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极 拳 转载
个人日记
八 极 拳
全称开门八极拳,也有称开门拳、开拳的,都是无所谓的。八极拳属短打拳法也不准确。
然而其内外双修,打摔并用,动作刚劲简捷,技击性强却是真实的。它形长、节短、势险
,猛起硬落,短促多变,严密紧凑,爆裂突然。击法以“六大开”为主,体现为“一劈、
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攻防合一,以气摧力,以声助威,不招
打招。动若崩弓,发若炸雷,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拳种。
八极拳确自哪里传出,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起于晋代,是戚继光《纪效新书
》中说的耙子拳(巴子拳),有的说是武当山镇山之拳,古谱中有的封面就题有“武当高
照”四个大字;又有的说曾是少林寺不传之秘,乃护寺之拳;有的说“先有八极后有太极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八极拳也和众多武术拳种源流一样。可以有单个的某人来给
拳术命名,却不可能由一人独创。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所学、自悟和借用相结合,世经历
代先人用鲜血和智慧逐渐总结完成的,其中当然不乏与别派相似的东西。如果从特点上来
判定,本人十分倾向第二种说法,但并不能说真的是从武当山传出的。
拳谱中有一句话至关重要:“吾门拳法若问形,本是南山老熊精。”这名话一语点破
了八极拳的立形之本是什么,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大家八极拳的技术特点、功法特点和攻
防特点是什么。
八极拳的传习
吴钟(字弘声,河北沧县孟村回民,生于1712年、卒于1802年),是八极拳传习中有史可
证的第一人,而非八极拳初祖。相传康熙年间吴得传于一号称“癞”的云游高手,自此自
立门户,称吴氏开门八极拳。吴钟主传两人。───吴永、吴荣。吴荣嫁于戴氏后,将戴
氏长拳融于八极又传回孟村。自此吴永、吴荣所传八极拳风格有异。吴永传张克明,张克
明传黄四海,黄四海传李书文(神枪李1862-1934),李书文传霍殿阁,霍殿阁随末代皇
帝溥仪到东北后,将八极拳在长春广为传授。这是本人所练一支的脉络。
霍殿阁所传八极拳全盘继承李书文风格,轻套路,重实战,择法而练,非精不休。注重个
人修为。强调交手练技。将原有的飘洒拳、四郎宽、三十六拳等套路砍去,余下技法亦不
要求一一精修。因此,技法简练,实用性强,容易出功夫。其徒以霍庆(青)云(1904-1
987)为最高。
霍 氏 八 极
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神枪书文亲传的,包括小架、大架、对接、金刚八式、六大开、劈挂掌、
达摩易筋经、六合大枪、纯阳剑、夜战刀等。这是霍氏八极拳的主体。其中金刚八式、劈
挂掌也是李书文学自他门之招而用八极之意改造的,并不是古来有之不变。
第二部分是霍殿阁训练伪满护军时创编的“应手拳”,共八趟,每趟八式。这是仅仅
从形式上区别于李书文其它弟子的。此外,这部分还包括一些霍殿阁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
所总结的散招,有的是别派的形、八极的意。最明显的标志是把“霸王折缰、朝阳手”与
李书文传“六大开”组合而成为“八大开”。
第三部分是一些功法借鉴了其它门派的练法。如“竹把(扫帚把)功”、“刁球功”是高
仙云道长所传。高是军阀战争中被李景林部俘获的降卒。又如霍殿阁刚入门时跟抄白胡子
李五爷练的“飘洒拳”、借鉴别门的铁坎肩功等等。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今天的“霍氏八极拳”。
实际上,每一个名家都有借鉴和增减的内容。不论是谁,根本不可能丝毫不差地掌握
吴钟当时练的东西。正宗是武术之树的根和干,是本质,是拳理,而不是每个人具体练的
东西,更不能把树曾经扎过根的土壤说成是树的根,这个土壤上长出的别的树也不能说是
另一种树的根。具体的技术不过是枝叶罢了。假如不是枯枝败叶,假如我们还在吸吮着根
干的营养,那我们便可自称为练武的。历史上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么。
作为《霍氏八极拳谱》的编者之一和筹委会秘书长,我最清楚的一件事,那就是在筹
备修谱时,霍家在世的前辈都反对称什么“霍家”,他们认为:“自己家的东西都是‘李
师爷’给的,所以这样叫不妥。”但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辽宁开原拳师陈文祥师徒以
“霍氏八极xxx”在《武魂》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得以使“霍氏八极”之称广为人知,进
而形成了“因世之俗知而成其谓”的局面。
因此,在本篇的讲述中,有必要把李书文传的和霍殿阁加传的区别开来。故而,才有
相关说明文字。
在本篇中,重点介绍这一拳的基本套路和单招散手。因为有关练法、功法、用法已在
