梵语「萨埵」,译为有情。情,古人解说为情爱或情识;有情爱或有情识的,即有精神活动者,与世俗所说的动物相近。
萨埵为印度旧有名词,如数论师自性的三德──萨埵、剌阇、答摩中,即有此萨埵。数论的三德,与中国的阴阳相似,可从多方面解说。
如约心理说,萨埵是情;约动静说,萨埵是动;约明闇说,萨埵是光明。由此,可见萨埵是象征情感、光明、活动的。约此以说有精神活动的有情,即热情奔放而为生命之流者。
般若经说萨埵为「大心」、「快心」、「勇心」、「如金刚心」,也是说他是强有力地坚决不断的努力者。小如蝼蚁,大至人类,以及一切有情,都时刻在情本的生命狂流中。
有情以此情爱或情识为本,由于冲动的非理性,以及对于环境与自我的爱好,故不容易解脱系缚而实现无累的自在。
摘自——《佛法概论》第三章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第一节 佛法从有情说起/有情的定义
 
    ……,什么是情界、器界?界是界别,有界限的,彼此差别的。佛法总说二种界:
一、有情界,
二、器界。
有情是有情爱的,有情识的,如人、畜生、天、地狱、饿鬼这五类都是有情界,都是有生命的,有心识作用的。
古译众生;新译为有情,是有心识作用,情爱活动的生命体。有情分五类,名为五趣,或分六趣(六道),在天、人、地狱、畜生、饿鬼外,更立阿修罗为一趣。
——摘自《华雨集第一册》辨法法性论讲记/正论/一 辨法法性通明三乘义/乙 广释/1 辨生死/(二)别释/(2)所依共与不共
 
 
命者,是从业报而来的,有一期寿命的个体。
所以佛法所开示的生命之流,不是说生理的,而是有心理活动的,大抵与动物的含义相近。
因此,草木花果,山河大地,都不是生命的核心,生命的当体。
同时,佛法所说的有情或命者,不单是物理的,生理的或心理的,而是复合体的生命现象,所以也不像某些学者的偏重精神。在人说人,虽可说生命是一一人的自体,而实通于一切有情。
佛法是从一切有情,去观察他的生生不已。这一观点,佛法与印度哲学大致相近。
……,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
  情是情识,这是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
  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摘自——《中观论颂讲记》
文章评论
妙洁
[em]e163[/em][em]e163[/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