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师课程学员心得报告整理

个人日记

按:一位网友把古老师课程的学员心得报告自己做了整理笔记,发给我,谢谢他,很珍贵,很有用。贴上来,和更多的人分享。感恩老师!感恩各位同学用心血写出的报告。感恩这位做整理的同学。

语言的表达和人心的沟通

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

幸福不是你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平安到家。

幸福不是你的爱人有多漂亮,而是爱人的笑容有多灿烂。

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时的喝彩多热烈,而是失意时有个声音对你说:朋友别倒下!

幸福不是你听过多少甜言蜜语,而是你伤心落泪时有人对你说:没事的,有我呢。

房子——可能是你家最贵的资产,但绝不是最重要的资产。

我的幸福是什么?就是吃的时候有饭,困的时候有床。

当所有欲望都满足之后,就能幸福吗?

不要着急解决问题,先静下心学习。

一定要认认真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多跟老师沟通,这样老师才能帮到你,老师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真实的体验才能有真实的感悟,不要玩弄聪明。

希望各位是带着问题来的”“对不对”、“了解么”、“好吧”。

 

人性喜欢什么?

喜欢:被尊重、赞美、接纳、宽容、欣赏、关爱、了解、肯定、信任……

不喜欢:被歧视、猜测、比较、批评、忽视、误解、教训、命令、责备、否定、比较、控制……

视自己的孩子为众生,视众生为自己的孩子。

把别人的烦恼当成自己的烦恼,把别人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我能做到吗?

爱别人,就是要首先爱自己;爱自己,就是要随时观照自己。而观自己,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那件头等大事。

今后应该把“观心”要作为头等大事。

观心,使我做事情时变得专注,没有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当真正专注的时候,会发现四下无人,而只有我和事情。

念头既不需要追随,也不需要排斥和念头在一起,允许念头的存在。之于我的种种思维活动,我只是一名观众而言。同样,之于我的种种心理觉受和生理觉受,兴奋、烦躁、难受、身体不舒服,等等,我也只是一名观众。我唯一需要做的,也就是做好一名观众而已。

你会发觉心中有妄念,可是当你发觉的时候,妄念已经跑掉了。

一定要让自己的心柔软。

坚硬的石头永远长不出什么东西,松软肥沃的土地才能孕育万物。

我们往往只看结果,不看原因。如果能够阻止原因,就不会产生结果。

 

人是不完美的。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

追求完美的人看到的都是不完美。

作为一名平凡人,真正的自信是允许自己做得不好,静下心来接纳自己,继而才可以体谅、宽容他人的难处。

要学会欣赏其他不同类型的人,并且允许他们成为自己。

 

允许自己做不好,没关系。做不好也没关系,慢慢来,不用紧张。

无论你的成绩怎样,我都看到了你的努力,我觉得你很用心,凡事尽力就好了。

允许孩子和自己不一样,允许爱人和自己不一样;

允许自己生气,允许别人生气(发脾气);

允许自己和别人有缺点,允许自己无能,允许别人无能……

我允许自己有逃避的心理,因为不允许只会让自己更想逃避,但我不会真正地去逃避,要接受自己,才能面对自己。对自己宽容,才能对别人包容。

有时候,我们要放纵一下心里那个自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小孩。

我要面对和处理所有的问题。退一步,只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喜欢生闷气和压抑自己情绪的人,一般童年期和父亲的关系不好。

而反抗性很强的人,则和母亲的关系不好。

 

对抗和压抑都因为不被允许,不被接纳。

接纳就是不取不舍,忏悔但不要自责。

接纳,也是不取不舍,不贪求其他所谓的更美好,不舍弃目前自己的状况,这样才会能真正的尊重自己。懂得了尊重自己,也才会慢慢懂得怎么去尊重别人。

1、原来自己不接纳现在的自己,想通过忏悔来改变现在的自己,有功利心在。动机本来就不纯。并且在忏悔的回忆中,又发现自己的更多的贪嗔痴慢疑,觉得自己很坏,没有那么好,又开始自责。

