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源远流长——《神秘河》品评
个人日记
本文字来源于“刘强爱电影”
Mystic River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编剧:布莱恩•海尔格兰德 Brian Helgeland
主演:西恩•潘Sean Penn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凯文•贝肯 Kevin Bacon
国别:美国
年份:2003
片长:2小时17分42秒
很少有人认真、系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付德行?
不想这件事的原因也许是:你弄明白了又能怎样?
因为,历史,是无法抹去的。
这就像十二三岁时的吉米、西恩和戴夫刻在水泥地上的名字,“永远留在上面了”(吉米语)。
永远的印记
戴夫只写了个“DA”,仨小鬼的捣蛋行径就被一个腰上别着手铐的便衣警察发现了。一顿训斥之后,他带走了离家最远的戴夫。
警察的小题大做,车上诡异的老头,后座下面的避孕套和卫生纸,这些疑点都预示着被带走的戴夫凶多吉少。
果不其然,在经历了两个恋童癖四天地狱般的折磨后,戴夫才逃出魔窟,回到家中。
发生在戴夫身上的这出悲剧,对这三个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将在25年后一场接着一场的悲剧中慢慢揭晓。
父子情深
从表面上看,戴夫所受的影响似乎没有其他小时候遭受过性侵犯的人那么大,他娶了妻、生了子,除了不够开朗、有些木讷之外,他和儿子的交流也很正常,很温馨。
可事实并非如此。当看到水泥地上吉米、西恩和他自己未写完的名字时,戴夫还是立即想到了残酷往事,急忙带着儿子离开了这块儿伤心地。
印记依旧
在戴夫看到水泥地上的名字后想起往事的这个小段落中,一处妙笔和一处败笔紧紧相连。
妙笔是从水泥地上的名字(从图“印记依旧”开始)上摇到戴夫近景的那个移动镜头:将名字和戴夫“搁”在一个镜头之中,强调了前者所代表的绑架事件对后者强烈而持续的影响。如果用“切”来连接名字和戴夫,可以想见,上述含义就不会被表现得如此清晰和直观。
败笔就是接下来的闪回,戴夫想起了那个拍着汽车顶、威逼他上车的秃顶恋童癖(图“上车!”)。从叙事层面来说,这个闪回本身就是多余的:影片进行到此仅仅九分多钟,表述的信息和事件远没庞杂到观众记不住的地步,此时戴夫看到地上的名字,脑袋里会想起什么显而易见(蒂姆•罗宾斯的表演也很到位)。更要命的是,这处闪回竟然出现了与影片之前情景不一致的低级错误:在影片开头戴夫被绑架的段落中,秃顶恋童癖拍车顶时(就拍了一次)说的是“Get thefuck inside”,而在闪回情景中,秃顶恋童癖边拍车顶边说的却是“Getin”。有人会指出,戴夫后来说自己的脑袋有时会混乱不清,这里就是表现。错!在后文我将详述戴夫其实一直以来都很清醒,他什么也忘不掉。又有人会觉得,25年过去了,戴夫记错一些细节很正常。还是错!电影毕竟和思维、以及各种抽象艺术不同,它所表现的事物都是具象的,也就是独一无二的,除非剧中人主动承认自己记错(事实也必须正是如此),否则主观回忆镜头和客观叙事镜头所传达出的信息,其“公信力”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在默认的情况下,电影对现实记录的特性,决定了观众会认为上述两种信息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因此,此处的不一致首先带给观众的是认知上的困扰,而不是什么天长日久导致戴夫记错了什么细节。
父女情深
凯蒂和布兰登
西恩和鲍尔斯
“巧合”的是,另外两位主人公似乎也没幸福到哪儿去:吉米开了一家小超市,他跟女儿凯蒂的关系似乎很融洽,可凯蒂却背着他跟男友布兰登准备实施什么计划,而且很显然,这个布兰登并不招吉米待见;西恩成了一名警探,虽然有“大侠”的美誉,家庭生活却一团糟——老婆跑了半年,尽管经常打来电话却半个字儿也不吐,真是让人崩溃。
在成人西恩亮相的这场戏中,有一处小桥段很重要:面对同事珍妮的暗送秋波,西恩果断地拒绝了,明显是在跟她保持距离。由此,观众“有机会”得知:尽管遭遇妻子出走,西恩并没有放弃这段感情。再往下问一句,为何没有放弃?只要稍有些感情经验就能猜得到——西恩对妻子有所愧疚。
