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种李种春风
个人日记
春风春雨来临的时候,去了马来西亚。
停泊岛--阳光无限好,看海最销魂。
好吧,虽然说是第一次看到白色的沙滩和颜色分层的海水,但却没有第一次看见海的惊艳感。也许是海湾的问题, 我对那种迎面而来的海浪磅礴气势完全没有抵抗力,站在它的面前,深觉自己的渺小,并且有种随时要准备战斗不然就会被席卷而去的斗志。在停泊岛看了四片海:coral bay的绿色和蓝色,风车山上远望的深蓝色,long beach的分层蓝色,Perhentian Island Resort的蓝绿色。
coral bay的浪不大,海水很清澈,可以看见海水下面的礁石和沙子,适合游泳和划艇,我坐在我们住宿的海边,看到有人划橡皮艇,当时就想和凡凡去划一划,然后我们肯定会在大海中间吵架,因为划桨频率不一致或是转不到弯?哈哈,谁知道呢?
风车上上看见的那片海,是有小小惊艳到,我们上山的时候绕了一条远路,以至于走了半个多小时都感觉似路非路、没有人烟、不知尽头,还要担心山林野兽。一路走了半个小时心里有点起毛时遇见俩老外,问了路说不远啦,好吧,我俩继续向上爬。在看见风车之后绕着铁丝网转一圈,发现左边一条路和右边的凉亭。于是乎抱着先休息下的想法走上凉亭,哇!静谧的深蓝色的一片海出现在眼前。从高往下看,开阔、安静、纯净,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原始而未知。沿着迂回的阶梯走下去,因为太阳下山,两旁本来就是深绿色的山更为墨绿色了,而且越下越接近海就越发现看似平静其实破涛汹涌,当时也只有我和郭婷两个人,整个环境都映衬着我们来到一个隐藏着未知的地方。我说我们要快点下去看看然后趁天黑之前离开这里。大自然真的让人萌生敬畏,还有无声的压迫感。等到我们下到一个类似码头的地方,看见有断掉的桥,原来应该是可以有船靠岸的吧,我们就坐在断掉的地方,远处的海一望无际,往下看深不见底,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蹦出雪白的浪花,就这样无声地坐着、看着、感受着,渐渐,就没有下来的时候那么担心了,卸下心防安静地接受眼前的景色。回去的时候遇见了来自广州的潘家四人,有伴走山路,彻底不用怕了。
Perhentian Island Resort有专属的海滩,不过海滩不够长,而且对面就是小岛,视野较窄,海滩上还有很多浮潜的人和船,好就好在岸边搭建有平台,可以在树荫下翘着二郎腿看手机电视。出门的时候一念之差没有带书去,当其时在岛上就觉得好可惜。幸好手机里面装了电视剧,感谢《纸牌屋》陪了我一个假期,无聊放空晒太阳,也是一件美差事哈。
long beach的海因为潮汐变化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下午四点多以后浪开始变大,太阳渐渐下山,海水就是一种深蓝颜色。离岛那天中午我们从long beach搭乘水上taxi到大岛的Perhentian Island Resort,在阳光的照耀下蓝色稍浅,等我们三点从大岛回来看到的long beach,神奇地变成透明的蓝色、蔚蓝色和蓝色三层,顿时感叹long beach就是long beach啊,浪很小,阳光下像一面镜子,会轻轻来回晃动的镜子,很多外国美女在遮阳伞下边晒日光浴边阅读,很是享受。因为赶四点的船出岛,就没有时间多待。想来应该在这样的海边睡上一觉的,晒黑也值得。谁知道呢,论坛上说是long beach变得比较脏了,所以原来并没有特别期待。嗯,有落差才会有惊喜呀。
停泊岛--阳光无限好,看海最销魂。
好吧,虽然说是第一次看到白色的沙滩和颜色分层的海水,但却没有第一次看见海的惊艳感。也许是海湾的问题, 我对那种迎面而来的海浪磅礴气势完全没有抵抗力,站在它的面前,深觉自己的渺小,并且有种随时要准备战斗不然就会被席卷而去的斗志。在停泊岛看了四片海:coral bay的绿色和蓝色,风车山上远望的深蓝色,long beach的分层蓝色,Perhentian Island Resort的蓝绿色。
coral bay的浪不大,海水很清澈,可以看见海水下面的礁石和沙子,适合游泳和划艇,我坐在我们住宿的海边,看到有人划橡皮艇,当时就想和凡凡去划一划,然后我们肯定会在大海中间吵架,因为划桨频率不一致或是转不到弯?哈哈,谁知道呢?