2、没有真正从心底起忏悔心。这个才是真正的原因。

原来在父母指责我、批评我、控制我的时候,背后的推动力,竟然是满满的爱。他们用错误的方法爱我,是因为他们不懂。因为父母的童年成长也不曾获得过完整的爱。

自责是个陷阱。

孩子更多的时候可以自己成长,他们的道德感是先天就有、不需要教的。

道德感太强,会变成心胸狭隘。

 

不要有改变别人的目的。

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

越是强烈反对抵制的东西,复制能力越强。

什么事情我们反对越厉害,它对我们的影响越大。

自己无意识地复制妈妈的“强势”。

 

缺点,不用改,撕掉。

优点,每天早晚各念一遍,当作早晚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莲花。

真正的佛教精神是莲花精神。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烦恼不清净的环境;不染,清净。

莲花,也是心花,即在思想妄念中找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清净心。这是真正的大乘道!

你的只是知识,知道而做不到,不是真明白。真正的明白就是知道又能做到。若把知识当明白,那学佛就太简单了。

做事就一个字“细”,越细越好。

 

1.思想上的明白和真实体验的认知是两回事。

2.思想上的明白靠不住,真实的体验才靠谱。

好多东西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语!

我们以前接受的都是思想上的东西,而这个课程主要讲的是让你们感觉。

不要用思想上的东西去注解、描述、推理、去验证体验,因为无论思想如何做,也无法准确、有效描述你真正的体验,甚至会误导你的体验。

4.烦恼、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是自己对体验的做了没必要的注解、描述、联想,拿掉这些注解、描述、联想,体会一下,那是什么。

5.不在名相和思想中打转转,那是浪费时间,一切白搭。

6.想知道梨子什么味道,自己去尝尝。

7.妄念、比量境、非量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得或者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能进能出就好。

8.清净境界会生灭。没必要守住一个会生灭的境界,守也守不住,有生就有灭。清净心不会生灭。

9.佛法应与生活结合起来,不应脱离生活,脱离现实。

 

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先把孩子当作人,好好做一个人,不要想着“成才”。爱时没有尊重就会成为控制。

工作中越尊重对方的意见,对方的理性就越多,也就越容易沟通。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

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

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先从平凡做人做事开始磨练吧,做一份正当职业,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诸己,磨练心智,转变习气,才有功德基础。否则就成了不务正业,活在幻想的虚无缥缈中罢了。

修行重点首在转变心理习气,修习定力是辅助。

人贵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觉。功德够了,自己会开发智慧。

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

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

 

1个阶段,是安全期的建立,给予孩子爱和自由,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甚至牺牲部分环境的前提下,释放孩子过去的压力,弥补孩子敏感期的缺失的体验,治疗孩子的心理创伤,让孩子自主的意识(主见)能够显现出来。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不要原则下,干她想干的事情,甚至先放纵她。

2个阶段,学习动机回归,提升孩子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用事实来减轻或者消除家长“担心孩子不学无术”的忧虑,这个时期,主要是凝聚孩子的归属感,让孩子通过野外生存、独立外出拜师访友、帮厨、打扫环境入手,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团队精神。

3个时期,就是我们始终把孩子的心里人格健康放在首位,把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其余的事情,都服从于这两个重点。

 

家庭是人生幸福的源头。

好的环境,就是父母给孩子的无条件的爱。

长大以后,我们要求自己不可以发脾气,不可以抱怨,不可以生气;有孩子之后,我们也沿用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来教导孩子,你要做好孩子,不可以哭,不可以发脾气,不可以大喊大叫,这样爸爸妈妈才爱你……我们习惯了有条件的爱,于是所给予出来的,也只能是有条件的爱。

然而,人一旦不被允许,内心就会产生一股与之抗衡的力量,压制这股力量,就像摁住一个要弹起来的弹簧一样,但那股需要释放的能量是如此强大,总会有一天摁不住。当摁不住时所释放的能量,杀伤力就大了。

即使爱,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因为爱,只是一粒种子,不是土壤。

土壤:家就是孩子的土壤,不要问树长得好不好,先问土壤够不够好?

