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当代的人必看啊,想你看后将终身受益)

个人日记

1.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zNzAxMzE2.html

                          《家和万事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1NTA4MTI=.html

2.胡小林老师的《弟子规的学习在企业中的应用》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yODU4NDU2.html

3.2009年山东青岛企业家传统文化交流会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xODUzOTky.html

4.周泳杉老师的《新世纪健康饮食》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4MDYzODQw.html

5. 和谐拯救危机系列一(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zNjE2NjU2.html

    和谐拯救危机系列二第1集:人类各种灾难的根源是什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NzY1Mjgw.html

6. 靳雅佳老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3ODE0ODg=.html

 

文章评论

素素

[ft=,4,](当代的人必看啊,想你看后将终身受益) ——迢迢,我听你的话![/ft]

金月亮

[ft=,2,]转一下,不错,有时间看看。谢谢你。[em]e160[/em][/ft]

燕子

走进你美丽的空间分享你的精彩 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朋友幸福快乐每一天!

八面通

[ft=,5,楷体_gb2312]海灵格的书中那些充满灵性的语言:   孩子的成绩不好,父母要对他说,“我以前也是一样。”   过度亲密是对成长的拒绝。   紧挨着父亲站立的男人会吸引女人;但是如果他是紧挨着母亲站立,女人会为他感到难过。   分手时,说“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错事,使得我对你如此地愤怒。”愤怒有时被用来作为一种防卫,以对抗必须承认的罪恶。   对于那满怀爱意的付出,我们有责任要同样满怀爱意地接受。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伴侣)之间的爱重要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夫妻之间的爱要享有优先权。   承认世界的本来面貌,没有意图去改变它;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泰然镇定的心态和清晰的洞察力。   如果人们在原生家庭中曾经被伤害过,那么他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个伤害和疑惑带进新的关系里。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飘向终点,为接踵而至的一切腾出空间。[/ft]

八面通

海灵格的话   一、当你让爱表达出来,你会得到自由。   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透过爱。   三、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四、处理伴侣关系中施与受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伴侣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五、压抑是一种比较容易活下去的方法。 试着用你的双眼正视,就像正式挑战一样。   六、当每一个属于家庭系统的人在你心中都有一个位置时, 一种圆满的感觉便会涌现。   七、我们不需要知道细节。 而你只要知道这些人属于你的家族系统,然后在你心里给予他们一个尊敬的位置,这样就足够了。   八、唯有当我们与命运保持和谐一致时, 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取力量,从而改变命运。   九、等待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果,要带着专注来等候。

八面通

A teacher affects eternityhe can never tell where his influence stops. 老师的影响是永恒的,他永远也不知道这影响到何处为止。 What the teacher i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he teaches. 言传不如身教。 A good teacher is a master of simplification and an enemy of simplism. 好的老师会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但从不会简化问题。 Good teachers are costly, but bad teachers cost more. 优秀的老师价格不菲,糟糕的老师让你损失惨重。 When you teach your son, you teach your son's son. 当你教你的儿子时,你也教了你的孙子。

八面通

青岛七中心灵花园每日寄语: 我们对他人的感受,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射。一样的,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 孩子有坏习惯时,如果妈妈的接纳方式得当,坏习惯会自然的消失。 言语有一种能量,你说孩子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更重要的,你觉得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正好是你内心中认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他就会真的成为你说的那样。 不是问题抓住了家庭,而是家庭抓住了问题。 父母同样受到文化、家族力量的影响。在孩子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 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父母本身的责任,而是父母说话的方式造成的。

