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结婚习俗的新旧变迁

阳光的味道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百年不变的人生律条。尽管结婚时的习俗花样翻新,固有的程序却是不曾改变,结婚三部曲依旧是:相亲-----定亲------结婚。

       先说相亲吧。以前,多是亲朋好友逢着未婚的青年男女,给两家牵了线。男方要在媒人和亲属的陪同下去女方家里相亲,相亲过程一般很短,不过各自询问年龄大小,姓甚名谁,兄弟几人,房屋几多,作何活计之类。其实这些呢,提亲时介绍人都做过详细介绍,再询问一遍的目的,一来素不相识的陌生男女确实无话可说,二则可以从对方的答复中听一听有无言语的毛病,是否结巴啦,反应是否迟钝啦等等。据说,的确有呆头呆脑的小伙子闹出过笑话,女方问,家里都有谁呀?男方答,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爹,一个娘。婚事自然告吹,谁家爹娘还能有几个,不是傻是什么。

      这几年,手机几乎成了生活必需品,相亲时,男孩子的相问又多了一个话题:能知道手机号吗?若是女孩子痛痛快快给了手机号,亲事便有了三成把握。若是不给呢,别灰心,也不代表没有希望。有的女孩矜持些,即便有意,也要在第二次相亲时才告诉的。

      相亲的第二天,男方如果有意,便会告诉媒人自己已经同意。这几年,男女比例失调,男方的许亲多数是在相亲的当日,甚或是相亲的现场。而如果男孩子家境较好,对女孩无意,一般也不主动说出不同意的话。这也是我们乡间人的厚道,女孩子脸皮薄,要多敬重些。

      若双方都表示了好感,则需要准备第二次相亲了。

      第二次相亲,较之第一次只带去几包瓜子糖果额的简约不同,这次亲事的成功率已有百分之七八十,礼物自然要厚重些。男女双方也不再那么拘谨紧张,谈话的时间可以略长些,一两个小时甚或两三个小时。只等得外间屋里陪伴的人心急如焚,女方的父母便有些不好意思了,媒人正好趁热打铁,当面敲定了亲事。

      双方都应允了,就可以商量定亲的仪式了。我们村的定亲也叫送小帖,结婚时的彩礼叫做送大帖。从前,送小帖时要交换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而今这些旧礼儿都免了,只用红包包了钱送过来就行。生辰八字可以免得,可是包了钱的红包还是要用大红包袱贴了喜字包过来的。包袱内要放染红了的麸子,要放九个用红纸包好的硬币,要放一些黑豆。旧礼儿讲,包袱不能包空,就是说女方接了小帖的钱,还要回赠男方的,或钱或物则自己随意。不管送什么,婚后婆家要如数返还。

     送小帖的钱,也随着物价的飞涨翻了几番。几年的时间,由360元一步步上升到6600元。而送大帖的钱,则更是一路狂飚,由早些时候的600百元疯狂飞至了96000元,甚至个别人家要价十几万元。

      这几年,随着成亲难,渐渐有了一些专业的媒人,介绍费已经涨至三四千元。老年间就有句话叫媒人的嘴信不得,可是那媒人的嘴硬是能将两个陌生男女神速的撮和成柴米夫妻,真让人膛目结舌。所以呢,不好结亲的人家,明知道挨宰,也只能忍痛。靠得住靠不住也得试试。这几乎是助纣为虐的行为,无形中助长了这一种不良风气。

     送完了小帖,两个人便开始交往。从前呢,只是逢年过节,一般也是中秋与过年时候,男方带了烟酒之类到女方家探望一下。而今,逢年过节要去,女方过生日要去,还要过情人节。这还不说,闲常日子,要隔三岔五记得打电话问候,要时常关心女方有什么物质需要,比如换个手机啦,买几件衣服啦等等。若是打电话欠了费,别发愣,飞跑去充话费,掏钱无商量。

     交往一段时日,双方也有了了解,男方家长便开始找媒人向女方提结婚的事情了。年龄相当的,也到了试婚年龄,婚期还比较容易定下来。若女孩子还小,则要看媒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与男孩子花言巧语的迷惑功夫如何了。自然,孔方兄须得慷慷慨慨,大大方方。

     好话说尽,礼数送全,终于能商量婚期了。婚期的商订,村子里叫做看日子,要找算命的人来选黄道吉日。若说这算命的,也是与时俱进。从前你去了说看日子,他问过了生辰八字,给你几个日子。而今呢,他则问你想在几月办事儿呀?现在人们吉期多数选在农历的九月十月。我曾陪朋友去看过日子,给出的几个日子朋友觉得都不合适,算命的和颜悦色,掐指重算,又给出几个,说这些都是吉日。不觉一笑,原来这自欺欺人的事情也是神仙可以办的。

     日子选定,便要商量所送彩礼的数目了。这送大帖本来是一桩大事,而今倒俭省了许多。从前的媒人要来来回回跑好多次才能说定,甚至有的人家因为无法统一意见而使婚事告吹。而今不同了,彩礼钱都有明码标价,村中有很动听的说法,叫做万紫千红一片绿,是指一万张紫色五元钞票,一千张红色百元钞票和一堆绿色五十元钞票。还有的说彩礼要三斤,初始听不明白,经解释才知道此三斤非彼三金,不是戒指项链耳环三样金首饰,而是人民币要称三斤,也就是十万元吧。