夫妻关系胜过父子关系。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够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相信他的能力。

然后站在一旁,看他成长,并且欣赏。

 

爱一个人就要无条件的去爱。爱一旦有条件便是控制,不是爱!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在当下。

当下就是最好的安排。现在就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无需与任何人比较,因为宇宙诞生以来只有这一个我,没有任何人与我一样,我生来完美,我很高兴我是我。池塘里的荷花朵朵盛开,他们同样地美丽,但美丽得不一样。

所谓言传身教,孩子的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你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投影,你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如何对待别人。

 

健康且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一种尊重、平等的合作关系

孩子什么都跟你讲就是关系好。

童年的经历影响一生。

喜欢取悦他人的人,是由于童年时被责骂、被比较。

父母的喜怒无常的情绪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满意,于是通过讨好父母来获得关注和爱。

一旦取悦得不到回报,就会产生怨恨,也会产生自怜,甚至会讨厌自己。极度自卑也极度自大。

大人的意志,剥夺孩子的自由!

一个人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控制,那么他长大后即使没有实际的人去控制他,他也会被很多无形的力量所控制。这个可是终身制的。

所以,一个人只有在童年的时候获得自由,他的生命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当他在童年期失去了自由,他就不会再拥有真正的自由了!

我从小觉得不受母亲疼爱,因为得不到爱我就用坚强包裹着自己。

我不轻易相信人,因为我怕受到伤害。一个缺爱的人,她又怎么懂得去爱呢?爱是溢出来不是做出来的!

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的爱,孩子长大了就会爱这个世界。

一个人对别人的话太过敏感,是因为他曾经受到言语的伤害太大了,导致内心对它们有了恐惧感。

孩子感觉被父母遗弃了,天生就会缺乏安全感,就会敌视这个世界,孩子以后的人生会很痛苦。

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空间。

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他便不觉得是被逼在做事。

一旦他觉得有主控权、是他自己的决定,他心中就甘愿得多了。

只要目标达到了,请给孩子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人类的文明就是来自不完全听父母话的孩子的创意上!

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

那就是自己做决定的选择能力。可以从孩子先做作业还是先出去玩这种事情开始培养。

家长提供机会,让孩子作决定,并且体会所作决定的后果。

凡是儿童时期被强迫做过的,成年以后都会讨厌或者兴趣不大不持久。

作为一个孩子,只要让她自由发展,她是兴趣广泛的,甚至勤奋要有兴趣作为基础才得长久。

假如一个人童年时候被压抑了,他成人以后,本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但是多数时候的会和童年时候的自己抗争。有些抗争是有意义的,有些抗争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怎样,抗争总是伴随着焦虑。

 

我们的父母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的一切包括人格,都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对我们拥有不容置疑的支配权,尤其是在我们的少幼时期。

我们最大的错误是认为我们享受父母给的爱与关怀是天经地义的、是毋庸置疑的。

难道仅仅因为这两个人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而毫无感激之心、愧疚之情。要知道,他们并非必须爱我们,养育我们,他们也可以有别的选择。

因为我们存在的每一秒都离不开世间其他一切众生存在的支持。

打孩子的人都是小时候被打过的。打孩子的习惯会遗传。

骂孩子,训斥孩子,给孩子发脾气。孩子长大成人后,遇到问题,首先会发脾气,而不是解决问题。

逗孩子,捉弄孩子。大人以逗孩子捉弄孩子为乐,缺乏自知。孩子被这样捉弄以后,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1)叫孩子父母的名字或者绰号、小名,来问孩子这个人是谁。