八面通

[ft=,5,楷体_gb2312]今日分享:有一对夫妻,老公正看着电视,啃着瓜子,忽然间老婆从厨房喊着:“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电灯?”   老公不耐烦的说:“我又不是水电工!”   没多久老婆又喊:“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冰箱?”   老公不耐烦的说:“我又不是电器维修工!”   又过了一会老婆又喊:“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酒柜的门?”   老公觉得很烦,生气的说:“我又不是木工!”   然后就跑到外面喝酒解闷,过了一小时,老公觉得心有愧疚,决定回家把那些东西修一修,但是回家后,发现东西全修好了,便问老婆:“东西为什么都修好了?”   老婆说:“你离家后,我就伤心的坐在门外,碰巧有一个年轻帅哥经过,知道这件事后,关心的说:‘我可以替你修!但你可以选做蛋糕给我吃或跟我亲热一次!’”   老公听了就说:“那你做什么蛋糕给他吃?”   [/ft] [ft=,5,楷体_gb2312]老婆回答:“我又不是做蛋糕的师傅。”[/ft] [ft=,5,楷体_gb2312]  【解读】背上了婚姻的责任,任何家务都要试着去做,即使不是亲自动手,也要有解决的办法,不能以一句“这个我不会”就推卸掉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ft]

八面通

[ft=,5,楷体_gb2312]做家长应有的智慧(每日一读)[/ft] [ft=,5,楷体_gb2312]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ft] [ft=,5,楷体_gb2312]不要把孩子轻易送回老家,让老人或亲戚帮着带。要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能天天见到孩子。有实际困难,应该由家长去克服,不要让孩子来扛。[/ft] [ft=,5,楷体_gb2312]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的边角料来分配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ft] [ft=,5,楷体_gb2312]如果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孩子感情上的失落,比如提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临时抚养人建立感情,分别的日子里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和孩子沟通,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ft] [ft=,5,楷体_gb2312]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地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ft]

八面通

第1个故事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 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蠋,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第2个故事 纯真的心 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了,令当地农作物损失惨重,于是牧师把大家集合起来,准备在教堂里开一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 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因个子太小,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来参加祈雨祷告会。 就在这时候,牧师注意到小女孩所带来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着她:「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于是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牧师接着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只有她一个人今天带着雨伞!」大家仔细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 这时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的,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美景。 有时我们不得不说:小孩子其实一点都不「小」,他(她)们其实很「大」!他(她)们的爱心很大!他 (她)们的信心很大! 第3个故事 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 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

八面通

儿童注意力培养   在为一年级新生举办的家长学校上,父母们咨询最多的就是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我的孩子坐不住,写作业时一边做一边玩,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一位年轻的妈妈焦急地咨询我。 “能说说你的孩子能注意多长时间吗?”我问。 “唉,最多也就是10多分钟吧。”妈妈回答说。 “你希望你的孩子注意多长时间你会感到满意呢?”我接着问。 “当然是越长越好了。至少也要保证在30分钟吧。”年轻妈妈那肯定的口吻不容置疑。 “那好,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在座的父母们,你们认为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应该达到多长时间呢?” “30分钟。”有家长说。 “一个小时。我想应该是1小时,你瞧他看电视那般模样,两眼盯着屏幕,一两个小时也不知累吗!”一位父亲在描述儿子时这样说。 这里我不能不遗憾地说,我们的父母太不了解孩子了,或者说父母衡量孩子注意力的好坏完全基于成人的标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儿童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依据儿童所处的年龄,呈现出不同的稳定性指标。 5——6岁的儿童注意力通常可以集中在10——15分钟; 7——10岁的儿童大约为15——20分钟; 10——12岁的儿童约为25分钟左右; 12岁以上的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通常在30分钟。 通过以上指标我们不难看出,父母要求一个6—7岁的孩子注意力稳定在30分钟,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在看电视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注意力可以保持很长时间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注意力是可以超越常规而得到提升的。关于这一点,心理学的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佐证。将同是7岁的孩子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观看同一部电影。对第一组的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只是看看而已;但对第二组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把所看到的内容记下来,在随后的班会上进行讨论。结果发现:第二组同学的有效注意时间明显高于第一组两倍以上。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有效注意力的稳定还取决于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有目的的注意,心理学将之称为“有意注意”。 如何让孩子的学习更多地运用有意注意呢? 这里,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目的与学习兴趣。 关于学习目的与学习兴趣,让我们先来思考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看到一个孩子在读书,你也不熟悉这个孩子,通常情况下,你会怎样评价这个孩子的读书?换言之,这个孩子之所以在这里读书是基于哪几种可能? 我想,至少有三种: 第一种:我想学。他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其次,明确的目标,比如说,他想考大学;有目标的驱动,有兴趣的投入,那么这个孩子的读书,自然就是一种快乐了。读书对他而言便是一种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过程。 第二种:我必须学。有目标的驱动,他的志向也是考最好的大学。但是这个孩子对书中的内容并不感兴趣,有目标,却无兴趣,那么这个孩子的读书也会是一种主动过程,但这个过程中,他必须对此付出很强的意志,读书对他而言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刻苦。这就是我们夸奖别人的孩子时,经常说的那句话:“你看人家的孩子多刻苦。” 第三种:你逼我学。这个孩子没有什么目标,换言之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或许有的话,也是为父母所学。同样,他对读书也了无兴趣。可是他也会在那里读书。这可能会令人感到费解,没有目标也没有兴趣,怎么也能读下去呢?当然能。只不过这种能是一种被动的能,无奈的能。因为他不读书不行,他身边有一个拿着棍棒的家长,凶神恶煞地站在那里呢。体味一下这个孩子的读书,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苦不堪言。 让孩子把学习变成“我想学”这样一种主动过程,应该成为每一位父母的最佳选择。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学习才可能成为一种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注意便是学习效果的最好保证。因为它是有明确任务和目标的注意。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首先要从兴趣入手,同时植入孩子目标的信念。当然,在对孩子注意力的要求上,父母应该了解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且勿操之过急。

