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分数,对长长的人生来说,有时真的影响不大

个人日记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初三的学子下周又将迎来中考,再下周则是非毕业班的期末考。在这唯分数论的教学体制下,分数决定着孩子们的短时的命运,影响着家长们的心情,分高分低,一乍一惊,左右着孩子和家长。分数真的如此可喜?可忧?可惧吗?而事实上,想想自己的考试历程,想想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其实,中考、高考的分数和人生的命运真的关系不是很大。
      想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那时农村的家长普遍不太重视教育,老师也不流行“唯分数论”,故我们只是顺着大流学习,该参加考试了就糊里糊涂参加,该玩就玩,好象也没什么压力。因为没有选择读中专,进了高中,进大学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好象也不是纯粹的应试教育,压力也没现在这么大。后进入大学。大学的考试和平常学习基本是无关的,只要利用好考前的一个月,根据老师的重点,把厚厚的十来本专业书复习一遍,要考个三等奖学金应该说是轻松的。回想那时考试,常想,高中三年学了薄薄的十几本书,大学一个学期的知识量,胜过高中三年的知识,可往往专心一个月也能解决,常怀疑高中真的需要化那么长时间来对待这些知识吗?之后,又经历了公务员考和司法考,这些考试基本上和高中大学的知识是无直接关联,除了学习的思维、逻辑外。(当然,关联是存在的,只是不能说中考、高考,就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倒是,后来的公务员考和司考倒影响了人生,至少决定了目前的命运。
      学生时代的分数,对一般的人来说,对其人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思维,自身的素质,处世的能力。前些天,和一好友聊天,谈到孩子学习时,她说,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要过多关注于分数,更多的是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关。分数是不是学习的唯一成果,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孩子求知欲的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培养,孩子心态和心境的培养,而不能以分数论孩子的成败。其实,只要想想当年的同学们,以前经常考第一第二的,除了留学外,真的事业有成的并来多,倒时学习一般般的,现在倒事业有成了,聚到一起,以现在的眼光去看能力,常常会得到分数和能力不正比的推论来。周围同事中不乏说说写写做做都来的优秀人士,但他们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读书时也不一定都是学习分数特别高的。
     同时,对孩子的学习成果,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学习是因人而宜的,有的人开化得早,学习拔尖得快;有的开化得慢,可能是在初中,可能是在高中,甚至是在大学,只要她哪一天突然灵悟到了学习的决窍,有了学习的兴趣,她自然会有崩发的一天。就算你醒悟得迟,进了三流大学,只要自己想学习想钻研,照样可以出彩的,毕竟,现在的社会,学习的平台和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积累过程,而不是一时顺逆的际遇。刚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话“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积累的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不属于我们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对许多“重大的决择”而坦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即便是面临挫折和困境,事过境迁后,亦会觉得无足挂齿。愿我的朋友们,不管您的孩子是面临着高考,中考还是期末考,都希望您的孩子们取得好的学习成果;但也希望对分数少一点关注,而对孩子的快乐和健康多一份关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