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7本书,开启2015创造力之旅
个人日记
亚历山大大帝拜访著名哲学家戴奥真尼斯,问他想要什么恩赐。戴奥真尼斯回答说:“只要别挡住我的光芒。”也许某天我们会找到开启创造力的钥匙。不过在那以前,我们能为富有创造力的人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别挡住他们的光芒”。在此推荐七本书,给你关于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心流之父”定义下的创造力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美]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理论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创造力大师
积极心理学的伟大奠基,“心流之父”希斯赞特米哈伊的扛鼎之作。正是通过“心流”体验,杰出的创新者们才能历经痛苦的准备期、酝酿期之后迎来了灵光一现的“啊哈”时刻,此后他们接受学界的评价和建议,进入精心制作阶段,用99%的汗水浇灌1%的灵感。正是经历这个过程,他们的伟大成果才得以问世。研究卓越创新者的最终目的,是从中提炼出令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更丰富而充盈的有用建议。只要我们能恰当利用这些建议,我们的幸福感就会大大地提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评价本书作者:很少有人的名字可以代表一场运动,代表一个学派,代表一个领域。“希斯赞特米哈伊”就是具有这种影响力的少数名字之一。
▶ 探索充满创造力的人生
《好奇心》
[美] 托德·卡什丹
积极心理学核心人物,好奇心研究第一人
为何要拥抱不确定性?如何释放内心深处的喜悦?怎样留住爱情,获得成功?难道你就不好奇吗?《好奇心》融合了最前沿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最激励人心的故事,将改变你对待新机遇的方式。当你犹豫不决,无法鼓足勇气继续探索人生时,这本书正是你最需要的。这是第一本全面挖掘好奇心力量的著作。积极心理学核心人物、好奇心研究第一人托德•卡什丹与你一起探索充满创造力与意义感的人生。最前沿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最激励人心的故事,改变你对待新机遇的方式。
▶ 创造力的艺术与科学
《想象:创造力的艺术与科学》
[美] 乔纳·莱勒
《连线》杂志特约编辑,《纽约客》杂志长期撰稿人,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作者
《想象》作者乔纳·莱勒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的视角揭示了大脑是如何产生创造力的:在创新想法实际出现的8秒钟前,人们就能够预见某个人即将解决某个创新难题。这个具有预测性的脑信号,就是由右脑发出的、节奏舒缓的阿尔法波。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脑组织是负责抑制冲动的。钢琴家在弹奏其熟记的曲子时,这一组织出于活跃状态。但是,在即兴表演状态下,大脑会立刻让这部分组织所对应的回路安静下来。
▶ 脑科学可以这样玩
《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
[美]约翰·梅迪纳
研究人脑发展基因以及精神病遗传学问题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家
大脑是极其精密与复杂的玩意儿,它是人类身体中最神秘的器官。约翰·梅迪纳博士为大脑总结了12条黄金定律,将深奥的脑科学用最幽默、通俗的语言写出来,这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才能做到。因此,他被广大读者评为“最会讲故事的脑科学家”以及“最会与大脑打交道的幽默老头”。作者创作的本意是想把脑科学用最好玩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让人们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大脑。从阅读这本书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的大脑吧!
▶ 培养创造力的独特教育范式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美]萨尔曼·可汗
教育工作者,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创始人
萨尔曼·可汗以个性化教育和在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了一种在互联时代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独特教育范式。作者萨尔曼·可汗用质朴的笔触,诠释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他并非科班出身,却能洞见教育的本质。他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倡导个性化教育,并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定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他的先进思想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他从未想过颠覆传统教育,却正在引领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
▶ 用专念打破思维定势
《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美]埃伦·兰格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
《专念》的主题是心理定势,它能让最聪明的人也变得愚蠢。兰格用一系列研究告诉我们,年轻人可以变得更有创造力,管理者可以变得更高效,而老年人也无须屈从于岁月的流逝,将生命的控制力牢牢握在手中。这本书为我们的心智打开了惊人的新方向。专念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专念让你将身心投入到过程中去,而不是只盯着结果看。在这无限的过程中,会创造无限的机会。它让我们更开放、更投入、更灵活、更自由……
▶ 认识创意的起源
《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
史蒂文·约翰逊是“科技界的达尔文”。他以引人入胜的观察与独树一帜的见解,引领我们认识创意的起源。如何构建能够促进创新的环境与网络?约翰逊发现的7大关键模式提供了答案。作者在书中所讲述的大量创新发明故事都早于1930年,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创意需要深厚的土壤。创意的萌发和涌现,需要经年累月的专注和耕耘,所结出的果实,或许看上去是机缘巧合,或许常常是“有心栽花”的坚守与“无心插柳”的偶然——但这些故事的背后,都折射出“深厚土壤”并非一蹴而就的虚浮,更不是急功近利的焦躁。作者看似轻松、流畅的故事讲述,背后则是创新土壤的朝夕之功和日垒层土的历史积淀。
版权声明
本文由湛庐文化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