八面通

中国父母不可不读的十条教育微博 1、【黑人司机与白人母亲的对话】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2、【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孩子:世界如高山,父母在山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但穷富、成败没有世袭,我奋斗我成功才是真理。起点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经验和运气才是人生事业的重要推手。人生之战,人人有求胜意志,只有做好谁备的人才会赢! 3、【爸爸你知道吗】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又决于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4、【亲子关系13戒】一戒过度保护;二戒过分宠爱;三戒拔苗助长;四戒过分专制;五戒脸孔严厉;六戒忽略孩子优点;七戒忽略孩子说话;八戒嘲笑挑剔;九戒无益的唠叨;十戒乱发脾气;十一戒低估孩子的能力;十二戒以偏概全;十三戒对孩子漠不关心。爸爸妈妈们,你们可不要不当回事哦! 5、【父母教孩子这8件事】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4:凉解——原谅他人的过失;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6、【放手才能快乐】父亲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是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父亲: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父亲: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父亲: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很简单的道理,学会放手才会轻松。 7、【父母要给孩子空间】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周国平 8、【让孩子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他告诉父亲:我己经拼全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你全力以赴了吗?回头看看身边的资源是否真的全部为你所用! 9、【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10、一个父亲能为他孩子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好好爱他的妈妈。

八面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要善于爱孩子,教育的真谛是爱,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吉娜在孩子上中学的时候到英国去了,把孩子留在了美国。每个月,她都要给孩子寄来一大笔生活费用。结果才去不久,孩子的功课就开始退步,性格也慢慢变得沉默寡言,每天都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高考到了,孩子好不容易才考上了一所大学,却又没心思好好念,整日和一群狐朋狗友东游西荡,没过多久就被学校记满三次大过,受到了勒令退学的处分。吉娜这才觉得事态严重,慌了手脚,急急忙忙从英国赶回来。 面对现实,吉娜束手无策。“该怎么办呢?”吉娜向一位教育专家征询意见。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孩子充分的关怀,用爱鼓励他振作起来,帮他找到学习的乐趣。”教育专家说,“当他最需要爱的时候,你没有及时给予,现在他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更何况长期在外面游荡,已经变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因此,要想改变他,必须要父母用关爱来滋润他几近荒芜的心灵,使之复苏。” 吉娜疑惑地说:“我也很爱孩子啊,每月都给他寄足够的生活费,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让他衣食无忧,谁想到他这么不争气。” “爱,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也不是给他多少钱满足他的物质需要,而是给他一种精神上的温暖和鼓励,让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和期望,从而改变自己目前的行为状态。”教育专家最后说。 很多父母在有意无意间都误解或错用了爱,就像吉娜说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要买东西父母赶忙给他钱,难道说还不爱他吗? 错!这不是爱,这只能是满足他一时的物质享受而已,怎么算得上是爱呢!真正的爱应该是去关怀他、帮助他、引导他,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些不是金钱所能替代得了的!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那样会使孩子成为不幸的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但爱孩子并不是肆意宠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很多时候,跟父母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远远胜过物质上的需要,尤其是处在生理发育期的孩子,他们有太多的迷惑、欲望、兴奋、悲伤等情绪需要一个可信赖的倾吐对象,而父母无疑是最佳人选。