前面有关篇章中详述过。霍氏八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拳种分支,这些最基本的东
西从根上讲与其它拳种是一致的。本书的《古剑》部分讲的都是这样一些基本拳理,即所
谓“大道归一”,也就是唯一。而霍氏八极拳不过是大道之中的一个守纪律的成员而已。
根据家师霍青山的传授,自李书文始,八极拳便是以多删少增为特点的。如金刚八式
,要求必须练好撑锤、迎面掌,而其它则可以按照习练人的好恶和条件择而精修。霍殿阁
也要求对他的“应手拳”会练即可,主要是先练好基本的东西。而对于器械,专门攻的还
是六合枪、纯阳剑。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李书文可以代表八极拳的最高水平、霍殿阁为
什么可以达到制人但不伤人的境界、霍庆云为什么可以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御前教习霍殿阁
霍殿阁(1886.11.25?/FONT>1932),字秀亭,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城东南六十里的小集
镇(今属南皮县),父亲霍立忠,母亲孙氏。殿阁兄弟五人,排行第二,全家人男耕女织
,尚可温饱。
当时地方习武风盛,殿阁少年时代便酷爱武技,常和一些小伙伴在僻静之处无师自练
。十五岁时,村中长者从宋村请来一位武师——“抄白虎子”李五爷。殿阁便和小伙伴一
起随李五爷学练飘洒拳。
十七岁那年,李五爷因自身年迈,又给场子引荐来八极拳一代名流“神枪李”枣李书
文师父,教练八极拳、六合枪。由于殿阁专心苦学,品质纯厚,深得师父器重。
殿阁苦练十二年后,师父“神枪李”带他外出闯荡。首先在天津、小站一带,遇有过招的高手,开始由师父自己应付,对手走后,再结合过招情况,指点殿阁应用要领。后来,逐渐地让他与来访者直接过手。
李书文素与奉系将军许兰州旧交,许兰州任东三省总司令时,李书文便把霍殿阁推荐到许兰州那里,在军中集训干部的学校里任武术教练,从而结识了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枣教务主任刘卧白。
刘卧百儒雅风流,非常爱好武术,更钦佩殿阁的为人;殿阁则仰慕刘卧白学识渊博,人品正派。两人遂结为金兰之好。刘卧白曾书条幅赠殿阁,题的是:“大鹏飞,英雄起,天下乱,几时止,好男儿,莫休息。”
殿阁在东北军中任教期间,便主张“天下把式是一家,人不亲艺亲”,并广交武林好
友。很多高手曾来找他过招,他从未用过狠手,打败对方,同时又不伤对方情面,使对方心服,交心换艺也不保守,所以他友众仇寡,一时名扬关东。
1924年,奉军进关后,许兰州公馆在天津,生性爱武的李景林(与殿阁兄弟称)任直
隶督办,也在天津。殿阁退乡携侄霍庆云到津便盘桓于许、李等处,传功授艺。殿阁在天
津又广交武林高手,再加他纯于功、重于义的行为,很快又扬名津门。
1927年,潜居天津日本租界张园的溥仪,对两个保护自己的日本武士心存芥蒂,又想
效仿祖上做个功夫皇帝,便提出要请中国武师。
日方得知这一情况后,大为恼火。日本驻天津领事当即召见溥仪,说中国人病夫的干
活,阁下要学武艺,大日本武士的有。
溥仪以缄口不言表示对日本人干预他私生活的不满。日本领事见他不语,说道,阁下固执已见,我不强难,不过,你的武师得赢了我的武士,如何?溥仪被逼至此,只好答应。
经许兰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绍,霍殿阁、霍庆云前去应试。双方决定在张园比武。
霍殿阁是个通晓民族大义之人,给皇帝当教官,他没有看重;但听说日方如此无礼,却拍案而起,决心杀一杀他们的威风。
第二天,日本领事领着两个剽悍的武士来到张园。霍早已在此迎候对手。两个日本武士看了看身材短小,其貌不扬的霍殿阁,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冷笑。
一武士道,“御教习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不知霍武师跟师母学得哪家拳脚,请使出来吧。”
霍见日方如此轻狂无礼,伸出两个手指,冷笑道:“拳脚说不上,大帝国的武士,如能折弯我的手指,霍某甘愿认输!”“此话当真?”“中国人说话从来算数!”
日本武士运动真气,上来一把抓住霍的手指,猛力下折,但霍殿阁的金刚指一直挺然
,脚下别腿,想把霍殿阁掀翻在地。霍早有准备,他以牙还牙,上步出肘,一下子把日本武士击倒。日本武士爬起来,向霍猛扑,又被霍抄举在空,在日本领事的讨饶声中,霍才放下这个日本人。
另一日本武士不服,上前较技又被霍青云一招猛虎钻裆举起。日方只好服输,灰溜溜
地离开了张园。此后,霍殿阁正式被聘为溥仪的御教习,并被授予少将军衔,兼任内府护
卫军第三大队长。
因为学武健身,仅是溥仪的部分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所以,霍殿阁
除了教皇上与娘娘练武外,还组织了部分徒弟,在霍庆云率领下,常住张园,白天练武,
夜间轮流值时护卫溥仪。
当时霍殿阁除每月领饷金银元一百块外,溥仪还补贴他伙食费银元二十四块。但霍殿
阁尊师好友,花销太大,每月不到开饷时间,便把钱用光了。没法,就叫徒弟去当铺当东
西,月月如此。
一次,徒弟刘君立劝师父:“再来客人可以少花点,省得老跑当铺。”
他却说:“朋友比钱重,不偷不抢,光明正大,‘君子常当当’”(因他文化程度不
