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流水账

个人日记

时间:
2012年10月1日至10月2日
人物:
一行十二人。
         
 我和我女儿。
        
  我同学钟,喜欢写作,很多人称她为作家,但在我眼里就是同学,不是作家。她老公宏个性好,很胖,估计超过一百八了吧。他们的儿子笨笨性格开朗,会跆拳道,喜欢四大天王的粤语歌曲,爱看老掉牙的邵氏电影。还有钟同学的外甥女凡及她男朋友江,挺腼腆的一对,不像这个时代的恋人。
         另外,就是宏的小姐姐一家,姐姐姐夫都很合群,加上一个十二岁的儿子,高度够吓人,一米八一,成天抱着小电脑,好像旅游只是课外活动,玩电脑是正事。
         最后,就是钟同学的同事英,加上她女儿然然,这初三小孩特爱韩剧,高度关注帅气的韩国明星。
事件:
       2012年10月1日上午
       早上七点半,常德出发,我和女儿,钟同学一家三口,凡与江,我们坐一个面包车。宏姐姐一家三口,英母女五人坐一辆小轿车。沿途岔路不是很多,但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对路不熟悉,再加上两辆车都没导航仪,而我又有了去重庆被导航仪所误的经验,所以我觉得还是“活导航”人最可靠,为了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我们都停下车来问路,凭我对安化的了解,我也坚定相信,不会有人故意去说错的。果真,我们没有走过一次回头路,真的要谢谢帮忙指路的人!
      思贤 风雨桥,是我们到的第一个景点,就在去的路途中。其实当初的行程,我们并没有把它纳入景点,也不知道有这样一座桥。只是路途中不经意的就这么看到了,都提议去看看。那是一座木头与石头相结合的桥,桥墩四个,用大石块所砌,呈菱形,便于分水,巨大的桥墩上面便是用木头所建的桥面,桥的两侧,有供人座的木头板凳,从桥的这头一直延伸到桥的那头,桥顶盖着小青瓦。这样的桥,天晴,晒不到;下雨,淋不着。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把它叫做风雨的缘故吧。桥头,盖着一木房子,供守桥人住。只是不知道守桥人的一家有没有发生像类似于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的故事?这个不得而知了,说不定,还有比这更惊天动地的真实的故事呢,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像这样的桥,安化境内现还存有一百二十座,当初这些桥,全是靠当地的乡亲们自己捐钱捐物修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有艺的出技,全凭自愿。在修桥的那些年代,作为山民,应该富有的也不多,但桥还修得那样精致,那样人性化,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吧。这些桥已现在没有了当初的热闹,实质的作用已远不如当初了,走这桥的人也越来越少,并且走它的还有一部分是游人呢。上午我们还到过决永锡桥,这是安化一座最古老的风雨桥,距现在已有几百年了,结构和思贤桥大同小异,就不多写了。
        中午十二点半,我们终于到茶马古道路的目的地——江南镇的高城村。我们便在那儿的一个农庄吃午餐。那是一桌地道的农家菜,可能是大家都饿了吧,吃得很香,虽然味道只是一般,我感觉就和家里的菜没什么两样。吃完饭,我们就在那个农庄把床位定好,其实已没有选择的可能,其它的地方已没有了房间。一间一百二十八,在长假里,不算太贵。
       下午,我们游的第一个景点是关山峡谷。门票每人五十,我一看,来了杀价的兴致。跑过去,用地地道道的安化话和卖票人去说,我妈是安化的,再怎么滴,我也算半个安化人。还好,可爱的卖票人,还真把我当安化人了。给了天大的面子,少了两个人的票。这个景点,感觉还是蛮可以的。特别是在都市生活的人,来一点不一样的生活,那感觉应该不错。这峡谷险,陡,奇,有瀑,有各种形状不一的大中石头胡乱的在峡谷中。悬崖上凿出一个一个的小洞,然后把钢筋钻进去,再焊小钢板供人采,旁边拉着铁索,时不时,还有铁梯供人们攀援。但崃谷不是很远,一个多小时就走到尽头。
       下午的第二个景点,便是远近闻名的茶马古道。一直以为,那条道会是一条马蹄得得作想,马铃当当,鞭声呼呼的马帮人赶着驮满茶叶的马的真正的古道。先前对它展开过很多的想象,感觉我们就是冲它而来,却不知,那条道,并不是真的古道。那只是一条从山的这边爬上,然后从山的另一边下来,有点让我失望。好在孩子们还玩得比较尽兴,因为他们由人牵着马,骑了一圈,没做过的事情,满足了孩子们的猎奇心理。这个景点,门票有点贵,骑马一百六十元一位,走路,八十元一位,有了上次讲价的经验,我的安化话又一次发挥了作用,又少了一百六十元。
      晚饭在一个叫做油榨坊山庄的地方吃饭。还是农家菜,菜一个一个的上,都很好吃。这其中,有一道菜,我却不得不说。那菜色泽金黄,吃到嘴里,感觉这是一种久违了的乡情,心一下了柔软起来。往事,便晃进脑里。三十多年前,每到春天,笋子发芽,疯长,这个时候,山村的小孩便拿了锄头,背了背篓,到小路上,土地边去挖笋。(山上是不去挖的,让长成)挖回来的笋,可以新鲜吃,但绝对吃不完。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菜里放的油少,笋子是不好吃的,吃多了甚至会感觉越吃越饿。这时,吃不完的笋,便会用石臼打碎,然后放入红薯粉或面粉,米粉,辣椒粉,花椒粉搅拌在一起,捏成圆粑粑形状,晒干。这可是一道好菜,每有客人来,便拿出一两个,切成薄薄的片,放入锅里用油一收,那该有的香味自然就出来了。我的老家,这道菜早已没人做了,想不到,在这儿还能吃上这一口,真是难得。
     第二天,我们还游了别一个景点。据说,那个景点的上游有一大的瀑布,但太远,因时间不够,便没有去。只在景点附近逗留了几个中时,我们几位女性爬了一个绝对原生态的景点。在这一群人中,我虽然胖,但我是最机灵的,有些地方,别人望而却步,但我三下两下就爬下去了。因为我知道在峭崖边,左脚该踏哪儿,右脚又该移到哪儿,手该怎样借助一棵小草的力很上移。我的机灵,应该算是山里人的生活经验吧。
     10月2日中午,我们在一农户吃完了一锅五斤半重的土鸡,和一大筛干笋子才离开。回来的路上还特意去看了洞市老街。那儿也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那是一个古老的四合院,距今有二百七十年了,庭院深深,里面现在是做千两茶的踩场,但我不知道那儿到底只是做做样子给我们这些游人看,还是真正在做茶。那儿的茶有的也年代久远,几十年前的黑茶,就一排排放在那儿,贵得有步让人可怕,我不懂茶,也喝不起,只是看看罢了。。。。。。。
      10月2日晚上八点,终于回来了,一切照旧。图片
      

文章评论

微笑的鱼

呵呵,据说茶马古道就是一条两边都是草的石板路,是真的啵。

湘子

想不到安化也有这么好玩的地方。有机会也学几句安化话后去玩玩。

蓝溪河

几时俺也去看哈安化的茶马古道,到时问你路线。

梧桐雨

老蒋,你的文采蛮好的[em]e179[/em],一直很忙,对不起忽略了你,还好吧?

天涯孤旅

[em]e179[/em]行云流水,清新自然,拜读了。

吴言

早听同学说茶马古道不错,跟着作者神游一趟。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