八面通

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的“心理断乳期”,最显著的心理发展就是出现成人感,表现为强烈渴望自己被看作大人,并要求在一切事情上和大人平起平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反对父母干涉。这时,如果父母强加干预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而又不可挽回的悲剧。 克鲁斯老师的妙招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早恋”现象,家长和老师有的无可奈何、有的围追堵截、有的严厉禁止、有的循循善诱……态度和方法不同,所带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有一所中学严厉纠察“早恋”问题,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同学无记名地检举班内的“有关人员”,然后当场唱票,有二三个人写了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的名字,老师就会相信这个小报告,说:“小小年纪这还得了,功课没有学会,倒学会了恋爱!”班上一片哄笑声,大家都向那个不幸被选中的女生和男生投去鄙视的目光。那男生紧紧攥着拳头,咬牙忍着,那女生哭着跑了出去……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后,那名充满朝气的男生一蹶不振,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他落到了全班最后一名,无奈之下,父母被迫把孩子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念书。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产生感情冲动都是一种正常现象。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充满好奇,希望能够了解和亲近,这是一种本能,统统简单地加以禁止,无疑会给青少年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相反,如果家长和老师循循善诱,正确地加以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让热情、才智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从而造就一个美好的人生。 克鲁斯是一名中学老师,他为人和善,爱护学生,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有一次,班上一个名叫韦尔奇的15岁男生忐忑不安地告诉克鲁斯老师,自己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女生。 “这件事已经折磨我很久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韦尔奇不安地说。 克鲁斯看着满脸通红的韦尔奇微笑着说:“亲爱的韦尔奇,我像你这样小的时候,也和你一样喜欢上了一个小女孩,但是父亲说,这个小女孩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最漂亮的女孩应该在最优秀的大学里。后来,我就努力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果然,我发现父亲说得没有错,那里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和她们任何一个交朋友。” 克鲁斯老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现在我问你,亲爱的韦尔奇,你认为你说的这个女孩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吗?” 韦尔奇想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所以,你要想看见最漂亮的女孩,就要努力学习,争取能进入最好的大学,到那时,你的身边就会有更多更漂亮的女孩。”克鲁斯老师说。 此后,韦尔奇发奋读书,中学毕业后,他顺利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看着身边这么多漂亮的女生,韦尔奇兴奋极了,他想起了克鲁斯老师曾对他说的那番话。 在大学校园里,看着同学们成双成对地在学习之余散步聊天,韦尔奇的心里难免有些痒痒,但他总觉得身边的这些女孩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于是他再次把烦恼诉说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克鲁斯老师。 克鲁斯老师仍旧那样和颜悦色地微笑着说:“亲爱的韦尔奇,其实那天我并没有讲完我要讲的话。” 韦尔奇满脸疑惑。“因为父亲还对我说,在你参加了工作以后还有更多更好的女孩等着你去选择。”克鲁斯老师说,“父亲说的的确不错,你看,我现在和妻子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克鲁斯老师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采取堵截、压制等不当措施,而是循循教导,让孩子为了更好更美的爱情努力学习,巧妙地把这些情感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增强孩子的自律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励孩子发挥自我。这也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