高,把《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误听讹用了)。
由于他尊师厚友,仗义疏财,武德高尚,又做了皇帝武师,同门中人皆引以为自豪,
武林众多亦翘首相视,自此在武林界声望日著。
在张园期间,许公馆来了一位还俗道人枣高姓老者,与许兰州非常投缘。此人武功根基并不十分扎实,但他技艺知识却十分渊博,尤其待人谦和、风趣善谈。
许兰州将高道人与霍殿阁介绍,道人待霍殿阁如上宾。霍殿阁见道人年高德重,遂以长者待之。在日久相处中,发现高道人确有些可贵的功艺,便有选择地吸收入八极拳中,这对以后八极拳在东北的发扬光大,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2年,霍殿阁随溥仪到东北长春(溥仪做了伪满州国傀儡皇帝),他除了在宫内府中以徒弟为骨干组织起“护军”,既护卫了溥仪安全又按时练武,同时在宫内府外又开场授徒,传播八极拳技艺。
两年后,沈阳戳脚翻子名家“铁胳膊”周馨武(霍殿阁之义兄)为深造八极拳也来到长春,投奔霍殿阁,并在三马路开场收徒。霍殿阁派霍庆云协助周馨武,教授八极拳,培
养了一大批骨干弟子。
一次,府内护军夜间护驾演习,遭到日本人蛮横的干涉,溥仪对人家却非常客气,霍
殿阁开始认为皇上办事办得窝囊。以后又发生了同样类似的事,他逐渐对皇上感到失望了
。
关内也曾有人数次邀他回去,但他都基于愚忠的观念,叹息着说:“我忠臣不保二主,皇上不行,我也要保他一辈子。”后来,他这种郁闷情绪,逐渐转发为对日本人的仇恨 ,在徒弟面前,他经常表达这种心情。
如徒弟乔万鹏、李树楠、霍庆云等,在外边打了日本人回来,他都高兴地说:“好小
子,皇上怕日本人,咱不怕,叫小鬼子知道中国人不都是窝囊废。”
有一次,在伪满陆军当连长的徒弟卞廷杰,从东山里回来,在家中无外人时,悄声说:“师父,这次我在山里,遇上个姓李的,是抗日联军的联络参谋,他知道您恨日本人,现在指望皇上不行了,如愿进山跟他们一起打鬼子,他们欢迎。”
霍殿阁沉思良久,长叹一声说:“我哪里也不去了,抗联只要不祸害老百姓,就别管人家。他们要真打鬼子,暗中帮忙也可以了。”卞廷杰领会了师父的意思,以后曾多次暗地里给抗联送子弹。
1937年6月28日,霍殿阁在护军中的部分徒弟,在长春大同公园游历,因买游船船票,与同去游园的日本关东军发生摩擦,因徒弟深受师父熏陶,对日本人敌视已久,不甘受辱,与关东军公开发生武斗。
日本人见吃了亏,便吹哨集合其他游园的关东军。护军也吹哨集合自己人。由于是假日游园,双方都未带武器,关东军却带去了练武用的竹剑。
护军中的蒙古族人一看,便把卖船票的木屋拆了,拿木棍助战,愈打愈烈。关东军见
已有人负伤,实在打不赢了,便放出狼狗,企图咬伤护军,扭转败局。可是他们没有料到
,护军刘宝森只一脚,就把狼狗踢死了。
这一仗,使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堂堂大日本帝国关东军大伤光彩,社会为之哗然。
不单在东北,就连关内上海等大城市的报纸也相继刊载,皆为鸣快。这一仗打出了民族自
豪感。然而,也埋下了霍家悲惨灾祸的伏机。
日本人原来就对以霍氏门徒为主的护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敌视已久,这一来,更
抓住了排挤霍氏的把柄,很快便遣散了护军中的霍氏门人。霍殿阁虽屡次向皇上直谏,但
皇上也不能作主,只是摇头叹息。
此时的霍殿阁,对皇上已彻底绝望,回到家中,常饮闷酒,大骂“小日本”。很快,霍殿阁本人也被排挤出宫内府。这次,他没有再去找溥仪,只是饮闷酒的次数更加频繁了,终于气结成疾,于1942年初秋含恨辞世,时年五十七岁。
霍殿阁人虽逝去,但他那刚毅豪放的性格,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和精深的武功,高尚的武德,必将永垂青史。他在东三省及长春十年,精心授艺,门徒不计其数,使八极拳广为流传,至现在长春有“八极拳第二故乡”之称,对我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至今那里还流传着他许多动人的故事。
全称开门八极拳,也有称开门拳、开拳的,都是无所谓的。八极拳属短打拳法也不准确。
然而其内外双修,打摔并用,动作刚劲简捷,技击性强却是真实的。它形长、节短、势险
,猛起硬落,短促多变,严密紧凑,爆裂突然。击法以“六大开”为主,体现为“一劈、
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攻防合一,以气摧力,以声助威,不招
打招。动若崩弓,发若炸雷,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拳种。
八极拳确自哪里传出,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起于晋代,是戚继光《纪效新书
》中说的耙子拳(巴子拳),有的说是武当山镇山之拳,古谱中有的封面就题有“武当高
照”四个大字;又有的说曾是少林寺不传之秘,乃护寺之拳;有的说“先有八极后有太极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八极拳也和众多武术拳种源流一样。可以有单个的某人来给
拳术命名,却不可能由一人独创。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所学、自悟和借用相结合,世经历