风车上上看见的那片海,是有小小惊艳到,我们上山的时候绕了一条远路,以至于走了半个多小时都感觉似路非路、没有人烟、不知尽头,还要担心山林野兽。一路走了半个小时心里有点起毛时遇见俩老外,问了路说不远啦,好吧,我俩继续向上爬。在看见风车之后绕着铁丝网转一圈,发现左边一条路和右边的凉亭。于是乎抱着先休息下的想法走上凉亭,哇!静谧的深蓝色的一片海出现在眼前。从高往下看,开阔、安静、纯净,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原始而未知。沿着迂回的阶梯走下去,因为太阳下山,两旁本来就是深绿色的山更为墨绿色了,而且越下越接近海就越发现看似平静其实破涛汹涌,当时也只有我和郭婷两个人,整个环境都映衬着我们来到一个隐藏着未知的地方。我说我们要快点下去看看然后趁天黑之前离开这里。大自然真的让人萌生敬畏,还有无声的压迫感。等到我们下到一个类似码头的地方,看见有断掉的桥,原来应该是可以有船靠岸的吧,我们就坐在断掉的地方,远处的海一望无际,往下看深不见底,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蹦出雪白的浪花,就这样无声地坐着、看着、感受着,渐渐,就没有下来的时候那么担心了,卸下心防安静地接受眼前的景色。回去的时候遇见了来自广州的潘家四人,有伴走山路,彻底不用怕了。
Perhentian Island Resort有专属的海滩,不过海滩不够长,而且对面就是小岛,视野较窄,海滩上还有很多浮潜的人和船,好就好在岸边搭建有平台,可以在树荫下翘着二郎腿看手机电视。出门的时候一念之差没有带书去,当其时在岛上就觉得好可惜。幸好手机里面装了电视剧,感谢《纸牌屋》陪了我一个假期,无聊放空晒太阳,也是一件美差事哈。
long beach的海因为潮汐变化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下午四点多以后浪开始变大,太阳渐渐下山,海水就是一种深蓝颜色。离岛那天中午我们从long beach搭乘水上taxi到大岛的Perhentian Island Resort,在阳光的照耀下蓝色稍浅,等我们三点从大岛回来看到的long beach,神奇地变成透明的蓝色、蔚蓝色和蓝色三层,顿时感叹long beach就是long beach啊,浪很小,阳光下像一面镜子,会轻轻来回晃动的镜子,很多外国美女在遮阳伞下边晒日光浴边阅读,很是享受。因为赶四点的船出岛,就没有时间多待。想来应该在这样的海边睡上一觉的,晒黑也值得。谁知道呢,论坛上说是long beach变得比较脏了,所以原来并没有特别期待。嗯,有落差才会有惊喜呀。
关于水上taxi,老实说,坐没有遮阳蓬的比有遮阳蓬的要刺激,是真的感觉自己在海中间,速度是安全的,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会担心自己没有抓稳掉下海。
要说停泊岛经历最为销魂的,应该就是出岛乘坐的快艇了,他是能开多快就开多快吧,是要留给我对停泊岛一个深刻的记忆么?我要很艰难才坐得稳,快要被抛到摔出去了,还要不断甩些海水进来,头发裙子都湿掉,我在岛上三天都没有能下水游泳,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尝到海水是咸的。郭婷每抛一次就喊一次,她旁边的三个某国帅哥在她每次喊就会无声地摇头叹气,表情超有趣。坐我旁边是一个外国长发哥哥,郭婷说我身后有只强壮的臂弯,我无语,那是他也要靠抓住支撑船篷的铁支才能坐得稳好吗。 下船后站在码头的甲板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有点晕船了。