2)孩子哭的时候,吓孩子,说野猫来了,警察来了,不让孩子哭。

3)孩子会爬的时候,不让孩子在地上爬,怕脏。

4)经常佯装向孩子要东西吃或者抢孩子东西吃,结果孩子给的时候又不吃(这样孩子长大了会忽视他人的要求,潜意识里以为别人的要求都是儿戏),或者孩子吓哭了,大人开心(这会让孩子处于紧张之中,没有安全感),或者孩子不给,大人批评孩子小气(是因为大人首先不尊重孩子然后否认孩子,这样孩子以后会对人有潜在的敌意)。

5)当父母外出时,逗孩子说,你的父母走了,不要你了,幸灾乐祸,嘲笑孩子。

6)咯吱孩子,让孩子发笑(孩子长大后会怕人,见人紧张),或者在和孩子做其他游戏时,大人总是赢孩子,满足成人的优势感,事实上挫伤了孩子的自信。

4、大人自己都做不到的教条,教孩子做,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虚伪。

5出于大人的恐惧,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让孩子玩耍,不让孩子接触泥土,或者禁锢孩子的冒险行为。

孩子发现了新奇的事想去探索,而父亲只是用内心假想的恐惧禁锢了孩子的探索。

6、外出打工挣钱,把孩子让给上一辈人看管,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

7、对工业化食品的有害性缺少鉴别,让孩子的零食没有节制。

8、重男轻女,或者生了第二个孩子,在给予小孩子更多的照顾时,不给大孩子解释,让大孩子觉得弟弟妹妹抢夺了自己父母的爱。

9、以为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不让孩子尝试掌握农业或者其他技能。成绩优秀而有缺乏人际关系能力、同时人格又不健全的孩子,在学校或者走出社会受挫,容易发生抑郁或者自杀等心理危机。

如果父母不懂教育,倒不如天生天养。

2.不要破坏孩子的自主性(包括吃饭、睡觉、学习),孩子天生是要学习的。

爱是一种感觉,不用讲道理。抱抱他,摸摸他,他就能感觉到。眼神也很重要。理性的东西会骗人,感性的东西更真实。,是不讲道理的……

5.包办性的溺爱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性、自信心。他不但不会感激你,反而会怪你没做好。不要为孩子做太多事。迟到、作业没做完都是他的问题,让他自己去承担责任,不然他永远长不大。    分清什么是孩子的事,什么是父母的事。

6.纵容型溺爱是无条件的什么都答应。该说“不可以”的时候就要说。

71318岁是孩子最需要父母了解的阶段。要了解孩子,就直接去问他。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要会去听。好的父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

孩子13岁以前,要会观察孩子。小孩子都会撒谎,不要看的太严重。

9.“己所欲,施于人”会造成对方的痛苦。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了解之后不批评、不劝告

10.父母要适当地示弱,表现出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会学的像个男子汉。

11.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否则他会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并发泄出来。

14说事实,说感受,不要批评、指责。

15.沟通时问的方式:为什么?然后呢?还有呢?你的意思是……?比如:

妈妈不希望你是为了怕打才听话,而是自己从心里想改。

不是妈妈打你你才有这种行为。从自己那里改。

你讲吧!妈妈不会怪你,或者不用和妈妈讲理由。

人比事重要,关系比教育重要。

现状:你跟孩子是种什么样的关系?

你的命令是一言九鼎,孩子不能有丝毫的违抗,你的威严也容不得半点侵犯

——那是君臣关系。

乐此不疲地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看书、学习并手把手地教他做作业

——那是师生关系。

好像孩子从来就不听话,从来就不老实,偷看偷听、控制、打击

——那是敌我关系……

如果是合作关系,那么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该怎样处理呢?不能批评只能包容吗?

首先,你要明白:人人都会犯错,包括你自己。当你犯错的时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请同样对待你的孩子。

在学习过程中要允许自己犯错,犯错时要告诉自己“没关系”。

因为,我们都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孩子犯错时,不要有批评、指责、攻击,只是指出错的地方。犯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不要剥夺孩子犯错的机会。

我们应该把探索的机会,犯错误的机会留给对方自己。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的过程就是

文章评论

洛水如悠

文章好长啊,不过真的很不错。分享了。

AX

[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