代先人用鲜血和智慧逐渐总结完成的,其中当然不乏与别派相似的东西。如果从特点上来
判定,本人十分倾向第二种说法,但并不能说真的是从武当山传出的。
拳谱中有一句话至关重要:“吾门拳法若问形,本是南山老熊精。”这名话一语点破
了八极拳的立形之本是什么,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大家八极拳的技术特点、功法特点和攻
防特点是什么。
八极拳的传习
吴钟(字弘声,河北沧县孟村回民,生于1712年、卒于1802年),是八极拳传习中有史可
证的第一人,而非八极拳初祖。相传康熙年间吴得传于一号称“癞”的云游高手,自此自
立门户,称吴氏开门八极拳。吴钟主传两人。───吴永、吴荣。吴荣嫁于戴氏后,将戴
氏长拳融于八极又传回孟村。自此吴永、吴荣所传八极拳风格有异。吴永传张克明,张克
明传黄四海,黄四海传李书文(神枪李1862-1934),李书文传霍殿阁,霍殿阁随末代皇
帝溥仪到东北后,将八极拳在长春广为传授。这是本人所练一支的脉络。
霍殿阁所传八极拳全盘继承李书文风格,轻套路,重实战,择法而练,非精不休。注重个
人修为。强调交手练技。将原有的飘洒拳、四郎宽、三十六拳等套路砍去,余下技法亦不
要求一一精修。因此,技法简练,实用性强,容易出功夫。其徒以霍庆(青)云(1904-1
987)为最高。
霍 氏 八 极
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神枪书文亲传的,包括小架、大架、对接、金刚八式、六大开、劈挂掌、
达摩易筋经、六合大枪、纯阳剑、夜战刀等。这是霍氏八极拳的主体。其中金刚八式、劈
挂掌也是李书文学自他门之招而用八极之意改造的,并不是古来有之不变。
第二部分是霍殿阁训练伪满护军时创编的“应手拳”,共八趟,每趟八式。这是仅仅
从形式上区别于李书文其它弟子的。此外,这部分还包括一些霍殿阁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
所总结的散招,有的是别派的形、八极的意。最明显的标志是把“霸王折缰、朝阳手”与
李书文传“六大开”组合而成为“八大开”。
第三部分是一些功法借鉴了其它门派的练法。如“竹把(扫帚把)功”、“刁球功”是高
仙云道长所传。高是军阀战争中被李景林部俘获的降卒。又如霍殿阁刚入门时跟抄白胡子
李五爷练的“飘洒拳”、借鉴别门的铁坎肩功等等。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今天的“霍氏八极拳”。
实际上,每一个名家都有借鉴和增减的内容。不论是谁,根本不可能丝毫不差地掌握
吴钟当时练的东西。正宗是武术之树的根和干,是本质,是拳理,而不是每个人具体练的
东西,更不能把树曾经扎过根的土壤说成是树的根,这个土壤上长出的别的树也不能说是
另一种树的根。具体的技术不过是枝叶罢了。假如不是枯枝败叶,假如我们还在吸吮着根
干的营养,那我们便可自称为练武的。历史上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么。
作为《霍氏八极拳谱》的编者之一和筹委会秘书长,我最清楚的一件事,那就是在筹
备修谱时,霍家在世的前辈都反对称什么“霍家”,他们认为:“自己家的东西都是‘李
师爷’给的,所以这样叫不妥。”但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辽宁开原拳师陈文祥师徒以
“霍氏八极xxx”在《武魂》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得以使“霍氏八极”之称广为人知,进
而形成了“因世之俗知而成其谓”的局面。
因此,在本篇的讲述中,有必要把李书文传的和霍殿阁加传的区别开来。故而,才有
相关说明文字。
在本篇中,重点介绍这一拳的基本套路和单招散手。因为有关练法、功法、用法已在
前面有关篇章中详述过。霍氏八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拳种分支,这些最基本的东
西从根上讲与其它拳种是一致的。本书的《古剑》部分讲的都是这样一些基本拳理,即所
谓“大道归一”,也就是唯一。而霍氏八极拳不过是大道之中的一个守纪律的成员而已。
根据家师霍青山的传授,自李书文始,八极拳便是以多删少增为特点的。如金刚八式
,要求必须练好撑锤、迎面掌,而其它则可以按照习练人的好恶和条件择而精修。霍殿阁
也要求对他的“应手拳”会练即可,主要是先练好基本的东西。而对于器械,专门攻的还
是六合枪、纯阳剑。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李书文可以代表八极拳的最高水平、霍殿阁为
什么可以达到制人但不伤人的境界、霍庆云为什么可以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御前教习霍殿阁
霍殿阁(1886.11.25?/FONT>1932),字秀亭,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城东南六十里的小集
镇(今属南皮县),父亲霍立忠,母亲孙氏。殿阁兄弟五人,排行第二,全家人男耕女织
,尚可温饱。
当时地方习武风盛,殿阁少年时代便酷爱武技,常和一些小伙伴在僻静之处无师自练
。十五岁时,村中长者从宋村请来一位武师——“抄白虎子”李五爷。殿阁便和小伙伴一
起随李五爷学练飘洒拳。
