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修行中的随时微调】
法门修习
二;                                            一三三四0(一二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应当专心方便,随时思惟三相。云何为三?随时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
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则于是处其心下劣。
若复一向思惟举相,则于是处掉乱心起。
若复一向思惟舍相,则于是处不得正定,尽诸有漏。
以彼比丘随时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故,心则正定,尽诸有漏。
经文理解:
有一次,佛告诫弟子们说:你们应当专心修习三相的思惟:哪三相呢?随时思惟(作意于)止相,随时思惟(作意于)举相,随时思惟(作意于)舍相。
如果一向思惟(作意于)止相(定境)的话,则使得其心处于下劣(愚痴状)。
如果一向思惟(作意于)举相(提念)的话,则于是处掉乱心起(心不能安住于当下)。
如果一向思惟(作意于)舍相(放逸,不照顾念头)的话,则于是处不得正定,尽诸有漏。(念如瀑流,不能尽诸烦恼)。
‘以彼比丘随时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故,心则正定,尽诸有漏。’
比丘如果以这样的方式,随时思惟(作意于)止相(定境),随时思惟(作意于)举相(提念),随时思惟(作意于)舍相(放下对于止相、举相的执取)故,心则处于正定,尽诸烦恼。
如巧金师、金师弟子,以生金著于炉中增火,随时扇韛,随时水洒,随时俱舍。
若一向鼓韛者,即于是处生金焦尽。一向水洒,则于是处生金坚强。若一向俱舍,则于是处生金不熟,则无所用。
是故巧金师、金师弟子,于彼生金,随时鼓韛,随时水洒,随时两舍,如是生金、得等调适,随事所用。如是比丘!专心方便,时时思惟忆念三相,乃至漏尽」。
经文理解:
佛陀譬喻说:譬如铁匠与他弟子,以生金(铁胚)置于火炉中增火(加热),‘随时扇韛’(bài)(鼓风吹火以软化铁胚,然后加以锤炼),‘随时水洒’(洒水激冷以增加其强度),‘随时俱舍’(不加热也不洒水)。
‘若一向鼓韛者,即于是处生金焦尽。’
如果一直鼓风吹火加热,这样就会使得铁胚溶化殆尽。
‘一向水洒,则于是处生金坚强。’
如果一直往铁件上洒水,这样就会使得铁胚过硬而不能锤炼成型。
‘若一向俱舍,则于是处生金不熟,则无所用。’
如果一直是不加热,也不洒水,这样生铁胚得不到锻炼成熟铁器,则无有用处可言。
‘是故巧金师、金师弟子,于彼生金,随时鼓韛,随时水洒,随时两舍,如是生金、得等调适,随事所用’。
经文理解:
以是这样故,铁匠与他弟子,将生铁胚置于火炉中,随时加热(随时取出锻打),随时以水洒之淬火,成器后即随时两舍(不再加热锻打及淬火),这得看当下的因缘来调整工艺让其适宜,随时采用其中的方法。
‘如是比丘!专心方便,时时思惟忆念三相,乃至漏尽’。
经文理解:
如果比丘以这样的心,专心于这样的方法,时时思惟忆念三相,直至烦恼尽。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注释:
1、举:掉举者,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
2、韛(bài),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
3、如果是在当下如实知中,也许已处在最佳状态,不需要微调了。
文章评论
妙洁
[em]e163[/em][em]e163[/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