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就目前的态势来看,戴夫、吉米和西恩的生活再度出现交集的可能性非常小——每个人都将那件残酷的往事压在心底,各过各的日子,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酒吧狂欢
似乎是预示着三人的平行生活即将被打破,周六晚,在社区的酒吧里,戴夫看到了和朋友兴高采烈喝啤酒的凯蒂。紧接着,厄运就击中了这两个人:戴夫遭遇劫匪,凯蒂命丧黄泉。
受伤的戴夫
殒命的凯蒂
凯蒂的尸体就在公园的旧兽笼中,她的死,毋庸置疑。蹊跷的是戴夫遭遇劫匪。事发当晚,他向妻子瑟莱丝的口述就漏洞百出,开始说劫匪先刺伤了他,后来又说是他先揍的劫匪。联系到同一夜凯蒂的死和报纸上一直都没有所谓劫匪身亡的消息,观众和瑟莱丝都会想到一种“更”合理的情况:戴夫杀了凯蒂。在不久的将来,负责追凶的西恩和急于为女报仇的吉米都会以各自的方式发现这个“更”合理的情况。无论怎样,戴夫、吉米、西恩三个人的命运再度纠结到了一起。
从吉米认尸到影片结束,所有重点人物的戏剧要求都是渐进发展的,其路线、脉络都十分清晰,这是[神秘河]在叙事层面的突出成就。
吉米与戴夫聊天
对吉米来说,他的戏剧要求就四个字——“为女报仇”,尽管是人之常情,影片还是用了大量的细节来诠释,使吉米最终错杀戴夫成了人物心理、情绪发展上的“必然”。
在吉米凶岳父和吉米跟戴夫聊天这两场戏中,观众能感受到凯蒂之死对吉米打击之大:凯蒂自小就与吉米相依为命,一直都很懂事,作为吉米前妻的孩子,吉米把没来及给前妻的爱都投射到了凯蒂身上,再加上凯蒂死状凄惨,只有尽早手刃凶手,才能一解吉米的心头之恨。一天晚上,吉米“我知道我和你(凯蒂)的死亡有关,但不知道关联何在”的自语,又为吉米“为女报仇”的戏剧要求增加了解谜方面的驱动力。吉米急于为女报仇的情绪在凯蒂入殓之前达到顶峰,面对爱女的尸体,吉米保证亲手宰了杀女之人。除此之外,影片还从侧面表现了吉米的这一戏剧要求:萨维吉兄弟在酒吧对戴夫说,就是为了凯蒂,吉米才金盆洗手,改邪归正——如果对女儿没有爱,以吉米一贯以来爱做坏事的性格(水泥地上刻名字就是他挑的头儿,在此之前他甚至提出偷车载着戴夫和西恩兜风),他是万万做不到这样的。
戴夫在本片中,除了杀掉恋童癖这件事,他一直都是被动的。杀人回到家中,戴夫确实是向妻子瑟莱丝——这个他最亲近的人撒了谎,显然,戴夫这么干的理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去。当得知凯蒂在同一夜被人谋杀后,戴夫只得在吉米面前隐瞒他那夜曾经见过凯蒂的事实——可以理解,已经背着一条人命的他实在不愿跟另一件谋杀案产生瓜葛。可当西恩调查到他身上时,在西恩询问之前,他又“抢先”承认自己那晚见过凯蒂,这同样可以理解,他在用坦坦荡荡来证明自己的正大光明——既然无法避免跟凯蒂案产生瓜葛,那做证人也要比做犯罪嫌疑人要好。最后,戴夫被萨维吉兄弟带走,面对吉米咄咄逼人的死亡威胁(吉米说戴夫不认罪就杀了他,认了就送他进监狱,这明显是陷阱),背负家庭责任的戴夫认了罪,终招杀身之祸。纵观全片,让戴夫总是处于被动局面,有利于展现他懦弱、挣扎的个性特点,影片的实际效果也是非常不错。
妻子的无声来电
西恩这个人物的发展稍显复杂,他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业上的公私两难,从一开始是否让儿时玩伴吉米违反制度进入犯罪现场,西恩就陷入了两难境地,此后,另一位儿时玩伴戴夫成了犯罪嫌疑人,查还是不查更令他两难;还有一条是感情上的线索,西恩一直试图挽回妻子罗拉,尝试了两次均告失败,在经历了影片一系列的事件之后,西恩终于成功,让妻子重回自己的怀抱。
告密
戴夫的妻子瑟莱丝是另一位被完整表现的人物,她在全片的状态也是四个字:“担惊受怕”:戴夫一身是血回家,她害怕;戴夫的话越来越像是谎言,警察也开始调查他,一想起丈夫也许是杀人犯,她恐惧,开始不愿回家;发现戴夫神智不清,她认定戴夫是杀人犯,吓得彻底不敢回家。这些不断加深的愚蠢的害怕,最终让她出卖了自己的丈夫,沦为一个不断自责的寡妇。