十七岁那年,李五爷因自身年迈,又给场子引荐来八极拳一代名流“神枪李”枣李书
文师父,教练八极拳、六合枪。由于殿阁专心苦学,品质纯厚,深得师父器重。
殿阁苦练十二年后,师父“神枪李”带他外出闯荡。首先在天津、小站一带,遇有过招的高手,开始由师父自己应付,对手走后,再结合过招情况,指点殿阁应用要领。后来,逐渐地让他与来访者直接过手。
李书文素与奉系将军许兰州旧交,许兰州任东三省总司令时,李书文便把霍殿阁推荐到许兰州那里,在军中集训干部的学校里任武术教练,从而结识了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枣教务主任刘卧白。
刘卧百儒雅风流,非常爱好武术,更钦佩殿阁的为人;殿阁则仰慕刘卧白学识渊博,人品正派。两人遂结为金兰之好。刘卧白曾书条幅赠殿阁,题的是:“大鹏飞,英雄起,天下乱,几时止,好男儿,莫休息。”
殿阁在东北军中任教期间,便主张“天下把式是一家,人不亲艺亲”,并广交武林好
友。很多高手曾来找他过招,他从未用过狠手,打败对方,同时又不伤对方情面,使对方心服,交心换艺也不保守,所以他友众仇寡,一时名扬关东。
1924年,奉军进关后,许兰州公馆在天津,生性爱武的李景林(与殿阁兄弟称)任直
隶督办,也在天津。殿阁退乡携侄霍庆云到津便盘桓于许、李等处,传功授艺。殿阁在天
津又广交武林高手,再加他纯于功、重于义的行为,很快又扬名津门。
1927年,潜居天津日本租界张园的溥仪,对两个保护自己的日本武士心存芥蒂,又想
效仿祖上做个功夫皇帝,便提出要请中国武师。
日方得知这一情况后,大为恼火。日本驻天津领事当即召见溥仪,说中国人病夫的干
活,阁下要学武艺,大日本武士的有。
溥仪以缄口不言表示对日本人干预他私生活的不满。日本领事见他不语,说道,阁下固执已见,我不强难,不过,你的武师得赢了我的武士,如何?溥仪被逼至此,只好答应。
经许兰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绍,霍殿阁、霍庆云前去应试。双方决定在张园比武。
霍殿阁是个通晓民族大义之人,给皇帝当教官,他没有看重;但听说日方如此无礼,却拍案而起,决心杀一杀他们的威风。
第二天,日本领事领着两个剽悍的武士来到张园。霍早已在此迎候对手。两个日本武士看了看身材短小,其貌不扬的霍殿阁,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冷笑。
一武士道,“御教习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不知霍武师跟师母学得哪家拳脚,请使出来吧。”
霍见日方如此轻狂无礼,伸出两个手指,冷笑道:“拳脚说不上,大帝国的武士,如能折弯我的手指,霍某甘愿认输!”“此话当真?”“中国人说话从来算数!”
日本武士运动真气,上来一把抓住霍的手指,猛力下折,但霍殿阁的金刚指一直挺然
,脚下别腿,想把霍殿阁掀翻在地。霍早有准备,他以牙还牙,上步出肘,一下子把日本武士击倒。日本武士爬起来,向霍猛扑,又被霍抄举在空,在日本领事的讨饶声中,霍才放下这个日本人。
另一日本武士不服,上前较技又被霍青云一招猛虎钻裆举起。日方只好服输,灰溜溜
地离开了张园。此后,霍殿阁正式被聘为溥仪的御教习,并被授予少将军衔,兼任内府护
卫军第三大队长。
因为学武健身,仅是溥仪的部分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所以,霍殿阁
除了教皇上与娘娘练武外,还组织了部分徒弟,在霍庆云率领下,常住张园,白天练武,
夜间轮流值时护卫溥仪。
当时霍殿阁除每月领饷金银元一百块外,溥仪还补贴他伙食费银元二十四块。但霍殿
阁尊师好友,花销太大,每月不到开饷时间,便把钱用光了。没法,就叫徒弟去当铺当东
西,月月如此。
一次,徒弟刘君立劝师父:“再来客人可以少花点,省得老跑当铺。”
他却说:“朋友比钱重,不偷不抢,光明正大,‘君子常当当’”(因他文化程度不
高,把《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误听讹用了)。
由于他尊师厚友,仗义疏财,武德高尚,又做了皇帝武师,同门中人皆引以为自豪,
武林众多亦翘首相视,自此在武林界声望日著。
在张园期间,许公馆来了一位还俗道人枣高姓老者,与许兰州非常投缘。此人武功根基并不十分扎实,但他技艺知识却十分渊博,尤其待人谦和、风趣善谈。
许兰州将高道人与霍殿阁介绍,道人待霍殿阁如上宾。霍殿阁见道人年高德重,遂以长者待之。在日久相处中,发现高道人确有些可贵的功艺,便有选择地吸收入八极拳中,这对以后八极拳在东北的发扬光大,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2年,霍殿阁随溥仪到东北长春(溥仪做了伪满州国傀儡皇帝),他除了在宫内府中以徒弟为骨干组织起“护军”,既护卫了溥仪安全又按时练武,同时在宫内府外又开场授徒,传播八极拳技艺。
两年后,沈阳戳脚翻子名家“铁胳膊”周馨武(霍殿阁之义兄)为深造八极拳也来到长春,投奔霍殿阁,并在三马路开场收徒。霍殿阁派霍庆云协助周馨武,教授八极拳,培
养了一大批骨干弟子。
一次,府内护军夜间护驾演习,遭到日本人蛮横的干涉,溥仪对人家却非常客气,霍
殿阁开始认为皇上办事办得窝囊。以后又发生了同样类似的事,他逐渐对皇上感到失望了
。
关内也曾有人数次邀他回去,但他都基于愚忠的观念,叹息着说:“我忠臣不保二主,皇上不行,我也要保他一辈子。”后来,他这种郁闷情绪,逐渐转发为对日本人的仇恨 ,在徒弟面前,他经常表达这种心情。
