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 跖 草

个人日记

         鸭跖草(我们本地叫兰花草)、鸡舌草,拉丁学名:(Commelina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6枚。

时珍曰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出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 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也。

「气味」 苦,大寒,无毒。

「主治」 寒热瘴疟,痰饮疔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 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藏器)。和赤小豆煮食,下水气湿痹,利小便(大明)。消喉痹(时珍)。

「附方」
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
下痢赤白蓝姑草(即淡竹叶菜),煎汤日服之。 
喉痹肿痛鸭跖草汁点之。 
五痔肿痛耳环草(一名碧蝉儿花), 软纳患处,即效。

药用价值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外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功能主治 :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品汇精要》:去热毒,消痈疽。

《纲目》:消喉痹。

《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

复方:

治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治五淋,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治赤白下痢:蓝姑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治沙鼻不时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治喉痹肿痛:()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

()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作急性热病的退热用: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急性血吸虫病:鲜鸭跖草,洗净,每天五至八两,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临床应用

防治感冒

取鸭跖草1~2(鲜草2~4),水煎2次分服。治疗130例,有效(1~3天内体温降到正常)109例,无效(4天以上退热)21例。预防以片剂(每片含干生药10.3)内服,每日3次,每次2;或用冲剂每日一包(含干草2),开水冲服;亦可用煎剂内服。均连服4天。结果290人中无1例发病;而对照组(未服药)371人中,则有23人发病。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

取鸭跖草每天2两,煎服。观察5例,平均退热及腮腺消肿时间为2.8天,头痛消失为1.4天,呕吐停止1.2天,平均住院4.6天。

治疗麦粒肿

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1),用手挟持呈45度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脸结膜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脸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滴药前结膜囊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涂药后患者有舒适感,无需冲洗或作任何其他处理。有的第1天见效,第2天痊愈。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