这里插一句,有评论者说,瑟莱丝之所以向吉米出卖戴夫,为的就是让戴夫人间蒸发,使她和儿子得以脱离这个杀人犯。这纯属无稽之谈,害怕杀人犯的瑟莱丝,怎么会为了除掉一个杀人犯去接近另一个杀人犯?至于良心使然的说法,更是不值一驳,这种跳脱人物发展线的主观揣测没有任何价值。在我看来,瑟莱丝向吉米告密,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想让吉米将这个消息捅给警方,让警方逮捕戴夫,从而“安全”实现离开戴夫的目的。
人物之间互动关系所产生的戏剧张力,随着剧情的铺排,逐渐变得复杂和强烈,是[神秘河]在叙事上的另一成就。
命案发生后不久,吉米把戴夫当做一个倾听者,向他倾诉了自己的悲痛之情。戴夫对吉米也抱有同情,认为他们的友谊得以借此恢复。戴夫碰到思女心切的吉米,为了宽慰他,戴夫说自己看见凯蒂临死那晚在酒吧很高兴。可当吉米得知戴夫已被警察列为嫌犯之后,二人关系急转直下:戴夫杀恋童癖后表现出的脆弱(吉米叫戴夫时,戴夫吓了一跳)以及倾听吉米痛苦时的木讷,被吉米解读为做贼心虚;戴夫被恋童癖割伤的手,也成了吉米眼中的杀女罪证;戴夫给警察说了他那晚见过凯蒂之后,才把这件事告诉吉米,让吉米觉得戴夫在刻意隐瞒他见过凯蒂的事实,是心中有鬼的表现。因此,当瑟莱丝告诉吉米,她怀疑戴夫杀了凯蒂时,在吉米心中,戴夫立刻就被判了死刑。
西恩询问戴夫
西恩对戴夫的态度同样经过了一次变奏:一开始,当西恩发现需要询问戴夫时,他还很轻松——这种例行调查完全可以看作是儿时好友的一次愉快邂逅。可惜,戴夫身上的确有疑点:他的手受伤、他在凯蒂去的最后一家酒吧里看到她。这些疑点西恩的搭档鲍尔斯发现了,西恩也不可能忽略掉。但两个人在处理方法却产生了分歧,鲍尔斯要求继续调查戴夫,西恩却觉得据此就怀疑戴夫有些轻率。随着调查的深入,戴夫的嫌疑的确越来越大,尽管西恩仍然不愿将凶嫌矛头指向戴夫——如他所说,“说谎不代表杀人”,但他自己其实已经开始私下盘问瑟莱丝,悄悄调查戴夫。直到鲍尔斯擅自做主,使诈将戴夫“请到”警局,西恩没办法,只得跟着鲍尔斯一起当面审讯戴夫。在戴夫看来,友善的西恩只是红脸的角色,他只是白脸鲍尔斯惟命是从的“奴隶”。于是,戴夫和西恩之前脆弱的和谐关系就此终结。如果不是鲍尔斯犯了低级错误,导致戴夫线索走进了死胡同,相信西恩一定会进一步调查下去,不会再对戴夫徇私情。
瑟莱丝感受到威胁
上文已述,瑟莱丝一直因怀疑戴夫是杀害凯蒂的凶手而担惊受怕,戴夫不是死人,他能感觉到瑟莱丝对他的怀疑和恐惧,瑟莱丝的这种态度对戴夫的影响一直都不显著,直到那个雨夜,戴夫突然向瑟莱丝摊牌,承认自己小时候遭受过性侵犯,我们才能体会到戴夫从遭受性侵犯到杀掉恋童癖,大半辈子以来所背负的沉重压力和无人可以倾诉的困局。看到可怜的戴夫最终被吉米误杀的结局,许多观众都感到惋惜——既然最难启齿的事情戴夫都说了,他为何不在这个时候快刀斩乱麻,告诉瑟莱丝整个事件的真相?答案其实很简单,事发之后,瑟莱丝对戴夫怀疑、害怕的态度,让二人原本就有些勉强的夫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后文将详述),互信更无从谈起,所以,戴夫把自己杀人的事实告诉瑟莱丝,就等于告诉警察。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戴夫为何在摊牌的结尾,又说自己脑袋“很不可靠”,推翻了自己的“故事”——恢复理智的戴夫不想让瑟莱丝有一丝的可能猜到他杀了一个恋童癖。小时候被性侵犯,这个消息已经够震撼了,在接上后面神经质的“我脑袋很不可靠”,瑟莱丝觉得自己的丈夫很可怕、有杀人犯的心理基础,想想也是正常的。
除了上述三对人物关系,西恩同吉米、西恩同鲍尔斯、西恩同布兰登,这一组人物关系的戏剧张力也被影片主创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没有抢去主要人物关系的风头,又没有流于敷衍,丢掉精彩,只是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神秘河]叙事伏线的设计也相当巧妙,值得细说。
这条伏线,就是凯蒂谋杀案始末。所谓“始”,就影片来说,并不是凯蒂被杀的那一刻,而是报案人的电话录音。如果有心,确实可以在第一次听到这条录音的时候就发现报案人的话有些不对劲:他先是说车里有血,那当然是没有人了,后来又说“‘她’的名字”——报案人怎么能知道那是男人血还是女人血呢?