如徒弟乔万鹏、李树楠、霍庆云等,在外边打了日本人回来,他都高兴地说:“好小
子,皇上怕日本人,咱不怕,叫小鬼子知道中国人不都是窝囊废。”
有一次,在伪满陆军当连长的徒弟卞廷杰,从东山里回来,在家中无外人时,悄声说:“师父,这次我在山里,遇上个姓李的,是抗日联军的联络参谋,他知道您恨日本人,现在指望皇上不行了,如愿进山跟他们一起打鬼子,他们欢迎。”
霍殿阁沉思良久,长叹一声说:“我哪里也不去了,抗联只要不祸害老百姓,就别管人家。他们要真打鬼子,暗中帮忙也可以了。”卞廷杰领会了师父的意思,以后曾多次暗地里给抗联送子弹。
1937年6月28日,霍殿阁在护军中的部分徒弟,在长春大同公园游历,因买游船船票,与同去游园的日本关东军发生摩擦,因徒弟深受师父熏陶,对日本人敌视已久,不甘受辱,与关东军公开发生武斗。
日本人见吃了亏,便吹哨集合其他游园的关东军。护军也吹哨集合自己人。由于是假日游园,双方都未带武器,关东军却带去了练武用的竹剑。
护军中的蒙古族人一看,便把卖船票的木屋拆了,拿木棍助战,愈打愈烈。关东军见
已有人负伤,实在打不赢了,便放出狼狗,企图咬伤护军,扭转败局。可是他们没有料到
,护军刘宝森只一脚,就把狼狗踢死了。
这一仗,使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堂堂大日本帝国关东军大伤光彩,社会为之哗然。
不单在东北,就连关内上海等大城市的报纸也相继刊载,皆为鸣快。这一仗打出了民族自
豪感。然而,也埋下了霍家悲惨灾祸的伏机。
日本人原来就对以霍氏门徒为主的护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敌视已久,这一来,更
抓住了排挤霍氏的把柄,很快便遣散了护军中的霍氏门人。霍殿阁虽屡次向皇上直谏,但
皇上也不能作主,只是摇头叹息。
此时的霍殿阁,对皇上已彻底绝望,回到家中,常饮闷酒,大骂“小日本”。很快,霍殿阁本人也被排挤出宫内府。这次,他没有再去找溥仪,只是饮闷酒的次数更加频繁了,终于气结成疾,于1942年初秋含恨辞世,时年五十七岁。
霍殿阁人虽逝去,但他那刚毅豪放的性格,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和精深的武功,高尚的武德,必将永垂青史。他在东三省及长春十年,精心授艺,门徒不计其数,使八极拳广为流传,至现在长春有“八极拳第二故乡”之称,对我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至今那里还流传着他许多动人的故事。
霍殿阁编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中文名
霍殿阁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身 份
李书文的开山弟子
性 别
男
目录
1霍殿阁编辑
基本介绍
霍氏八极拳创始人
八极门第六代宗师霍殿阁,字秀亭(1886-1942),直隶沧县南小集人,职业武师。霍殿阁的家乡沧县小集有个姓张的,跟南皮状元府的“南皮张”张之万、张之洞是本家。张家请武师教子练武强身,聘请宋村“抄白虎子”李五爷教飘洒拳。李五爷轻功好动作快,习武之余,让徒弟拿扫帚扑他,扫帚一扑李五爷就蹦到小房上了。14岁的霍殿阁和几个小伙伴陪张家子弟练武,学得二郎拳、三十六拳、四郎宽拳、溜腿架等,轻功也有一定基础。李五爷教了二年,把“神枪”李书文推荐给张家,“神枪”李书文遂被聘到小集教拳。16岁的霍殿阁又随“神枪”李习八极拳、六合大枪等技艺。霍殿阁天资颖慧又练习刻苦,练一段时间后,就在众多的小伙伴中脱颖而出,深得“神枪”李书文偏爱,收为入室弟子。霍殿阁尊师若父,从师苦练12年。“神枪”李书文从军队回乡即住在霍家,“神枪”李吃鸡不吐骨头的逸事即从此时传出。
2李书文编辑
简介
教徒严苛,霍随之昼夜苦练。李教霍立足实战,半夜领霍野外训练,山坡、坟地、开洼地,不是突然给霍一拳,就是突然给霍一枪。李游天下时让霍当武童,遇比武动手,李现场教学,霍之技艺、胆量大幅度增长。霍殿阁苦练大枪,滑杆子将门框滑成凹型,练准头,扎香头、扎镜子,达到触而不伤境界。练靠桩功,将枣树震死。大杆子一拧,枪圈象笸箩一样大。单手托枪,
对手的杆子无不应声被其滑落。罗疃传授的13节鞭,非常难练,霍殿阁之鞭重18斤,一丈多长。霍殿阁功力奇大,一人深的土坑,压地石磙子掉入,几个小伙子往出抬非常费力,霍跳下双手抱起,一下抛出坑外。家中抹房子,霍一手一桶泥,登梯子上房,非常轻松自然。
霍殿阁经10几年苦练
也练成“神枪”之技,每当乡里集会表演,压轴节目总是由霍殿阁表演扎苍蝇。他的弟子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边廷彬、刘向、刘金山等搬一面穿衣大镜子。镜子上涂鸡血,霍持枪速扎,苍蝇纷纷落地而镜面不破,观众群呼“神枪”,霍殿阁自称不敢,因其师以“神枪”名世。
霍殿阁技艺大成后
“神枪”李书文带其到北京、天津闯荡,磨炼其技。由于“神枪”李之言传身教,其艺大精,渐入化境。1910年,中华武士会成立,霍随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三位尊师赴天津任教习。与师表演六合大枪对扎,艺惊津门。
进入行伍