      而今村人的适应能力真的让人落泪,为了儿子能成家,为了将祖先的香火传承下去,舍了性命也得依允。较之从前女孩子们要求的“三间房,一处院,婆婆喂鸡,媳妇捡蛋”的要求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婚期已定,大帖送过,便是静待佳期了。可是,男孩子们依旧马虎不得。要买家具了,让你一同前去可不能推脱,两个人过日子要用的东西,你不参谋谁参谋,必须去。这去可是得去,你兜里也得有数点儿。倘若遇到那不厚道的丈母娘,说带的钱不够了,掉了牙你咽进肚子里,掏钱别说话。女孩家要来量地方,送家具了,这送家具也是有说道的。好吃好喝好招待,还要给女方一千一百元红包的,表示婆家人对将要过门媳妇的心意与满意,千里挑一之意。

      订了婚就要去领结婚证了,证也不能白领,这一天男方要给女方买金戒指的,必须买,婚礼时还要用。结婚照也要早早拍照,去了也得悠着点儿,前一天刚刚说好照两千一套的,你要允许她临时变卦,照三千的吧。

     准新郎一半欢喜一半愁围了快过门的媳妇转,做父母的则要里里外外勤忙碌,做父亲的,要将院子里犄角旮旯都清扫遍,做母亲的,开始忙碌着缝新被褥了。

     这几年,新被子数目也是成倍增长,要缝十床或者十二床了,从几时,农家开始了处处攀比,从前十几元的被面买回来就可以娶亲用了,而今都要买纯棉布来做。三四十元一米,或者八九十元一米,搭配了来买。又要做成什么单人被与双人被,从前镶黑边的单人褥一概不要,要做捏了百褶的双人褥。从前四五尺宽的被子越做越大,单人的要买布三米六或者三米八,双人的要买四米六或者四米八。铺的盖的做下来,总要花销三四千甚至更多。

      缝完被子还要请人装枕头,要请生过双胞胎的全可人来装,要放上核桃,栗子,枣寓意早生贵子。要放上两个小铃铛,意思是指以后的小孩子说话好听,铃铛响声。要放几片柳叶,孩子会长成柳叶眉,图个吉利罢了。

      到了新婚前两天,院子到处大红灯笼挂起来,大红喜字贴起来的时候,就要将缝好的崭新被褥码到新房里的柜顶上去。我们村里称这活儿叫“搭被摞”。老年间就有铺金盖银之说,就是将黄颜色的被子放最下边,银灰色的被子放最上边。中间呢,还要将各种颜色调配好看。搭被摞的人须是儿女双全的全可人,不是谁都可以上去的。

      婚期到了,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提前两三天就要开始来帮忙了。主人家搭锅支灶开始大管饭。每天都有上百人在热热闹闹的吃,吃了饭就闲聊天,打麻将,打扑克,吃着主人时不时转来送上的瓜子花生糖块,吸着香烟,喝着茶水。没有活儿也不能走的,喜事,图的就是一个热闹。而且,吃饭的人少了,就证明这家人没人缘。听说早些年村中曾有一家人,儿子结婚熬了大锅菜,结果没人来吃,晚间偷偷倒在村中大水坑中,留下话柄。

     婚前这两三天,早饭简单些,人也相对少,熬些米饭,拌点儿凉菜就成。中午是最具农家特色的大锅菜,以前是白菜豆腐粉条,掺杂零星肉片。而今不同了,顿顿饭要有肉的,人家扔了每天百八十元挣钱的活路不去做,饭菜寒碜了对不住人。从前正日子才有的丸子而今锅里飘了一层,又加入了很多木耳。正日子的菜则是木耳,丸子,肉片,粉条豆腐与白菜一概不用。晚餐也更人道,吃了一天的瓜子花生,都上了火,嗓子疼了,大锅里,热腾腾的大米小米红薯饭又放了许多白糖,每人都要喝两碗的。

     婚礼前,似乎女人们更忙碌些。村里风俗,要包一二百斤面的饺子。调馅儿可是个技术活,要不咸不淡可真难掌握。而从调馅儿的几个人,也可以看出谁对自己更贴心些,女主人到此时是很留意的。你想呀,大冷的天,要脱去大衣服,挽起袖子,双手伸进冰凉的饺子馅儿中来回用力搅拌,不是亲密的人谁会去做呢。一般,都是自己族中关系好的,外人也不方便插手。女人都是有小心眼儿的,怕放的香油之类多了少了的落埋怨。曾经有过那样的事儿,主人家事后抱怨浪费了她的东西,故意糟蹋。所以,遇到素日不这么懂事的人家,谁也不愿意费力不讨好。这也是主人家的糊涂,不过这样的事儿也很少,都是欢笑着嘱咐,多放油,可千万别给我省着。

