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应勤修随顺觉智】
法门修习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于色味,有求、有行,若于色味随顺觉,则于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于受、想、行、识味,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于(受、想、行、)识味以智慧如实见。
经文理解:
世尊告诉诸比丘说:我往昔的时候,对于色味(色因缘生喜乐)有求(有所追求),有行(有所执取),若于色味(喜乐生时生、灭时灭)随顺觉(色生喜乐无常觉),则于色味(喜乐无常)以智慧如实知见(真相)。如是于受、想、行、识味(因缘生喜乐)有求(有所追求),有行(有所执取),若于受、想、行、识味(受、想、行、识生喜乐生时生、灭时灭)随顺觉(喜乐无常觉),则于(受、想、行、)识味(所生喜乐)以智慧如实见(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
诸比丘!我于色患,有求、有行,若于色患随顺觉,则于色患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患,有求、有行,若于识患随顺觉,则于识患以智慧如实见。
 
    经文理解:
诸比丘!我于色患(无常、苦、变易之色法),有求(有所追求)、有行(有所执取),若于色患(无常、苦、变易之色法)随顺觉(随顺色法变化而觉之无常、苦、是变易法),则于色患(无常、苦、变易之色法)以智慧如实见(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
如是受……。想……。行……。识患(等无常、苦、变易之法),有求(有所追求)、有行(有所执取),若于(受、想、行)识患(无常、苦、变易之法)随顺(受、想、行、识等变化)觉(而觉知此是无常、苦、是变易法),则于(受、想、行、识等)患(过患法)以智慧如实见(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
诸比丘!我于色离,有求、有行,若于色(离)随顺觉,则于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离随顺觉,则于受、想、行、识离以智慧如实见。
    经文理解:
诸比丘!我于色离(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有求、有行(善法欲),若于色离(故,不随色转),随顺觉(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则于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有求、有行(善法欲),若于受、想、行、识离(故,不随受、想、行、识转),随顺觉(如实知),则于受、想、行、识离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离、不出,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理解:
诸比丘!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其味是味(喜乐是喜乐),患是患(过患是过患),离是(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离者(已断),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得解脱)、不离(不得离欲)、不出(不出三界),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以脱、以离、以出,永不住颠倒,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附錄: 
   汝应勤修随顺觉智;谓于诸世间、出世间法,随顺性相而觉悟故。
摘自—《华严部10》大方广佛华严经T29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一
   勤修增上光明地智,随顺觉悟诸蕴、界、处,深入众生,善知正道;菩萨地智,
摘自—《华严部10》大方广佛华严经T29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二
   又彼比丘。观舌味入。彼念等缘而生舌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彼随顺觉。名为受相。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文章评论
毕竟空
‘“如实观照”就在一个“觉知”,知道自己在想,就是觉知,不管如何烦恼,只要觉知就远离了。这跟‘随顺觉’是不是很想像啊?
宗昭
行住坐卧觉知.两种功能..不落两边.随顺觉.移民.[em]e163[/em]
妙洁
[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宗瑞
[em]e163[/em][em]e163[/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