“神枪”李认为霍殿阁可遨游天下,遂于1914年将霍推荐到黑龙江师长许兰州将军处,任军官学校武术教习。许兰州将军是黑龙江省陆军师长,后为黑省帮办。1917年许欲主持黑省军务失败,1917年9月,许赴奉天投奔张作霖,霍就随许兰州将军到沈阳军中任教习。 霍在齐齐哈尔、沈阳、哈尔滨等地,因功深德高,与人较艺,以艺服人从不伤人,故朋友极多。后来在沈阳与同在奉军教拳的八卦宗师程有功、傅振嵩关系甚佳,傅将子永辉送给霍为弟子,传为武林佳话。
3民国年间编辑
1925年奉军进关
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请“神枪”李、霍殿阁师徒教其军将。后来霍殿阁应许兰州之请,开办天津35国术馆,招收弟子如赵玉亭、绿文资、许禹声、孙玉龙等。霍殿阁内功精湛,在许公馆晚间与师“神枪”李演习易筯经,“神枪”李十指冒光,霍殿阁十指也冒光。此境界绝非虚语,霍庆云、边廷杰在不同地点分别谈到此奇功。
20年代许兰州将军
天津紫竹林租界,达官显贵在礼拜天集会,许兰州将军多带霍殿阁师徒前往。友人怂恿霍殿阁露几手,盛情难却,霍殿阁随意练几下,稍用力跺碾铺地薄石板应声破碎。练宝剑穿剑一势,宝剑飞出,霍殿阁八步赶蝉,将宝剑抓回来。练六合大枪之“苏秦背剑”一式接偷步跳跃,一拧腰窜出丈余,即“前窜一丈后跳八尺”之功,在场达官显贵及所带武师,无不赞叹其神功。
逊帝溥仪
要习武强身,学习祖先当马上皇帝。许兰州将军向逊帝溥仪推荐霍殿阁师徒,溥仪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教师,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魏鸿滨、刘子鸣为他的贴身护卫。(1927年)
4武术交流编辑
点到为止
霍殿阁当溥仪的武术教师,可谓树大招风。有一武师骑马来访,语气颇大,霍不愿与其动手,以免伤和气。为让其服气,霍殿阁露一手千斤坠的功夫。霍殿阁让他的马拉他,武师连打数鞭,骏马奋力拖,霍纹丝不动,武师叹服。有天津名家某技艺高深,年长于霍,在一起切磋技艺,面露藐视容,霍接来手变转换掌,将某掖坐于地。有名家某对霍不服气,一次乘霍练小架,从后面偷袭,欲羞辱霍,霍回身撩阴腕,将其打昏于地,气出天津。天津一掼跤名师访霍较,伸手抓霍,霍用金刚指功夫出双手抓其臂,掼跤名师遂疼痛难忍,蹲于地,遂拜服。
抗战期间
溥仪赴东北当日本的傀儡皇帝,霍殿阁、孙桂林、霍庆云、高香亭、刘子鸣、边廷彬、刘金山、李子昆等随至长春。日本人为了牢固地控制溥仪,也想击败溥仪身边的武士。多次派剑道、空手道、柔道高手来伪皇宫比武。有空手道高手三人,限制霍殿阁不许击打,霍殿阁应允。比武时霍殿阁如鹰行、豹旋,日本空手道高手每次进攻都难击其身,最后霍殿阁伸指一按,对方应手而倒,大汗淋漓。日本人进伪皇宫,无视溥仪存在,将轿车开到溥仪办公楼前。霍殿阁欲为皇上争“面子”,一次日本人开车欲进,霍殿阁不让进,日本司机强行驶入,霍殿阁右手一提轿车尾部,轿车后轮悬起,难以前进,霍殿阁为溥仪争了点“面子”。
霍殿阁怂恿弟子打日本兵,给溥仪出气。1937年6月,“大同公园事件”霍殿阁之护军弟子和日本士兵打斗,踢死日本狼狗,打伤10余日本兵。日本人乘机迫使溥仪赶走霍殿阁的护军弟子,解除护军大刀片、长枪,霍殿阁也遭到处置,政治失意。
传播八极拳
1932年–1942年,霍殿阁先生客居长春,广泛传播八极拳。霍殿阁先生在家里开八式房,就学的有原来的护军弟子和长春新入门的的弟子。1932年到1939年,就学弟子曲一心、姜增永、李维喜、李维洲、霍青峰、雷振江(在世81岁)等。39年到42年到家中就学弟子有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宋碧山(在世88岁)、王玉湖、姜增永、毛鸿恩、范传义、刘霖春、李广荣等。
霍殿阁先生为人极重义气
伪康徳二年(1935年)霍殿阁在沈阳结交的的金兰兄周馨武来投奔。联系上后,周遂请求霍殿阁当三马路武馆的后盾,支撑三马路武馆,三马路武馆遂以八极拳为顶极核心内容。霍殿阁空闲时到场教八极拳,周馨武教弹腿、母子拳作为八极拳的基本功。由于霍殿阁当后盾,学员弟子纷纷来投门庭若市。1935年至1942年,霍殿阁在三马路武馆直接教授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三人八极拳艺,其他学员弟子由他们三人带领练习,有时霍庆云也来带教。
从1935年到1942年霍殿阁先生去世三马路武馆培养的弟子学员众多,后来成名的有: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宋碧山(在世88岁)、张耀权、龚天德、高里和、罗俊山、杨斌、杨树和、周宗贵、赵炳南、庄连胜、谭吉堂、齐德昭、梁振起等等。其中39年霍殿阁将直接教的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带到家中武术馆深造,在陈金财、李树南的推荐下,霍殿阁先生又把学员董连碧、宋碧山收到家中深造,五人得霍公亲自教授,被霍公收为入室弟子。
5武术风格编辑
霍闯步抱膀,任凭弟子任意进攻,无不被霍胯倒。双手食指支地做旱地行龙,非常自如。其手指一伸,任壮汉掰撅,如果反击,稍用力一掐,对方即疼痛难忍,蹲坐于地。
霍行拳极其自然 无丝毫努劲
无丝毫露相,看不出一点有费力的感觉,但粘身却透骨入髓。弟子刘霖春先就学于“大枪”陈三爷,后入霍门。一次问双缠用法,那时规矩大不让问,再加上刘是二茬徒弟,霍让刘随便进招,霍在刘前胸一抹撒,刘瘫坐于地,后来吃了10多副红伤药才好。后来,刘霖春和师兄弟集会时总说,师父的功夫了不得呀!