当然,本片主创敢把这段录音往开头搁,就不怕你能听出其中的蹊跷,因为你并没占什么便宜,还是有谜题等着你:一般观众心中的谜是戴夫究竟杀没杀凯蒂,而在你心中,戴夫究竟杀了谁,同样会让你绞尽脑汁。真是不得不佩服本片悬念设置的高明啊!
在凯蒂失踪之后,布兰登带着弟弟哑巴雷来到吉米的超市,问凯蒂怎么没在。从这一刻,观众就能感觉到凯蒂可能是上述案件中的死者了:前一天(星期六),凯蒂决定跟布兰登在周日实施一个计划,很显然,凯蒂不会无缘无故放男友鸽子。
哑巴雷和约翰
凯蒂的尸体被发现后,尸检人员说她遭到了棍棒殴打。纵观全片,整天拿着曲棍球棒的年轻人就一个——哑巴雷。所以,当案情真相大白的时候,相信许多观众都会长长地“噢”一声——我怎么没想到呢?
哑巴雷杀掉凯蒂的动机,影片也是在这条伏线中隐隐表现的:对哑巴雷来说,他从小就缺乏父爱(父亲老雷因出卖吉米被其枪杀),关心爱护他的哥哥布兰登其实一直都起着父亲的作用,当得知布兰登将在周日跟凯蒂私奔后,害怕孤单(影片中有多次侧面反映)的哑巴雷对凯蒂恨之入骨(他向布兰登引述母亲的话“凯蒂死了就死了”),于是动了杀心,伙同朋友约翰干掉了凯蒂,然后再由约翰向警方报案,演了一出蹩脚的“贼喊捉贼”。
就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倒是这条伏线的“末”。接近结尾,西恩给吉米揭晓哑巴雷和约翰杀掉凯蒂的原因是:他俩在街头玩枪,本想吓唬一下凯蒂,没想到走火了,为了不让凯蒂说出这件事,二人一时性起,杀了凯蒂。有评论者认为西恩说的这个情况,其实才是事实,或者至少是事实一种。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都是误读:如果事实是这样子,那影片之前表现哑巴雷喜欢哥哥、害怕孤独的正、侧面细节就失去了戏剧作用;所谓“事实一种”更是无中生有,现实的多义性从来就不是本片想要表现的内容。
出现种种误读,并不能否定这场戏是多余的,或者说它只起到了扰乱观众视听的作用。我认为,这场戏堪称全片最接近真实的一个部分:在美国,审讯未成年人律师必须到场,辩护律师干什么吃的,简言之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以想见,西恩给吉米说的孩子们的犯罪动机是律师“教”给他们的,因为蓄意谋杀要比冲动杀人恶劣得多。
现在,我们就可以拨开[神秘河]的叙事迷雾,去探究它丰富的表意层面了。
让我们先回答本文开头的那个问题:发生在戴夫身上的这出悲剧,对这三个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可以肯定,戴夫木讷、敏感、阴郁、脆弱的个性来自于那场残酷的悲剧。在那地狱般的四天里,阴冷的地窖重塑了绝望的戴夫,正常的戴夫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因过早接触丑陋的成人世界,并被其深深伤害,导致心理扭曲的戴夫。
在这二十五年里,被剥夺了“青春期”,一直都没长大的戴夫根本没有能力去感知爱,他就是西恩口中那种一辈子不知道真爱是何滋味的人,所以说,他和瑟莱丝的结合,绝对是一个错误,瑟莱丝与他产生隔阂也是必然。杀人夜,他对瑟莱丝讲了一堆假话,可有一句假话里却包裹着一句真话:他真的很孤独。
二十五年来,那四天发生的每一幕,戴夫根本就忘不了,在他的脑海中,那四天一直循环往复,被关、逃跑,被关、逃跑,永不停息。直到他杀死恋童癖的那一刻,他终于让自己成了自己的拯救者,于是他喊道“跑!戴夫”——这就是他对吉米说他和男孩杀了那个恋童癖的原因,那个男孩就是小戴夫。
尽管吉米没有坐上车,可戴夫的遭遇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西恩向吉米取证时,吉米没做任何铺垫,直接就说如果他坐上车,就会成戴夫这样的废人,就不会有勇气追凯蒂的妈妈,凯蒂就不会出生,也就不会被杀——如此单刀直入,因为他明白,西恩跟他一样,不可能淡忘那件事。
