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树为何母方太孺人八十寿序
何氏家谱
国家设官为治,内外相维,职事相联,而其端必自州县始,故既为之牧令承尉以亲民,又为设立校官以督。其壬记曰:三代盛王必有师,分至明、义至重,由是以达于国之太学位有大小其职事一也。世人不维大体乃或较官资之崇卑,揣肥瘠差冷暖以为之恶喜,岂徒用意之鄙,且不几与设官之本相剌谬乎?
明康德涵为武功县志,世称谨严,余观其作官师志于邑之贤士大夫及他职官皆不载,而多为校官立传,意甚不取,既而思之,康公之意将徒为一己之亲厚而私与之歟?抑以其人之贤而有不能已于言者歟?
池阳何鞠亭先生以孝廉由国史馆謄録例得知县,辞而不为,改就教职。道光十有四年夏来司,铎桐城本纯明温谨之姿体,道德蹈礼法循循然,以德化多士不特多士,乐其和易而亲媚之,即邑之耆老暨致仕诸大夫皆相敬爱,以为粹然,儒者不愧师资矣。桐城与池州壤相接,水程至近,舟楫易达,于迎养寿母勅封孺人方太孺人在署,春秋佳日,蒔花奉觞,虽较之高爵膴仕者,丰堂鼎食,微若未逮,而儒官静,素室有余间,终夕膳洁,晨餐供养,敬谨福德方遐而且孙曾鹄峙,学诗执礼,在孺人精神康如,怡然顾之而乐,以是为养在鞠亭,固无忝于古名贤安亲之义,而太孺人以俭德居贫,教其子以清修士节风于有位亦何愧于古之贤母也哉!
岁之九月十七日为太孺人八十寿辰,邑之士大夫暨多士将为文以寿,而属序于予,予惟古未有于其生辰而称寿者,寿于生辰而亦绝无为之文者,惟明归熙甫始为之,今观其集多至八十余篇,又尝自矜为顾文康夫人寿序,或言顾氏得其文足以为荣。窃谓熙甫既循俗为之文,又复自矜其文皆非古法度之士所宜有也。虽然韩子自称其文能道大君子之美,欧阳子亦曰:能传人之善者在于蓄道德能文章之士。然则人之为文,固贵其善言德行,而人子之欲荣其亲者,必求能文之士以属之始足寄以不朽。熙甫之所为与其言固失矣,而其文至今存,则其所寿之人亦与其文至今俱存,岂不重赖其文哉!惜乎!予之非其人也,且夫经之述母德者亦备矣,在易之晋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诗之颂,曰鲁侯燕喜令妻寿母既醉之篇,曰釐尔女士从以孙子,古人之言如此,然则亦母徒訾熙甫矣,既以答群士于是遂书之,以为太孺人寿。
桐城 方东树 植之
——————————————————————
安徽青阳县仙隐股何氏源流:
仙隐谱云:始祖大清公,居河南登封嵩山,幼名急老,父讳穆,汉宣帝时人,年六十三始生公,故名。公以贤良拜谏议大夫,不避权贵。元始间知王莽必倾汉,遂解冠避隐青阳之九子东旗峰山下郡庠图居之。其后子孙蕃盛,遂名其村曰“何村”,配花氏,子一,合葬南乡旗山凤形。传四十三世至鉴一公,生三子:荣禄、陞禄、受禄,受禄无传。今之关于仙隐一支者,皆鉴一公子孙也。
方东树(1772年—1851年),清代中期文学家及著名思想家。男,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安徽桐城人。鲁谼方一族。著《汉学商兑》、《匡民正俗对》、《病榻罪言》、《仪卫轩文集》十二卷,及诗集、《昭昧詹言》、《老子章义》、《阴符经解》……等十余种,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文章评论
何氏源-源流长
元始间知王莽必倾汉,遂解冠避隐青阳之九子东旗峰山下郡庠图居之。其后子孙蕃盛,遂名其村曰“何村”。 如果属实,此村超过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