霍单手托枪人难进,拔抱、拥挫、抽撤、带环之法精妙绝伦,百试百中,确得李公真传。杆子点徒弟鼻子尖、眼皮,快如闪电,艺精至化境 !
一武师到皇宫访霍殿阁,其擅使30斤铜棍,霍仅持一白腊杆,众人皆捏一把汗。霍施八棍头之技,对方棍尚未势满,霍不招不架,闪电般接近对手,对方一愣神,霍棍头早点在鼻子尖上,对手弃棍拜服,连称‘霍师傅艺高!艺高!’。
霍殿阁练至神形如虎豹
眼光异于常人,走路如有弹簧,非常快,象豹子一样机警敏捷,可见霍殿阁八极的虎形达到高深境界。霍殿阁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非常得体、规矩,身子非常正,从没歪歪斜斜的时候。霍性情刚烈正直,脾气特别大,尤重江湖义气。霍公课徒重德,从不让徒弟搅戳杆场和撂地场。更不让徒弟踢长春其它八式场。霍公总说:“老师傅练一辈子不容易!”
由于“大同公园事件”,日本人赶走护军弟子 ,霍殿阁遭受沉重打击,从此气急生疾。1942年,霍家连续发生丧事,一个月内霍之大夫人、二夫人、霍公殿阁本人相继逝世(关内老娘亲也同月病逝), 灵柩发回沧州小集。
霍殿阁之武功精湛 称雄武林
霍殿阁先生艺高至帝王师,技艺可谓炉火纯青矣!霍氏随溥仪赴东北,在政治上是灰色的。霍氏叔侄传八极拳于东北,在中国武术史上,却又写下浓重的一笔!霍传八极拳,得艺于“神枪”李书文。霍传八极拳传播范围波及东三省,因此长春被称为八极拳的又一个“故乡”。霍传八极拳技艺纯真,保持传统,在大陆可谓凤毛麟角。
霍氏八极拳编辑
霍殿阁霍氏八极拳是指清朝末代皇帝的武师霍殿阁所传授的八极门武功,其技艺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既包含了罗瞳八极拳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精华,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霍氏八极拳主要在东北三省及天津、河北等地流传,且在海外流传日广,影响日著,并以系统完整、训练有序、简捷朴实、技术性强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
目录
1简介编辑
霍氏八极拳源于罗瞳八极拳,早在清乾隆年间,罗瞳人张克明和李大钟自吴得八极门武功及六合大枪之术。此二人武艺精湛,技艺高超,在武术界名闻遐尔,二人授徒传艺,使八极拳在罗瞳得以广泛传播,而历代名人辈出,武林轶事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华武林影响极著。
张克明之徒黄四海曾以高超武艺荣立战功,获六品顶戴。到了同治年间,河北省沧县王南良村(今属盐山县)出现了一名武林奇人李书文。李自幼随黄四海习艺,又得师祖张克明的精心指点,技艺精湛,一时间无有出其右者。他重招势,轻套路,特别反对花法套子,删繁就简,还八极拳以古朴、简捷、实用之风貌。他主张八极、劈挂应兼而习之,因此他所传授的八极拳都参以一套劈挂掌,拳谚“八极参劈挂,神鬼都不怕”即由此而得。李书文是罗瞳八极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身材短小瘠瘦,貌不惊人,却功力奇大,交手以招狠手重著称,其武功令人叹为观止。最精之艺为大枪之术,其喜枪入魔,人称“枪痴”,武术界尊之为“神枪李”。其徒也多以八极拳闻名于世,但传艺很严,拳械皆精者以大弟子霍殿阁为著。
霍殿阁自幼酷爱武术,曾随一李姓拳师学拳,十七岁时拜李书文为师,苦练八极拳、六合大枪一十二载。艺成,随李书文行走江湖,在比武中积累了丰富的临阵经验,使技艺更为精湛。初时师徒在天津一带活动,并在天津建国道、中心公园教徒,后被奉系黑龙江省驻军第一师师长许兰州聘为军官学校武术教官,随军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教授八极拳术。在这段时间里,传授武功的任务便由霍殿阁负责,而且教授了一大批弟子,又屡次与人交手较技,但总是赢人不伤人,又能扶危济困,行侠仗义,很快在东北侠名远播。
1924年,奉军人关后,霍殿阁随许兰州来到天津,乃携侄霍庆云盘桓于许兰州、李景林(直隶督办)等处,传功授艺。1926年在许兰州公馆,霍殿阁根据李书文一生交手时惯用的技法,择其精华,又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组编了实用价值很高的“应手拳”,又将原来的“六大开”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成为霍氏独有的“八大开”。在此期间,霍殿阁结识了来自武当山的高仙云道长,从他那里吸收了“板功”和“球功”等功法,充实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并广传弟子。不久,霍殿阁便以精湛的武技、高尚的武德而名噪津门。
1928年,潜居在天津日本租界张园的溥仪,对两个日本保镖心存芥蒂,又想效仿祖上做个“功夫皇帝”,便提出要请中国武师,日本人要求必须比武招聘。经许兰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