那件事在吉米身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不再信神——神为什么会让这么悲惨的事情发生?所以,吉米会在小女儿第一次领圣餐时的严肃场合逗她笑,在吉米心中,教堂也许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地方。不信神的吉米,让自己成了自己的主宰(背上纹十字架),现世报是他的宗旨,所有伤害他的人不管是老雷还是戴夫,都必须死在他的手中。
再插一句,相信影片主创并不认同吉米的人生观。除了大量的空镜头(神性视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故事的设计,吉米杀掉哑巴雷的父亲,哑巴雷又杀掉了吉米的女儿,而且归根到底凯蒂是死在了他父亲的手里:如果吉米不杀老雷,就不会反对凯蒂跟布兰登谈恋爱,凯蒂也就不会跟布兰登私奔,哑巴雷就没有必要杀凯蒂。吉米的报应就是神的旨意。
全片都没有交代西恩为何做了警察,在我看来,有两种可能,二者也可兼而有之:一个是因为正义感,西恩也许从小就想为戴夫报仇,将绑匪绳之以法;一个是恐惧感,西恩是不是觉得只有做了警察,才能避免被绑架?总而言之,说戴夫被绑事件对西恩影响不大,是不可能的。
另外,三人友谊的戛然而止,不难理解,也是戴夫被绑事件的恶果之一:一方面,戴夫性格趋于内向,不愿跟人多交流;另一方面,看着好友被绑架,吉米和西恩心中产生内疚情绪在所难免(所以吉米在杀戴夫时很犹豫、西恩开始不愿调查戴夫),三个人互相见到就会想起那件事,心里都不会舒服,关系自然就疏远了。
戴夫被绑事件的上述影响,诚如戴夫所言,就像阴影一样,永远都存在。这就是全片有大量阴影镜头的原因,在视觉上与影片主题形成了呼应。
好文章要有破有立,好电影同样如此。面对内心吞噬灵魂的阴影,究竟怎样才能得救呢?
戴夫这样遮遮掩掩肯定是不行的,说句狠心话,他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吉米那样以暴制暴,还听信老婆的鬼话,以爱的名义掩盖罪恶,更是自欺欺人(这里讽刺美国国际政治的意味非常浓厚),西恩最后用手势给他的那一“枪”早晚会由真枪实现。
最后得救的是西恩,他做了什么呢?很简单,就是给别人说一句“对不起”——直面自己内心的阴影,开诚布公地面对被自己伤害的人。戴夫如果早早向瑟莱丝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他也不至于走到那一步。吉米一家都在掩盖,最终结果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自己把自己“活埋”。
看完全片,我和观众一样,对一个问题感到迷惑不解:西恩究竟对自己的妻子罗拉做了什么错事?
我觉得,这就是影片主创给观众的留白,您自己对号入座,往里面套吧。这样就能对影片有更深刻地观感。
影片结尾,吉米、西恩、戴夫的名字依旧在水泥地上——那件事的影响,还将持续,就像神秘河,川流不息,永无尽头……
文章评论
盲
@{uin:851861595,nick:水木清华} 看完后,阅读大量影评,觉得这个文字最合乎观感,就转载来了。
盲
@{uin:2804169836,nick:云淡风轻} 谢谢。
盲
谢谢。
盲
@{uin:2844778615,nick:忙} [em]e163[/em]
盲
@{uin:1186624852,nick:三宅一生} [em]e163[/em]
盲
@{uin:1030738808,nick:烟初冷} [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