在岛上三天,就是无聊放空晒太阳,小小思考人生与反省自我。遗憾的是没有带书和没有机会下水游泳。还没有在大海里面游泳过,虽然泳技不咋地,怎么说也是在华农练过的,我一直坚信的是,会浮就肯定不会溺水。当然,不适用在大浪袭来的时候。那就只能等下次的机会了。
偶尔还是会默默感伤,但我知道,多久以后,那些以为过不去的过去,终究会过去。“又回到这个尽头我也想再往前走,只是越看见海阔天空,越遗憾没有你分享我的感动。我不是一定要你回来,只是当又一个人看海,回头才发现你不在,留下我迂回的徘徊。疲惫的身影不是我,不是你想看见的我。”下一次,要与爱人一起看海,在大海里游泳,不要留遗憾。
哥打巴鲁--热带乡村
从码头到市区很远,乘计程车要一个多小时,一路都是热带植物,房子建得很稀疏,但是可以分得出来哪些是富人家的哪些是普通人家的,规格实在相差有点大,郊区比较冷清,越接近市区房子越豪华,不过每家都是独栋别墅,很大的活动空间。一路上,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就可以经常办烤肉派对,这周来我家,下周去你家,老老小小,欢聚闹腾。
哥打巴鲁应该就是个印度教人聚居的地方,市中心也不见得繁华,七点半的光景已经少有食肆开门,多是超市、商场、便利店还在营业。走了一会找到一家清真食肆,好吧,貌似就只有鸡肉,一人点了个鸡腿餐,竟然遇到了不会讲英文的年轻伙计,想来哥打巴鲁不是个旅游城市。饭后我们打车去机场,马来西亚的治安一向不太好,最近还出了强奸案,谈好价钱不假思索上车后才开始小小担心安危,又是个印度裔司机,车开得飞快,还好我们二十分钟安全抵达机场。治安不好是马来西亚的诟病,论坛上有讲,在马六甲买咖啡和在吉隆坡超市遇到的华人阿姨也都叫我们千万要小心财物以及人身安全,还好我们这一路遇到的都是好人,没有遭遇任何糟糕的事情。
马六甲--多国风格的历史文化遗产
错过了两班lcct至马六甲的大巴,变成浪费了一个珍贵的早上,下午一到马六甲,入住guest house后立刻去探寻马六甲的美好。这一座古迹之城,中式与西式文化的交织交融,中式的部分与《海角七号》恒春一样,古老的小城,二层楼房,四通八达巷子样的街道,浓浓的生活气息,鸡场街周边是低矮传统的骑楼,古中国特有的大木门,瑞狮门扣,门柱梁角上镶龙嵌凤,以及充满南洋风的装饰和色彩风格,还有马来西亚最早的庙宇;现代的房屋就是联排别墅一样,每家都有庭院,停车、晾衣服、种些植物。西式的部分是有百年的葡萄牙式与荷兰式的教堂,没有特别分区,中西式混在一起,历史与现代和谐相处。唔,真舒服啊。一点压力都没有的地方。
我们在鸡场街来回走了几遍,刚好是周末夜市,很多小摊卖些精品,不经意听到这段时间一直循环播放的olivia的《海枯石烂》,心里直感叹,这是缘分吗?我与马六甲的缘分?在夜市上买了明信片,是一套百年前与百年后的马六甲标志性建筑的照片,回去写了三个小时,没有胶水,就用吃过了榴莲晶露的口水来贴邮票。哈哈!写砸了一张,所以会有一个人收到的明信片是不能配对的,可惜了。
黄昏的时候去了红屋广场,爬上了圣保罗山,遥望马六甲海峡邂逅了日落,天空很美,马六甲很美。由于不够时间,没有去到海峡亲眼看看这个战略要地,又抱了一个遗憾。
晚上在鸡场街路口的舞台还有表演,上了年纪的华人伯伯阿姨在唱卡拉ok,都是些八九十年代中文歌和闽南语歌,有位伯伯让了张凳子给我坐,我就坐在一群老人家里面听,除了一首以外其他都没有听过,唯一听过的那首就是非常闻名的《叉烧包》啦。虽然这些伯伯阿姨不是专业的歌手,但他们都唱得浑然忘我,也许他们并不是要展露或磨练歌技,只是在每周的这个舞台,与一群同龄人一起回首纪念属于自己年代的美好回忆。又会不会是所谓的“乡愁”?多年来扎根异国,虽说已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同堂,但终究是中华民族的根,心中始终是感怀家乡,“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听着听着,我的乡愁也来了。
