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十大名曲 太经典了,不收藏可惜

个人转载


图片

1
、渔舟唱晚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图片


2、高山流水
 
  

 
图片
 
 
3、寒鸦戏水

  
 寒鸦戏水: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寒鸦戏水》是一首著名的客家筝曲,也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客家,指南宋末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梅地区的中原人。客家筝曲又称“中洲古调”。此曲采用传统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色清越,余音悠长,音韵委婉。  
  乐曲描写的寒鸦(即鱼鹰)成群嬉戏池塘的欢乐景象。此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格调清新、韵味别致,凡潮乐所流传之处,必可闻此乐声,故人们常戏称此乐曲为潮州之州歌。

 
图片
 
4、汉宫秋月
 

 
 
 图片
 
 
5、蕉窗夜雨
  

 蕉窗夜雨,汉乐串调软弦曲子,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
  《蕉窗夜雨》充分利用了古筝较宽广的音区,巧妙地以旋法变奏等技法使旋律具有多声部的立体感,既发挥了古筝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又使旋律更加充实和丰满。罗九香先生以不张扬、不吵闹、不取宠的大师风采弹奏此曲,虽然全曲重复了五遍,但却没有重复、冗长的感觉。这正是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特点之一,也是《蕉窗夜雨》使人百听不厌的奥秘。   
  《蕉窗夜雨》古朴、典雅、流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酷如一副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充满了客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蕉窗夜雨》的作者已无从考证。据传此曲源于宋代,是描绘旅居他乡的伊人在万籁俱静、夜色深沉中,聆听雨打芭蕉的淅沥声而引发的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全宋词》中所写的《浣溪沙》:“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沙窗外有芭蕉。”可说是此曲的最好的注释。

 
图片
 
6、出水莲

   
  《出水莲》是客家筝曲,也称汉乐筝曲。宋朝末年,我国河南一带百姓为避元兵的掳掠,南迁流入广东、闽西等地,被当地人称之为“客家”。客家带来的音乐“中州古调”,与当地的语言、民间音乐、戏曲以及生活习俗结合起来,历经数代,逐渐形成了独具音韵的客家筝乐。
  客家筝曲《出水莲》保留了中原古曲的风貌,音调古朴淡雅、优美抒情,因此非常讲究弹弦按音的尺度,如右手拂音加花手法要求以古朴淡雅为主,极少使用华丽的长拂弦,而一带既过的、若有若无的装饰性短拂弦居多。上滑音的演奏往往是以回转滑音效果为住,这种奏法表现了客家筝委婉柔美的音韵特点。乐曲旨在表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怀。
  《出水莲》是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曾将此曲改编成吉它独奏曲。
 
图片
 
7、秦桑曲
 

 
图片
 
8、东海渔歌
 

 
图片
 
9、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是一首陕西秦筝音乐风格的创作曲,作者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曲云教授。创作于1980年。当年,她受邀参加陕西省筹办的大型巡回舞台晚会“仿唐乐舞”,为此结合自己跟随西安鼓乐艺人赴秦岭终南山朝山拜佛的经历,创作了这首“仿唐筝乐”。该作品曾荣获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及全国民族器乐“山城杯”大赛优秀作品奖。自问世至今已近三十年,仍倍受广大筝人喜爱,经久不衰。
  乐曲运用了一千多年以前唐代的音乐曲调,并充分体现了秦地音乐特色,描绘了她参加朝山拜佛活动时所看到的景物和当时的心境。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是陕西当地种秋的时节。一到这个时候,当地人们就自发聚集到山顶的庙前,进行祈雨活动,祈求神灵保佑来年有个好收成。而除了烧香、祈祷,人们还举行传统的“射鼓”活动。“射”是斗、赛的意思,“射鼓”是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民俗活动,即人们打擂台相互斗乐的活动。“香山射鼓”也是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一种曲牌的名称,筝曲《香山射鼓》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乐曲由西安古乐传统曲牌《月儿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联缀而成,描绘了陕西关中一年一度的“香会”活动。并以深沉、内在、具有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的旋律,表现了香客们的虔诚和高远空旷虚无缥缈的意境,以及鼓乐阵阵,咏唱轰鸣,进山朝拜的人群熙来攘往的活动盛况。是陕西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

 
图片
 
 10、战台风
 
  
 《战台风》是王昌元作于1965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力作。
  《战台风》中的“扫摇四点”、“扫弦双食点”、“装饰密摇”、“扣摇”、“柱外刮奏”等,都是以前古筝曲目中所没有的,实属一种弹奏技巧上的创新。此曲给古筝园地增添了一枝不可多得的芬芳花朵。《战台风》自从1965年问世以来,深受古筝弹奏者和广大听众的喜爱。   
  《战台风》(对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手机用户可以添加炮娘QQ:2900818754 为好友,空间每天更新哦~

  此文章不转载实在可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