      就这么吃着喝着闹着,眨眼到了正日子。

     婚礼前一夜,很多人几乎一夜不眠。我们村有个奇怪说法,新郎的父亲在新婚前一夜要在新床上睡一会儿,或者躺一躺,称作压炕头,老辈人传下来的,代代传承,大家已经说不清什么讲究,反正是照着做。里里外外要照应,自然不能真睡的。

       新人的母亲凌晨两三点便要起来,和姐姐妹妹,大姑小姑一起将各个屋子清扫一遍。村里有风俗,新婚三日不可大清扫,新郎出门迎娶以后也再不能打扫,所以打扫要趁早。

      时辰到了,新郎要去迎娶新娘了,里里外外穿戴一新。迎亲的轿车花团锦簇,一派喜庆。新娘子家里也是花枝招展,好不热闹。

       这几年,洁白的婚纱取代了早年间的一袭红衣,只惹得老辈人摇头叹气,说这世道可真是变了。从前结婚时候,别说穿白,连灰色也不能穿的。而今不但白婚纱,头戴百合,连花车也要用白色,美其名曰,白头到老。小村婚礼,其实是有些不伦不类的,没有礼堂,没有司仪,却有洁白婚纱,鲜艳红毯。戒指也不是交换,只是在闪烁的灯光与飞舞的花屑中,新郎为新娘戴上而已。

      与城里人仪式不同的是,新娘的婚纱是在床上穿好,而且,拍照片,戴戒指,戴新娘花都是在床上完成。新郎还要剥一块糖放到新娘口中,寓意此生甜甜蜜蜜。这糖只能含着,不可以嚼碎,要一直含到走进洞房。从床上走下来时,床下早已铺好红毯,都是做姑姑的铺好。新人走过,做姨母的再卷起来,床下的红绸上,已经放好一把缠了红纸的扫帚,这几年又兴了新说法,红扫帚上要放一百一十元,表示我们家女孩是百里挑一的好女孩。到了婆家在车门前的小凳子上也要放上一百一,表示取来的媳妇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

      车到了新郎家门口,路边早已排列整齐的礼花礼炮在管事的指挥下一齐燃放,一时之间,天空里五彩缤纷,纷纷扬扬的喜字在震耳的炮声中舞蹈,飘落,五彩纸屑铺了厚厚一层。轻烟初散,新郎先走下车来,要先到自己屋子一侧点燃香烛的桌子前叩一个头,此桌叫做“天地桌”。叩罢了头,走进新房,要向屋顶四个方向望一望,然后再去出门接新娘,引领新娘下车。从前,新娘进门,会有很多孩子们抓了盐粒,玉米粒摔向新娘,新娘的兄弟哥哥们要时刻准备着用大衣将新娘包裹,逃难一样奔进屋去,很狼狈难看。曾经为此很多人家闹出过不愉快,而今这野蛮的陋习也消失了。

      走进大门,一溜排开的花门煞是好看,新人缓缓而行,录像师在前方记录这最美好的瞬间。旧年间一样习俗至今未改,就是新娘子手中的红手绢,包了黑豆,红麸子,硬币,要悄悄洒在院子里,不能都撒完,手里还要留下一枚硬币。事前,聪明的女孩子们早已用红线绑在一角,不会掉的。进了屋,在床上坐定,取出鞋中一枚同样用红线缚紧的硬币,与手中的红手绢一起放在床垫子下边。

      陪同来的女孩子们稍晚进屋,俗理称作双女不进门。女孩子们进了屋,婆婆便来催促出去“上拜”了,就是给亲朋好友在天地桌前行礼,亲友们掏出礼金相送。很热闹的事情,小辈儿人还可以拿新娘子逗趣开心。而今也简单了,不等新人进门,早早的在管事的哪里登记。仪式简单了许多,只需在天地桌前向天地与父母施礼就算礼仪完成,对于天地,乡人是永远敬畏的。

      簇拥回屋,新人该更衣了,洁白婚纱换做了大红礼服。在早已摆好鸡鸭鱼肉的桌前坐好,早有人送来电热宝暖手,有人送来毛巾搭在膝上,有人拿来小碗小蝶夹菜。不似从前新人进了屋只能在床上面向里坐定,任人评头论足。一会儿,新郎官被发小们前呼后拥的来喝交杯酒了,小夫妻到此时也只能乖乖听话。

      农村的婚礼,热闹也不热闹,不热闹也热闹。婚礼,不过大家依乡俗演习的一个程序罢了。婚礼完成,这世间又多了一对柴米夫妻。


图片

文章评论

清风

好文字。娓娓道来。

霜玉风华

学习了,写的真好,祝贺姐姐作品又获大奖!

胡力

[em]e163[/em][em]e179[/em]太有才了。

不可

边读边[em]e328516[/em],慧呀,大俗即大雅。

竹林雅轩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芙蓉涵水

祝贺姐获奖!也欣喜你和咏华姐相见,能想象得到你们彼此幸福的感觉,我也曾想想拥有这种感觉,只是我没有争取到去的名额,遗憾!

八月桂花香

祝贺从惠姐又拿大奖,你的散文一个字 棒 ![em]e179[/em] [em]e163[/em] [em]e160[/em]