马来西亚人很喜欢喝咖啡和奶茶,我在鸡场街买咖啡的时候,售货员说马来西亚人在早餐吃油条的时候一定要搭配咖啡,真是中西合璧呀。我们在鸡场街路口的中华茶室吃的早餐,鸡饭粒、鸡腿肉、奶茶。鸡饭粒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糯米鸡呀,只不过是揉成肉圆的形状,鸡肉的味道在煮饭的过程中融进了饭中,吃起来没有鸡肉却有鸡肉的味道。奶茶跟平时喝的立顿不一样,茶味比奶味重,但不是苦的,喝完嘴里还回味着茶叶的甘甜,嗯,好好喝。
吉隆坡--城市之光双子塔
在吉隆坡市区只待了半天的时间,去了茨厂街吃东西,去了吉隆坡旧火车站,然后就去了klcc附近呆到夜幕降临到双子塔面前瞻仰了下,双子塔的灯光璀璨无比,周围的建筑完全被它夺取了光芒,服服帖帖地映衬着它。没有认真好好地看看这个城市,只是在LRT上浏览了城市风光,最直观的感觉是,这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度,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同一个环境下按照各自的习俗生活,互相尊重,和而不同。
在茨厂街又买了一张明信片,最后并没有寄出,也没有写任何文字,带了回来,就与剩下的那张邮票配对,留作纪念。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尽梨花春又来
在岛上三天,就是无聊放空晒太阳,小小思考人生与反省自我。遗憾的是没有带书和没有机会下水游泳。还没有在大海里面游泳过,虽然泳技不咋地,怎么说也是在华农练过的,我一直坚信的是,会浮就肯定不会溺水。当然,不适用在大浪袭来的时候。那就只能等下次的机会了。
偶尔还是会默默感伤,但我知道,多久以后,那些以为过不去的过去,终究会过去。“又回到这个尽头我也想再往前走,只是越看见海阔天空,越遗憾没有你分享我的感动。我不是一定要你回来,只是当又一个人看海,回头才发现你不在,留下我迂回的徘徊。疲惫的身影不是我,不是你想看见的我。”下一次,要与爱人一起看海,在大海里游泳,不要留遗憾。
哥打巴鲁--热带乡村
从码头到市区很远,乘计程车要一个多小时,一路都是热带植物,房子建得很稀疏,但是可以分得出来哪些是富人家的哪些是普通人家的,规格实在相差有点大,郊区比较冷清,越接近市区房子越豪华,不过每家都是独栋别墅,很大的活动空间。一路上,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就可以经常办烤肉派对,这周来我家,下周去你家,老老小小,欢聚闹腾。
哥打巴鲁应该就是个印度教人聚居的地方,市中心也不见得繁华,七点半的光景已经少有食肆开门,多是超市、商场、便利店还在营业。走了一会找到一家清真食肆,好吧,貌似就只有鸡肉,一人点了个鸡腿餐,竟然遇到了不会讲英文的年轻伙计,想来哥打巴鲁不是个旅游城市。饭后我们打车去机场,马来西亚的治安一向不太好,最近还出了强奸案,谈好价钱不假思索上车后才开始小小担心安危,又是个印度裔司机,车开得飞快,还好我们二十分钟安全抵达机场。治安不好是马来西亚的诟病,论坛上有讲,在马六甲买咖啡和在吉隆坡超市遇到的华人阿姨也都叫我们千万要小心财物以及人身安全,还好我们这一路遇到的都是好人,没有遭遇任何糟糕的事情。
马六甲--多国风格的历史文化遗产
错过了两班lcct至马六甲的大巴,变成浪费了一个珍贵的早上,下午一到马六甲,入住guest house后立刻去探寻马六甲的美好。这一座古迹之城,中式与西式文化的交织交融,中式的部分与《海角七号》恒春一样,古老的小城,二层楼房,四通八达巷子样的街道,浓浓的生活气息,鸡场街周边是低矮传统的骑楼,古中国特有的大木门,瑞狮门扣,门柱梁角上镶龙嵌凤,以及充满南洋风的装饰和色彩风格,还有马来西亚最早的庙宇;现代的房屋就是联排别墅一样,每家都有庭院,停车、晾衣服、种些植物。西式的部分是有百年的葡萄牙式与荷兰式的教堂,没有特别分区,中西式混在一起,历史与现代和谐相处。唔,真舒服啊。一点压力都没有的地方。
我们在鸡场街来回走了几遍,刚好是周末夜市,很多小摊卖些精品,不经意听到这段时间一直循环播放的olivia的《海枯石烂》,心里直感叹,这是缘分吗?我与马六甲的缘分?在夜市上买了明信片,是一套百年前与百年后的马六甲标志性建筑的照片,回去写了三个小时,没有胶水,就用吃过了榴莲晶露的口水来贴邮票。哈哈!写砸了一张,所以会有一个人收到的明信片是不能配对的,可惜了。
黄昏的时候去了红屋广场,爬上了圣保罗山,遥望马六甲海峡邂逅了日落,天空很美,马六甲很美。由于不够时间,没有去到海峡亲眼看看这个战略要地,又抱了一个遗憾。
晚上在鸡场街路口的舞台还有表演,上了年纪的华人伯伯阿姨在唱卡拉ok,都是些八九十年代中文歌和闽南语歌,有位伯伯让了张凳子给我坐,我就坐在一群老人家里面听,除了一首以外其他都没有听过,唯一听过的那首就是非常闻名的《叉烧包》啦。虽然这些伯伯阿姨不是专业的歌手,但他们都唱得浑然忘我,也许他们并不是要展露或磨练歌技,只是在每周的这个舞台,与一群同龄人一起回首纪念属于自己年代的美好回忆。又会不会是所谓的“乡愁”?多年来扎根异国,虽说已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同堂,但终究是中华民族的根,心中始终是感怀家乡,“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听着听着,我的乡愁也来了。
马来西亚人很喜欢喝咖啡和奶茶,我在鸡场街买咖啡的时候,售货员说马来西亚人在早餐吃油条的时候一定要搭配咖啡,真是中西合璧呀。我们在鸡场街路口的中华茶室吃的早餐,鸡饭粒、鸡腿肉、奶茶。鸡饭粒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糯米鸡呀,只不过是揉成肉圆的形状,鸡肉的味道在煮饭的过程中融进了饭中,吃起来没有鸡肉却有鸡肉的味道。奶茶跟平时喝的立顿不一样,茶味比奶味重,但不是苦的,喝完嘴里还回味着茶叶的甘甜,嗯,好好喝。
吉隆坡--城市之光双子塔
在吉隆坡市区只待了半天的时间,去了茨厂街吃东西,去了吉隆坡旧火车站,然后就去了klcc附近呆到夜幕降临到双子塔面前瞻仰了下,双子塔的灯光璀璨无比,周围的建筑完全被它夺取了光芒,服服帖帖地映衬着它。没有认真好好地看看这个城市,只是在LRT上浏览了城市风光,最直观的感觉是,这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度,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同一个环境下按照各自的习俗生活,互相尊重,和而不同。
在茨厂街又买了一张明信片,最后并没有寄出,也没有写任何文字,带了回来,就与剩下的那张邮票配对,留作纪念。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尽梨花春又来
文章评论
May zhao
我还以为有美美的照片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